好了今天就先分享这么多吧,

7 相如以沫 1年前 133次点击

推拿和针刺都属于中医外治法的范畴,也是广为人知的治疗方法。在推拿的学习中,想要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必须掌握推拿手法的核心——补泻。

《黄帝内经》云:“补泻反,病益笃”,足见其重要性。只有定义了推拿的补泻,才能以中医辨证为依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补虚泻实是中医推拿治疗的基本法则。古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对推拿手法的补泻应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床实践也证实,推拿对促进机体功能确实有很大的作用。推拿治疗虽无直接补泻物质进人体内,但传统推拿学的经验告诉我们:通过由不同因素组合的手法动力作用的刺激,凡是能产生发汗、散寒、退热、祛邪、软坚化结、破瘀、通便、催吐、排毒、消肿等作用的即为泻法;而产生扶正、壮阳、益气、活血、生血、温中暖胃、健脾、降逆、止呕、平喘、强身健体、生津滋养、止泻等的则为补法。

图片 图形

临床中推拿手法补泻,是通过医者手法作用力的大小、速度的快慢以及方向的不同等,对人体施术部位整体与局部造成不同的刺激量,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目的。因此我们把推拿的补泄归类为轻重补泄、方向补泄、频率补泄、时间补泄等几种。

具体的推拿补泻原则是什么样的呢?

来听听湖北省中医院推拿科/康复医学科

周晶主任的看法:

轻重补泻

就一般规律而言,轻手法为补,重手法为泻。即作用时间较短的重刺激,可抑制脏器的生理功能,可谓之“泻”;作用时间较长的轻刺激可活跃兴奋脏器生理功能,可谓之“补”。

图片 图形

一般来说,凡是刺激时间较长,作用部位较浅的轻手法,对肌细胞有兴奋作用,偏重于补;凡刺激时间短作用部位较深的重手法,对肌肉组织有抑制作用,偏重于泻。

方向补泻

手法方向与补泻的关系,与人体经络循行有莫大的关系。推拿临床主要是遵循经络的迎随补泻原则来施术。即顺着经络循行的方向做推拿手法为补法,反之为泻法。这些方向补泻的方法和针灸的补泻方法是一致的。

图片 图形

另外,小儿推拿手法的方向补泻,传统上还讲究男左女右。如《小儿推拿广意》中记载 “男由右向左旋手法为补,反之为泻;女由左向右旋手法为补,反之为泻。”在现在的临床治疗中,已不再分男女,都采用统一的操作手法。

频率补泻

在推拿补泻中,医生在施术部位做手法的频率是施术部位得气、产生热量、产生治疗效果效果的基本条件。

图片 图形

《厘正按摩要术》中说:“缓摩为补,急摩为泻。”即手法徐缓频率低幅度小,则刺激量小。适合于病程长、病情缓、体质差的患者,有疏通气血、扶正补虚的作用;手法疾快、频率高、幅度大,适合于病势急迫、病情重、体质强壮的患者,有开窍醒脑、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

图片 图形

如频率高的一指禅推法常用于治疗痈肿、疮疖等外科疾病,有活血消肿、托脓排毒的作用,即泻的作用:而一般频率的一指禅推法,常用于治疗脏腑虚损类疾病,有补的作用。

时间补泻

手法持续操作时间的长短,也是调控手法补泻效应的重要因素,一般临床上认为重而操作时间较短的手法为泻,轻而操作时间较长的手法为补。

图片 图形

补泻

图片 图形

当然,在临床治疗时,并不是单凭以上某一个因素就可以达到补泻目的的,而是需要综合应用。在一般情况下,凡用力轻浅、操作柔和、频率舒缓、顺着经络行走方向加力(在腹部为逆时针方向施术),并持续时间较长的操作手法为补法,对人体有兴奋、激发与强壮作用;反之,凡用力深重、操作刚韧、频率稍快、逆着经络行走方向加力(在腹部为顺时针方向施术),并持续时间较短的操作手法为泻法,对人体有抑制、镇静和祛邪作用。每个病人采用什么样的手法,医生也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及症候进行辩证分析。

湖北省中医院推拿科/康复医学科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对推拿手法的补泻应用

目前还没有评论
添加一条新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表评论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