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叶力森 1年前 249次点击
自从有文字记载以来,我们中国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大一统后又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漫长的、不曾间断的民族历史文化进程中,各个民族之间的融合表现在:一方面有大量的少数民族融合于汉族,结果汉族像“雪球”越滚越大。
匈奴人、氐人、羯人、鲜卑人、羌人,后来的突厥人、蒙古人、女真人、满洲人等,都曾大量被吸收到汉族之中,另一方面,有大量的汉族融合于少数民族。
主要是由于汉人的移居,以及少数民族建立了中央政权,如元朝和清朝时期,或少数民族在某些汉人聚居地区建立了长期的局部政权,汉人融合于掌权的少数民族。
这种融合不仅增加了少数民族人口,壮大了部族力量,也促进了众多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在历史文献记载和民族史研究上,以往对汉族融合于少数民族方面是比较少的。
在中国语境内,汉人既指汉族人,汉族是世界上最大的民族。民族不是种族的概念,中国的民族很多都是多民族的,不同血缘关系人融合而成的,汉族也是一样,是许多民族融合而成的。
汉族的前身是华夏族,而华夏族的来源其渊源可上溯到炎黄氏族部落集团,华夏族体开始形成于夏朝,商灭夏,使黄河中下游两大部落集团统一为一个整体。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周人是西部羌人中分化的一支,周朝使周人、夏人、商人出现一次大融合,西周时出现了华夏的族称,与夷、蛮、戎、狄等民族相区别。
秦始皇建立了中央政权君主制度,统一地方行政制度及“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等,从而奠定了由华夏民族在而后的历史时期发展为汉民族的历史基础。
汉语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汉字由商周甲骨文和金文演变而成,对于汉族社会发展和各民族文化交流,以至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
历史上移居到少数民族地区的汉人,有一些情况是自愿的,比如经商的,逃难的,还有战争中投降的,归附的。
另一种就是被迫的,如被匈奴、突厥、西羌、吐蕃、契丹、女真等奴隶主、军队俘虏的,尤其是妇女、儿童,而被中原王朝派往少数民族地区驻防的军人,屯垦的士兵和平民,以及伴随和亲的公主移居少数民族地区的侍女、杂役、工匠等。
秦汉时期,就多有汉族平民逃亡到匈奴游牧地区,见于《汉书·匈奴传》,《隋书·突厥传》也记载了隋朝末年,曾有过大量汉人逃亡至突厥牧区,二十四史中的民族类传记,都记载了少数民族中的奴隶主封建主频繁地到汉人农业区抢掠人口。
匈奴、西羌、突厥、吐蕃等民族在某强盛时期,虽然辖区广大,但人口比汉族少很多,比如匈奴在二百万人口的时候有奴隶约三十万人,这些奴隶的民族成分主要是汉族人,约占总人口的六、七分之一。
唐代时唐太宗曾一次就从东突厥赎回八万汉人。作为中原王朝的制度安排,派往少数民族地区的驻防军队屯垦兵民,也有很多在当地定居,与少数民族通婚,世代繁衍。
如新疆吐鲁番盆地及邻近地区,由汉人建立了麴氏高昌国,自公元499年至640年存在了140多年,这些汉人一些是汉魏士兵的后裔,一些是晋朝逃难来的平民。
他们最终都融入了维吾尔族等民族中。公元640年,唐朝灭麴氏高昌国时记载当时八千户三万人口。
安史之乱后,原来驻防在河西、陇右、河湟地区的唐朝军队内调,吐蕃趁势占据这一地域,汉族人口多达百万,其中仅河西地区就有近三万五千户,十七八万人口。
在这之后,大部分汉族人逐渐融合于吐蕃之中,到北宋时已基本上吐蕃化了,衍进为今天的藏族、土族等少数民族。
在公元前三世纪,就有中原汉人迁入云南的记载,明代以前,云南境内的汉族大多融合于各少数民族之中。
满族则更是一个文化共同体,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国,皇太极则宣布成立了满洲政治联盟,巩固了民族共同体,其主干是女真人占20%左右,40%是汉人,包括辽代统治的“燕云十六州”时东北的汉人;还有40%是蒙古人、朝鲜人等。
大量的汉族被同化进入满洲八旗,甚至镶黄、正黄、正白“上三旗”,成为名副其实的满洲人,如曹寅家旗就是如此。汉人的融入满化大大加强了满族人的文化实力。
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中华民族大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