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被尘封的记忆 2小时前 39次点击
舌尖上的“闽西奇味”——宁化老鼠干
在福建西部连绵起伏的群山之间,宁化人把一种令外地人“闻之色变”的小动物,变成了冬日里最具烟火气的下酒菜——老鼠干。别急着皱眉,此“鼠”非彼“鼠”,它用的是田里啃稻穗的山鼠、田鼠,肉紧实、味鲜甜,自古便被列为“闽西八大干”之一,是宁化人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味觉乡愁。
一、从“害兽”到“山珍”
宁化属山区农业县,霜降过后,山鼠、田鼠忙着储粮过冬,也最容易落网。当地人傍晚把竹筒捕鼠器放在田坎、鼠路上,清晨收笼,运气好时一晚能逮到十几只。捕来的鼠先蒸后褪毛,再剖腹去脏,用米糠、谷壳慢火熏成酱黄色,油光锃亮,耐储耐嚼,便成了“老鼠干”。
过去物资匮乏,客家人靠山吃山,把捕鼠护田与填饱肚子两件事合而为一,无意中造就了一道独特腊味。如今生活好了,老鼠干却没退出餐桌,反而越卖越贵,往往“一斤老鼠干抵得上一斤猪肉价”。
二、宁化人怎样吃老鼠干?
最经典的做法是“老鼠干炒萝卜丝”:
1. 老鼠干温水泡发,剪成拇指块;
2. 热锅下猪油,先爆香姜末、蒜末、干红辣椒;
3. 倒入老鼠干煸香,加白萝卜丝、冬笋丝同炒;
4. 淋一勺自酿水酒,添盐、生抽、味精,起锅前撒青蒜叶。
萝卜清甜吸油,鼠干腊香带嚼劲,两相碰撞,鲜辣甘香,正是“一口老鼠干,三口老米酒”。
更简单的吃法是直接隔水蒸,撕成细条当下酒冷盘;或切块与丝苗米同煲,做成“老鼠干焗饭”,油脂渗入米粒,香得邻居都想翻墙过来尝一口。
三、不只是下酒,还是“客家伟哥”
宁化民间笃信“鼠干补肝肾,小孩吃了不尿床”。现代检测也表明,田鼠干蛋白质高达50%以上,脂肪却远低于猪肉,富含锌、铁等微量元素,冬天适量进食确能暖肾益气。当然,卫生部门提醒鼠类可能携带病原体,食用需确保来源安全、彻底煮熟。
四、老鼠干里的客家乡愁
对漂泊在外的宁化游子来说,一包老鼠干就是一张回家的“车票”。台北、厦门的客家会馆,每年腊月都会向宁化订购真空包装的鼠干,侨胞们蒸上一盘,再烫一壶老酒,隔着海峡也能尝到“妈妈做的味道”。
而对于第一次踏上宁化的外地客人,主人把辣椒炒老鼠干端上桌的那一刻,既是最高礼遇,也是“入乡随俗”的第一关:敢不敢举筷,决定了你能不能真正读懂这片山野的豪迈与淳朴。
所以,下次若在闽西的酒肆里,看见一盘色泽油亮、辣香扑鼻的“爆炒老鼠干”,别急着摇头。夹一小块,配一口糯米酒,当你嚼到那股越嚼越浓的腊香时,或许就会明白:
——这,就是宁化人冬日里最硬核的温柔。
以上内容都是我在网上搜索的时候找到的。我接下来发表一下我个人看法
我很想去吃一口那东西。但是如果这东西要是拿到我旁边的话,我可能连一块都不敢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