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忽然鼓棹起中流

3 远洋 1年前 115次点击

端午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相对寂寞、平淡的上半年尤其重要。“端”,据《说文解字》解释,物初生出地面,有“正”“两端”的意思。“午”在这里指农历五月,用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月份排序,正月建寅,就是正月从寅开始,五月为午。“端午”的本义就是正值五月。因为固定在五月初五,所以也叫“端五”“重五”。《易经》说单数为阳,双数为阴,“五”为阳数,所以也叫“端阳”。端五,重五,端阳……端午由此成了别名最多的一个节日。

相传,端午节因纪念屈原而来。战国时期楚国大诗人屈原,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后人为了纪念他,划龙舟、包粽子。然而,一个节日的形成过程是漫长的,端午节的内涵也不是这一件事可以概括的。

从科学的角度细究,端午节更是一个除瘟、驱邪、求吉祥、求健康的节日。古人认为,这时候天气逐渐变热,各种蛇虫和病菌活跃,感冒、疟疾、流行病多了起来。所以,端午节,必须除瘟、驱邪、求吉祥、求健康。端午节习俗,包括吃、喝、药物、运动在内,都与健身、驱邪多多少少有点关系。如果说纪念屈原是对伟大生命的缅怀,那么,这些习俗则是对每一个平凡生命的尊重。

粽子、咸鸭蛋、大蒜头,或是凉性清热,或能杀菌消毒。大人喝雄黄酒,解毒避蛇。小孩子用雄黄涂抹在额头上,或点一个大大的圆点,或写个“王”字,像小老虎一样的威风,辟邪。这些都寓意着人们对健康的向往。我小时候被大人拉着在额头上点个“王”字,开始很好玩,稍微长大点就有些不好意思,转过身悄悄洗掉。现在想来,这是多么温馨的乡村图画啊!只是不知现在的农村,这习俗还有没有?

把菖蒲和艾叶挂在门上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城市里现在依然也有不少人家这样做。有一年,邻居还送了我一把菖蒲和艾叶,后来我要是买了,也会给左邻右舍送一把。菖蒲和艾叶都是中药材,能开窍化痰,辟秽驱虫。沿袭至今的习俗还有佩戴香囊,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它“辟疫气,令人不染”。南宋陆游《乙卯重五诗》有“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的记载。这个“乙卯”是公元1195年,距今800多年,让人不禁感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的强大。

运动更是防病驱邪的主要方式。端午节的运动包括赛龙舟、比武、击球、拔河、荡秋千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运动是赛龙舟。宋代诗人黄公绍《竞渡棹歌》:“看龙舟,看龙舟,两堤未斗水悠悠。一片笙歌催闹晚,忽然鼓棹起中流。”岸上、水上,看的,吹的,赛的,到现在还能让人感受到千百年前赛龙舟的热闹氛围。

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唐明皇李隆基这样说端午:“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安康是端午节的主题。

目前还没有评论
添加一条新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表评论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