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上的5万彩礼事件:比起下跪的父亲,更可悲的是躲在背后的儿子。

5 林寒涧肃 2年前 449次点击

看到个男生的自述视频,挺招人生气。

读大学时,他母亲患了乳腺癌,家里的钱都拿出给母亲治病,但天命难为,母亲还是走了。

父亲也因为身体的原因,从工厂内退了有九年时间,生活捉襟见肘。

可大学一毕业,他就嚷着要结婚。

彩礼5万,并不多,但他一分一毫都拿不出。

逼得父亲不得不拖着劳累的身子继续出去打工,东拼西借,勉强把钱凑齐。

酒店里,两家长辈坐着谈婚论嫁,他开着车去接父亲,却从车窗看见他的父亲,给人跪下了。

他说:“看到那一幕我心都碎了。”

他扶起烂醉如泥的父亲,听他说“我娃是好娃,肯定会以后好好对她的。”

他说父爱如山,可我听了如鲠在喉。

这哪里是一件值得感慨父爱的事?

一个刚大学毕业的男生,明知自己家境不好,不想着打拼几年回馈家里,偏要毕业就结婚,没有存款,无奈的老父亲只能去给人下跪。

他几次重复“父亲为了我的婚事,为了我的幸福,跪了下来”,说得悲壮,却从来没认识到自己的没用。

从初二家常便饭式的逃课去网吧打游戏,到高中借口租房方便学习,实际抽烟喝酒烫头常年混社会,再到毕业找不到工作……

二十几年,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没有好学历,没有工作,拿不出彩礼,只得无能地看着父亲下跪的差劲形象。

视频里,他说“我要什么父亲都会给”,说“我不管多大,在我爸那里永远是个小孩子”,说“我现在就算吃不上饭,回到家都会有一口热的。”

说句难听的,窝囊废当得心安理得,摆烂摆得理直气壮。

他的语气越自豪,越是叫人寒心。

父亲的这一跪,跪碎了自己维持半生的尊严,却到底没能换来儿子一刻钟的清醒。

生理年龄成年了,心理永远是个巨婴。

这段自白火上热搜后,博主@静枫纸鸢 如此评论:

“‘你就算结婚生子,在爸爸这也是孩子’听上去很温馨,真相却很畸形。”

男孩父亲,相信自己的孩子能成为了不起的大人,所以包办一切。

可包办的结果是什么呢?

是孩子初中逃课上网,他冰天雪地里站一整宿,孩子仍旧我行我素。

是孩子高中混社会,天天翘课老师反复劝退,他无力挽回。

是孩子大学时,他倾家荡产为医治老婆辛苦奔波,儿子却什么忙都帮不上。

是大学毕业,儿子一事无成还要结婚,他只得顶着病痛去打工。

是年过半百头发花白,一杯一杯把自己灌醉,麻痹自己,然后向同辈的女方父亲下跪。

他的人生就算燃烧到最后,也要为儿子尽可能再多做些什么。

如钝刀割肉,他用自己的纵容、包庇、一味兜底,一刀一刀削去了儿子独自成长、独当一面的能力。

最后,养出了无能又不作为的儿子。

心疼惋惜之余,更多是对男生的不以为然感到羞耻。

一如作家沙拉在《特别狠心特别爱》里写的:

“中国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

因为不忍心孩子从小体验生活的艰难,也不懂得适当时机向他们索要,最终导致他们一辈子艰辛,一辈子向父母索要。”

同样的故事,总是在不同的人生里重演,比如此前那个网暴北大父亲的女留学生。

23岁的姑娘,大专辍学,到西班牙读本科,每个月生活费有1万块。

偶然之间,父亲发现女儿动了应急用的信用卡,便多问了一句,为什么花超了父女俩约定好的金额。

这句疑问,触到了女儿逆鳞。

在那句“爸爸51岁了,没有能力一直养你”的卑微自白下,是女儿“我也很不容易,我饭都吃得营养很不均衡”的顶撞。

她明明知道,父亲为了供应她的留学生涯,节省到晚饭只吃一碗小米粥和一小碟青菜。

却在顶撞之后,不服气地把聊天记录发到网上,发帖辱骂父亲,并公开了父亲的真实姓名、照片和联系方式,号召大家一起网暴他。

在帖子里,她列出“父亲人性泯灭,迫害亲生女儿”的罪状:读大专的时候不给她生活费,千方百计减少她开销,不想给她钱花。

和别人聊天,她骂道“老家伙,养不起本仙女当年就别生啊。”

她拉群公告,“凭辱骂她爹的短信截图,可领取她的果照。”

有人真的半夜打电话去骂,这位父亲竟然客客气气地解释,一点都没有不耐烦,给所有人都整破防了。

多少父母,劳心劳力了大半辈子,却没换回一个知恩感恩的孩子。

多少子女,享受了父母给予的丰厚生活,却养成了目空一切的毛病,丢掉了换位思考之心。

心理学家李玫瑾讲过一段话:

孩子3岁时你不满足他的要求,他最多就是满地打滚;可当他15岁时,他可能会自残、自杀、和你争吵;但当他20岁时,可能会怨恨你,甚至攻击你。

这段话,恰巧和知乎上一个标题为“为什么很多人啃老却没羞耻感”的高赞回答契合上了:

“父母如果不能让孩子幸福,生他干嘛?有钱养得起就可以。你孩子成年后出去工作累死累活你很开心?”

