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重点整理(1)

12 博主爱看央视新闻夜读 1年前 411次点击

40

心主血:行血以输送营养物质

主血脉

参与血液生成:心生血

心的生理:主脉

脉为血之府

功能:心脉血系统;心起主导作用

主神志

主宰全身生命活动:“五脏六腑之大主

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所以任物者谓之心

41、肺主全身之气:①参与宗气的生成:吸入清气与水谷精气结合(主要)。②调节全身气机:带动全身气的升降出入(宣降)(次要),

42、肺主宣发肃降:

肺主宣发的生理作用:①通过肺气的宣发,向体外排出浊气②将脾转输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全身,外达皮毛③宣发卫气,调节腠理开合,将代谢后的废液排出体外(汗)。

肺主肃降的生理作用:①吸入自然界的清气,下纳于肾,保持呼吸平衡②肺位最高,可将脾转输的水谷精微等物质向下布散③将代谢后的废液及糟粕下输至肾及大肠、膀胱,排出体外④肃清呼吸道的异物以保持肺及呼吸道的洁净通畅。

肺主宣发、肃降的关系;

在生理方面: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为用,对维持肺的正常生理活动发挥重要主导作用。无宣发,则无正常的肃降;无肃降,也不能正常宣发;相互协调,则呼吸匀调通畅,水液得以正常输布代谢。

在病理方面:相互影响,

43、脾主运化:脾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其精微和水液,转输至心肺而输布全身的功能。

①运化水谷:对饮食物消化、吸收并转输精微的作用。

生理作用:①消化:饮食物一胃的受纳腐熟(初步消化)脾胃的共同消化;产生水谷精微(营养物质)。

②吸收并传输水谷精微:《难经》“脾助胃气,主化水谷”,吸收水谷精微,脾气散、精上归于心肺布散全身(营养作用)

②运化水液:脾在运化水谷精微的基础上,又吸收其中的水液,生成津液,输布全身的作用。

生理作用:①吸收布散水液:把人体所需水液转输至全身,发挥濡润涵养的作用②促进水液代谢:把人体多余的水液转输至肺,宣发成汗;转输至肾,气化成尿③脾土喜燥恶湿:水湿停留·影响脾阳·睥阳不运·水湿停留

44、肝主疏泄的生理作用:①调畅气机:气机调畅,气血平和②调畅情志:调达舒畅,气血和调③促进脾胃消化:调节脾胃气机;促进胆汁分泌④促进血液运行和水液输布:气行血行;气行水行⑤调节生殖功能:排卵与月精·血液充盈胞宫;排精与生殖-疏藏结合。

45、体阴,指肝的实体;阴,指肝所贮藏的阴血。

46、用阳,指肝的作用和功能;阳,肝主升主动。

47、天癸:指肾中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产生的一种促进人体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和维持人体生殖功能的一种精微物质。

48、肾主身之阴阳:①人之阴阳主要体现为肾之阴阳②肾之阴阳影响他脏之阴阳(各脏)

49、肾主纳气:肾有摄纳肺所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下达于肾,以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

机理:肾与肺经相联系(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肾的封藏作用(肾为封藏之本)。

50、胆的生理功能:①贮藏和排泄胆汁②主决断。

51、胃的生理功能:①主受纳水谷②主腐熟水谷。

52、小肠的生理功能:①受盛化物②泌别清浊。

53、大肠的生理功能:①传导糟粕②主津,

54、膀胱的生理功能:①贮尿一一肾气固摄②排尿一一肾中阳气气化。

55、三焦的生理功能:①通行元气②运行水液③运行水谷。

56、三焦各自的生理功能:

