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叶力森 1年前 194次点击
【柔远能迩,能安远者,则能安近也。不能安近,则不能安远也。敦德允元,所厚而尊者德也,所信而行者善也。而难任人,任,佞也。辩给之言,易悦耳目,以理难之也。蛮夷率服。远无不服,迩无不安。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黜,退也。陟,升也。三岁考功,九载三考;退其幽暗无功者,升其昭明有功者也。庶绩咸熙。九载三考,众功皆兴也。】
出自《群书治要》卷二《尚书》。
“柔远能迩,能安远者,则能安近也。不能安近,则不能安远也。”
孔安国传:“柔,安。” “迩,近。”远近之人都能够得到安抚。能够安抚远处,也能够安抚近处;不能安抚近处,就不能够安抚远处。
为什么?因为远处的人都能感受到你的仁爱之心,那么近处的人就更能够感受到。就像舜,他首先对父母、弟弟有这种仁慈、智慧之心,然后才能够“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以此推己及人,由近及远。如果你不能够安近,那是因为从根本上就没有孝悌、仁爱之心,不能使近处的人得到安抚,也不能够安抚远方的人。
“敦德允元,所厚而尊者德也,所信而行者善也。”
孔安国传:“敦,厚也。” “元,善之长。”敦厚德行,信服良善,所亲厚并尊重的是德行,所信服而力行的是良善。
“而难任人,任,佞也。辩给之言,易悦耳目,以理难之也。”
“难”,拒的意思,拒绝。“佞”,巧言善辩。“辩给”,口才敏捷。拒绝佞邪之人,“任”就是佞的意思。巧辩、捷给的言语容易取悦耳目,应当以理拒绝。
《论语》:“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无论人们在社会上交朋友,还是领导选择属下、臣子,都会受到身边人的熏染和影响,所以必须谨慎。
孔子告诉人们,有益的朋友有三种。“友直”,交正直的朋友。这种人心中没有弯弯绕绕,正直无私,不会害人,也害不了你。当然,要想交到正直的朋友,首先自己必须正直。如果自己不是一个正直的人,那么正直的人也不会与自己成为朋友。
“友谅”,交宽恕的朋友。这种人对一切事都能宽恕,不苛刻要求,不把别人的过恶放在心上。很多注解把“谅”解释为“信”,但是“信”字和前面的“直”字的意思很接近,因为“直者必信”。所以,在这里把“谅”解释为“恕”更合适。要和宽恕的人交朋友,这样自己没有压力,心情也会很好。
“友多闻”,交博学多闻的朋友。多闻的人通达,遇到事情能够提起经典中的教诲而不会钻牛角尖。和博学多闻的人交朋友,还可以帮助自己解决迷惑。《礼记·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就像井底之蛙。怎样避免孤陋寡闻?就是要交博学多闻的朋友。
博学,学的是什么?主要学的是圣贤之道,对儒释道的学问都通达,这样才有能力辨别是非邪正,不会被蒙蔽、欺骗。博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知识和技能,而是以开智慧为目的,要做到博而不杂。
什么是博而不杂?例如“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善财童子去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这五十三位善知识来自各行各业,修学的方法各有不同。参访完毕之后,善财童子是什么态度?“恋德礼辞”。“恋德”是感恩,“礼”是恭敬,“辞”是辞别。也就是说,你所修学的方法、修学的理论我都知道、了解,但是我还是坚持自己的方法。所以,“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告诉人们,要专精、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博而不杂。
前面讲了交正直无私的朋友、宽恕的朋友、博学多闻的朋友,对自己的德行是有帮助的。那么还有三种朋友,对自己的德行是有损害的。
“友便辟”,善于逢迎的朋友,很会说话、言语巧妙、绝不得罪人的朋友。这种人善于谄媚,恭谨周旋,顺承他人,很可能就失去正直。
“友善柔”,善于伪善奉承、面柔的朋友。“善柔”就是“巧言令色”中的“令色”。
“友便佞”,善于言辞、巧言善辩的朋友,这种人可以“无理辩三分”。
交这三种朋友都有损失。《弟子规》中说:“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听别人说我们的过失,就发怒、不高兴;听到别人赞叹我们,就很喜悦。结果就是“损友来,益友却”,对你有损的朋友,谄媚、巴结、奉承的人都来了;对你有益的、能指正你、帮你提升的朋友就走了,人家也不再说你的过失。因为你听不进去,分不清好坏。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听到赞誉,战战兢兢,很恐惧,自己真的有别人说得那么好吗?“闻过欣”,听到别人说我们的过失会很欣喜,就像“禹闻善言则拜”。这样,正直的、宽恕的、能够批评你、指正你过失、提升你的朋友就来亲近你了。
所以,《弟子规》中说:“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有益的朋友,都是对你的过失能够直言劝谏的,他可以帮助你避免更大的过失,帮助你看到自己的问题,改过迁善。对于这样的人,我们要感恩戴德。
“蛮夷率服。远无不服,迩无不安。”
蛮夷都相率顺服。边远之地,没有不顺服的,近处没有不安定的。这句话是结果,因为舜帝修身有成,又能够任人唯贤,所以使远近之人都心悦诚服,纷纷归附,天下太平。这就是《周易》中所说的“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黜,退也。陟,升也。三岁考功,九载三考;退其幽暗无功者,升其昭明有功者也。庶绩咸熙。九载三考,众功皆兴也。”
三年考察一次政绩,经过三次考察之后,罢黜昏而无功者,升用明而有功者。“黜”,退的意思。“陟”,升的意思。每三年考察一次政绩,九年考察三次,罢免昏庸无功的人,升用贤明有功的人。
九年三次考察,众多事功都兴盛起来。因为治理三年,时间也足够长,该做的成绩也都做出来了,所以,三年综合考核一次政绩。没有任何功绩的人,不仅废弃不用,而且还追究罪责;做出大功劳的,不仅安置位子、提拔重用,而且还给予奖赏。
这是一种奖勤罚懒、能上能下的开放考核制度,以此鼓励官员们要担当作为,避免官员不担当、不作为的情况。
有才,说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