躺平索取,啃出义不容辞的正义感,真是悲哀。

还有个新词,叫“养老保险回收计划”。

什么意思呢?

一位母亲每个月的退休金只有2500块,她的孩子固定每月从这笔钱中拿出1000块当作零花钱。

他美其名曰道:“经由母亲之手,将自己缴纳的养老保险再收回来。”

今朝有酒今朝醉,月月回收月开心。

他的朋友,则是用父母攒下的退休金买了球鞋包包等奢侈品,这个冬天还给自己添置了一件貂皮大衣。

这群人,小时候跟伙伴们讨论的是“谁爸爸的车好。”

而如今,朋友圈子聊到次数最多的话题是“谁父母的退休金更多,来年又能涨多少。”

话题之外,扯到自身时,却又逃避工作、逃避压力,疫情成了他们赖在家里最好的理由。

难怪作家刘墉会感慨:

今天多少孩子,既要美国的自由,又要中国的宠爱,没有美国孩子的主动,又失去了中国的孝道。

中国的父母,大概是最有牺牲精神的父母。

他们总认为,成全孩子,就是最好的表达爱的方式。

有时候,这令人感动,可一旦过界,便会催生各种弊端,但终归这种牺牲精神是令人动容的。

记得有档节目,主持人李艾分享自己带72岁妈妈看病的经历。

医生夸她身体很健康,肯定长寿。

可她妈妈说:“我不想长寿,长寿对小孩不好。”

还有位60后父母说:“我不介意被啃老。”

他们是不啃老的一代,因为没得啃,所以深知打拼的不易。

如果能为自己的子女提供帮助和便利,会很开心。

但这种“啃老和索取便利”的前提,是不打扰父母的生活品质,是拥有之后的心怀感恩,是日后让父母老有所依地成长。

而非一只强取豪夺的白眼狼。

想起推特上曾流传过的一份“无情的家书”,是一对父母在儿子二十岁生日那天写给他的信。

“此后,请像你的父母一样,做个负责任的、正直的人。

另外,若想继续在家里居住,需每月缴交2万日元(约1300人民币)作为租金、电费及伙食费等。

需注意,若向父母借钱,需支付利息。”

国内没有这样的文化,父母也多半对读大学的孩子狠不下这样的心。

但要知道一点,你可以庇护他们的身体,却无法庇护他们的灵魂。

逾越界限、丢失原则的溺爱,只会让孩子迷失其中,偏离航向。

作为孩子,早晚也得面对这样的人生课题:

终有一天父母会离开,你将独自直面自己的人生。

你再也没有依赖的温床,再也看不到经父母美化过的世界。

没有人再有义务负责你的人生,更不会有人毫无怨言地为你的错误兜底。

成长,一半是父母领着向前,一半要靠自己奔跑。

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

终有一天,我们都会成为父母,走到他们曾走过的年纪,体会他们的不易。

他们既已为你遮风挡雨,等日后,也该换我们为他们保驾护航。

共 12 条评论
0 

现在的年轻人啊,哎

林寒涧肃 [楼主] 2年前
0 

我是07年的。对于这些孩子的做法,我从小到大就没有太多的经历过。这不是父母不给。只是因为自己住校太早。6岁,自己住校。一弄就是大半年。小时候唯一的奢望就是放假回家。根本不会去想要这些东西。那些东西。到了现在我就算买很多我自己想要的数码音箱。也都是靠自己攒钱买出来的。

0 

愤怒。

林寒涧肃 [楼主] 2年前
1 

其实愤怒只是一个表面性而已。

通过这件事我想可以检育很多家长。现在大多数孩子的风气败坏,就是因为家长所谓口中的爱。每个家长都很爱孩子,但是他们只是爱错了方向而已。如果从小能让孩子多自己承担一些,多自己经历一些。那肯定会有一片不一样的蓝天。

0 

好像也是啊。

林寒涧肃 [楼主] 2年前
0 

是的。

0 

不知道该怎么说,总是感觉中国现在的教育方式是一种畸形,很少有人去真正的分析细节,要么太爱了,要么太冷了,不断的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

0 

中国的家长处处都为孩子考虑,这样就已经不对了,然后考虑多了很多就会发展成控制欲

0 

有人说,不能处处都给孩子安排好,要让他锻炼,然后,意料之中的,就有人会把偏心说的振振有词

林寒涧肃 [楼主] 2年前
0 

是啊,你说的很对。

树林 2年前
0 

日本那位父亲让孩子回家都要交水电费,这种做法个人感觉太过。没必要走那么极端,只要孩子受到了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就不怕走偏,这就需要家长和学校互相配合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家校联合。

林寒涧肃 [楼主] 2年前
0 

想做到这一点,在个人看来是绝对很难的。

添加一条新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表评论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