上焦如雾:形容上焦布散水谷精微的作用,如同自然界的雾露灌溉植物一样弥漫,营养全身

中焦如沤:形容中焦脾胃受纳腐熟运化水谷的作用,犹如以水沤物,形成泡沫浮油的状态。

下焦如渎:形容下焦排出尿液和糟粕的作用,如同疏通的水道,畅通无阻。

57、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一、心与肺

主血与主气

生理:心血裁气并维持肺之呼吸

心·主血

肺·宗气·主气·肺气助心行血

病理:肺气虚弱·血行无力

肺失宫降·血行受阻—咳喘、气短、胸闷、心悸、唇舌青紫等

心气不足,心阳不振,血行不畅心悸、唇舌青紫、咳喘、气短、胸闷等

二、心与脾

血液生成与血液运行

血液生成:心血滋养维持脾运

心·主血

脾·主运化→生血

脾运化水谷精微化生心血

血液运行:心主血,推动血液运行

协同脾统血,血行脉道之中,血液运行正常

病理:化源不足、脾不统血、思虑过度一心血亏耗一心脾两虚

三、心与肝

血液运行、精神情志

血液运行:心主血,推动血液运行协同肝藏血·贮藏调节血液量

血液运行正常,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气行血行,精神情志,心主神志,主管精神活动

肝主疏泄,调节情志活动,维持精神情志活动

病理:心肝血虚、心阴不足、心肝火旺。

四、心与肾:心肾水火相交

肾水-心之阴阳

生里:君相安位,七肾之阴阳,心肾阴阳充足与平衡。

精神互用·心藏神

肾精生髓充脑,心神肾精相交互用

精血互化心血;肾精,精血互生心肾交通

病理:心肾不交·心悸、怔忡、心烦、失眠、腰膝酸软等

水气凌心·心悸、心慌、水肿等

阴虚火旺·口舌生疮、口干、五心烦热等。

五、脾与肺:气的生成与水液代谢

气的生成:肺司呼吸,吸入自然之清气,索于胸中之宗气

生理:脾主运化,吸收水谷之精气

水业代谢:肺通调水道,输布、排泄水液,协同脾运化水液,吸收、输布水液,水液代谢正常

病理:脾肺气虚体倦无力、少气懒言

痰饮、喘咳痰多“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水肿

肺失宣降,脾不运化·水肿、腹胀、便溏。

六、肝与肺:气机升降的调节方面

生理:肺气,主清肃下降;肝气,主疏泄升发;一升一降,全身气机得以调畅

病理:肝火犯肺(木火刑金)

胁痛、易怒、咳逆、咯血

七、肾与肺:水液代谢·肺主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保证水液的正常

生理:肾主水(为主水之脏),输布与排泄,-肺司呼吸(为气之主),呼吸运动

肺肾协同完理

肾主纳气(为气之根),成呼吸运动,阴阳4资一肺肾之阴阳可互相滋生

病理:肾不纳气·气喘、动则尤甚

肺肾阴虚·颧红、潮热、盗汗、干咳、音哑、腰膝酸软等

八、肝与脾

生理:调畅气机,分泌胆汁,协助脾运

1.消化功能:肝主疏谢,脾主运化,运化正常有利于肝之疏泄

2.血液运行:肝主疏泄,气行则血行;肝藏血,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

脾统血,血行脉道之中而不外逸

病理:肝脾不和——泄泻,肝胃不和——胃痛

九、脾与肾:先天与后天,水液代谢

生理:1.先天与后天: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生养共为人体生命之本

2.水液代谢:肾,气化水液(水液代谢平衡),维持水液代谢正常

脾,运化水液(生成输布水液)

病理:脾肾阳虚——腹部冷痛、下利清谷、五更泄泻、水肿

十、肝与肾:肝肾同源、乙癸同源

生理:肝血滋肾化精

1.精血同源:肝藏血,肾藏精,肾精养肝化血

2.阴阳承制肝之阴阳:肾之阴阳,维持肝肾阴阳的充足与协调平衡,肝之疏泄使肾之封藏开合有度

3.泄藏互用:肝主疏谢,主封藏

肾,肾之封藏以制约肝之疏泄太过

病理:水不涵木——眩晕、头痛、急躁、易怒

肝阳化火伤阴——烦热、盗汗、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

58、脾与胃的关系:

①运纳协调:胃主受纳(为脾运作准备),脾主运化(适应胃受纳需要)。

②升降相因:胃主降浊(浊气下行),脾主升清(清气上升)。

③燥湿相济:胃喜润恶燥(胃润才能纳),脾喜燥恶湿(脾燥始能运)

59、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内外上下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60、经脉与络脉的区别:经脉——络脉

