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经典名言20句

6 谨慈 1年前 124次点击

1、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金刚经》

南怀瑾: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心胸里头还有你、我、他,甚至给了人家好处时,这个家伙应该卖我交情才对!这是世间法的作风,佛法没有,给了就给了,要像“事如春梦了无痕”一样的忘掉它。

2、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经》

南怀瑾:应随时生清净心,什么叫清净心?真正的清净心,不是有个光,有个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声香味触法,他说真正的修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坦坦然,物来则应,过去不留。用我们常谈的这两句话勉强来描写,就是此心无事,像个镜子,心如明镜台,有境界来就照,用过了就没有。

3、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金刚经》

南怀瑾:真正的佛不认为自己是佛,真正的圣人,不认为自己是圣人,所以真正的佛法即非佛法。如果你有一个佛法的观念存在,你已经着相(着相是一个佛教术语,意思是执着于外相、虚相或个体意识而偏离了本质)了,说得好听是着相了,不好听是着魔了。

4、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金刚经》

南怀瑾:佛说法是真实的,不说假话,说的是老实话,实实在在,是什么样子就说什么样子。

5、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金刚经》

南怀瑾:真正的佛法,并没有个固定的东西,你如果得到一个固定的东西就是错了。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东西,身体都没有了,连感觉都没有了,所以五蕴皆空,连光也没有,色相也没有,一切都不可得,这个时候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彻大悟。

6、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金刚经》

南怀瑾:一切都不是心,众生一切的心都在变化中,像时间一样,像物理世界一样,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把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我们刚说一声未来,它已经变成现在了;正说现在的时候,已经变成过去了。

7、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金刚经》

南怀瑾:真正知道了一切法无我的时候,达到了无我的境界,自然达到了无生法忍的境界。(无生法忍:佛自己说,过去修忍辱波罗密的时候,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没有动过怨恨的心,只有慈悲的念,因此他没有觉得痛苦……这是定,这是无生法忍,这也是般若,也就是悟的境界。)

8、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南怀瑾:佛告诉我们,世间一切事都像作梦一样,是幻影。

9、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金刚经》

南怀瑾:人世间认为的大福报,就是钱多,寿命长,儿女多,儿女好,样样都好,好得没有再好了。可是人生,都是理想,都想把明知道抓不住的现实世界拼命抓住。尤其是寿命,分明有生必有死,可是人人都想学仙学道,长生不死。

福报是有穷尽的,每个人的光荣都是一下子,就像一支手电筒,每个人那个电筒都要亮一下,可是希望一辈子发亮是不可能的。世间的福报是不实在的,福德无实,所以佛说,世间的福德再多,也不过弹指之间的空花就过去了。

10、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金刚经》

南怀瑾:这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也是个假名,是偶然的暂时存在,实际上没有一个永恒的实质存在,物质世界也会要变,也会灭掉。所以大家不要被世界呀、家庭呀,这些苦恼困住了。所谓家庭者,即非家庭,是名家庭;所谓人生者,即非人生,是名人生,同一个道理。

1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坛经》

大意:菩提比喻智慧,明镜比喻清净心。本来清净,又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12、人有南北,佛性无南北。——《六祖坛经》

大意:佛家主张,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众生佛性本自具足。

13、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六祖坛经》

大意:当时有风吹幡动。一僧说风动,一僧说幡动。争论不已。惠能上前说:“你们辩论不休的原因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你们作为修行人的心在躁动,心不清净!”

14、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六祖坛经》

大意:若见世间过,即说明自己动了心、着了相,也失了慈悲之心。

15、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六祖坛经》

大意:无念是不住念,无相是不住相,无住是随它去。如此,道便通流,三者是一。

16、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六祖坛经》

大意:意在言外,得意忘言。

17、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心经》

南怀瑾:入世间法不空,与般若(如实认知一切事物和万物本源的智慧)有挂碍,等于眼中有沙,认生死轮回为实有;出世间法不空,与般若亦有挂碍,等于肉中有刺,认化城(一时幻化的城郭,佛教用以比喻小乘境界)为宝所(本谓藏珍宝之所,喻指涅槃,谓自由无碍的境界);故有凡夫生死、二乘涅盘的颠倒梦想。

18、众生迷倒,未能除灭一切幻化。——《圆觉经》

南怀瑾:一切众生自己迷惘,观念颠倒,所以不能灭除一切心理,生理上的幻化境界,不能清净。大家都在做各种功夫,都在修道,其中会遇到很多境界,而这些境界都是人妄想所造成的,这也是一种“迷倒”,甚至有人得到一点清净的境界,便以为是悟道了,这正是大妄想。

19、了知身心皆为挂碍。——《圆觉经》

南怀瑾:我们修道之所以不能成功,就是被身心所障碍住了,打坐刚有一点境界,腿就不对劲了,屁股也坐不住了,这是身的障碍。再来就是心的障碍,思想杂乱,念头来来去去,静不下来。所以佛叫我们修梦幻观,不取动相,也不取静相,彻底明白身心就是我们的大障碍。

20、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六祖坛经》

大意:迷而未悟的人,虽然懂得许多学理,论述时讲的头头是道,但在行为上并未做到;真正觉悟有智慧的人,则是依心力行,在修行中默默的去实践。

共 2 条评论
远洋 1年前
0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添加一条新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表评论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