含义:经络系统主干——经脉的小分支

循行深浅:循行部位较深——多循行于浅表

循行路线:有固定的循行部位,多为纵行——纵横交叉,网络全身

61、十二正经:

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

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62、奇经八脉包括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脉。

63、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规律;

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64、四肢

上肢:前缘:手太阴经(内

手阳明经(外)

中线:手厥阴经

手少阳经

后缘:手少阴经

手太阳经

下肢:前缘:足太阴经(内

足阳明经(外

中线:足厥阴经

足少阳经

后缘:足少阴经——足太阳经

65、躯干

胸部:第一侧线:足少阴肾经(胸正中线二寸

第二侧线:足阳明胃经(胸正中线四寸

第三侧线:足太阴脾经(胸正中线六寸

腹部:第一侧线:足少阴肾经(腹正中线半寸

第二侧线:足阳明胃经(腹正中线二寸

第三侧线:足太阴脾经(腹正中线四寸)

背腰:第一侧线:足太阳膀胱经(背正中线一寸半

第二侧线:足太阳膀胱经(背正中线三寸

肩胛部:手三阳经:侧面

腋下:手三阴经:胁、侧腹

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66、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规律

①起于手太阴肺经,最后传至于手太阴肺经②两条阳经与两条阴经交替进行连接③阳经和阴经是表里关系交接④阳经之间是手足同各连接⑤阴经之间是按太、少、厥依次交接

⑥阳经交接在头面,阴经交接在胸腹面,阴、阳经之间的交接在四肢末端。

[循环

→(肺中)→手太阴肺经→(食指端)→手阳明大肠经→(鼻翼旁)→足阳明胃经

→(足大趾端)→足太阴脾经(心中)→手少阴心经→(小指端)→手太阳小肠经

→(目内眦)→足太阳膀胱经→(足小指端)→足少阴肾经→(胸中)→手厥阴心包经

→(无名指端)→手少阳三焦经→(目外眦)→足少阳胆经→(足大趾)→足厥阴肝经→(肺中)→

67、经络的霾霸

①沟通联系作用:沟通脏腑与外周体表肢节;沟通脏腑与官窍的联系;沟通脏腑之间的联系;沟通经脉之间的联系

②运输渗灌作用: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以营养脏腑组织器官,维持正常生理活动。

③感应传导作用:通过经气的流注,对人体内外的各种组织器官,刺激具有感觉反应和传导作用。(对生命信,治疗的感应传导)

④调节平衡作用:通过经气的作用。(经络自身调节;经络对治疗的调节作用)

68、体质分类(生理):①阴阳平和质②偏阳质③偏阴质

69、体质与病因-体质因素决定个体对某些病邪的易感性。

70、从化:病情从体质的变化。

71、“三因学说”是由宋代的陈言首先提出的。

72、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①外感性(邪从外入:肌表、口鼻)②季节性(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

③地域性(地区、居住和环境特征)④相兼性(六淫多相兼入侵)。

73、风邪:风邪性质:风为阳邪·易侵头面、肌表和阳经,如头项强痛

其性开泄,腠理疏泄开张·易袭阳位

治病特征:上先受之·腠理开疏,如汗出,恶风等

病变部位不固定,如风疹,荨麻疹,行善行·行无定处,善行走窜数变·

发病急,变化快;发病急变化多,传变快,如癫痫、中风、惊风

主动,动摇不定、风胜则动,有明显动摇症状,如眩晕、震颤、抽搐,为百病之长;风邪致病极为广泛,热、风燥等。

74、寒邪:寒为阴邪,表寒证:恶寒、无汗,易伤阳气

里寒证:伤脾胃阳气,四肢不温,寒性凝滞:经脉气血凝结阻滞

主痛:不通则痛,寒性收引,腠理收缩汗孔闭塞,寒袭肌表:无汗,筋脉收缩挛急·寒客经络关节,四肢拘急

75、湿邪:

共 3 条评论
叶力森 1年前
0 

不错哦,感谢楼主分享

0 

不错哦,感谢分享

白日梦 4个月前
0 

请问楼主,你知不知道这些书籍电子版的话要去哪里搞啊这两天我在找,没找到

添加一条新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表评论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