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分享一些育儿知识

7 尼古拉斯赵四 1年前 182次点击

2023-08-04 07:00

发表于

陕西

以下文章来源于超级育儿师 ,作者超级育儿师主创团

最近发生的一件事,真是令广大网友气愤不已!

暑假期间,妈妈带着孩子到青岛旅游,孩子在沙滩上用竹签做了个陷阱,看上去真的很危险!

孩子年纪小,不懂事,可是,妈妈看到了孩子这样的行为,非但没有制止,还在朋友圈发文“孩子的恶作剧,谁会踩到?”

这样的态度激怒了网友:这不是孩子的问题,这是父母的问题!

养育孩子健康长大,绝对不仅仅是“养”,更重要的是“育”,是要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让他们成长为正直、善良、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孩子的成长是世界上最难的一道题,没有正确答案。

教养,也绝对不是简单的对与错,而是需要付出努力和智慧。

这几件事看似“没教养”,实则是“有尊重”,真心为了孩子好,就让它们做上100次!

01 标题 1

不愿分享,

让孩子学会捍卫权利很重要

在知乎上看到了一个问题:家长是否应该为了让孩子学会分享而强迫孩子让出心爱的玩具?

有网友说:分享不是剥夺,分享是孩子自主萌发的意识,因爱而生,因安全感而生,而强迫分享的孩子不安全感很重,更自私,更有防范心理。

一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小时候,每次出去玩,只要有其他的小朋友说想玩他的玩具,妈妈就会答应,不管他同意不同意,主动将玩具递给小朋友。

他不愿意,就大哭,妈妈很心烦地训斥他,说就只是一个玩具,又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还骂他小气,自私,给她丢尽了人。

他永远无法忘记妈妈那种嫌弃的眼神,就像看怪物一样。

他害怕妈妈不要自己了,于是,他就拼命迎合着妈妈,只要妈妈说的话,他都无条件去做。

他成了众人眼中的好孩子,慷慨大方,懂得分享,但是,没有人看到他的苦恼。

长大后,工作了,明明心里很不愿意,但他就是不知道该如何拒绝被人,他很悲凉地说:一个从小没有机会拒绝别人的孩子,长大后,就只能委屈自己。

在我们身边,有不少家长经常会要求孩子主动分享自己的玩具,他们希望孩子大方一些,体谅一些。

只是,孩子体谅了他人,谁又能来体谅他们呢?

东西是孩子的,他们有权自由支配,他们可以同意,当然也可以拒绝。

当孩子能够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需求和主张时,他们会和他人之间形成一种舒服的关系。孩子才不会一直压抑自己。

这样的孩子,自由而通透。

家长应该这么做:

分享,从来都不是牺牲自我,成全他人。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物权,支持孩子的决定,允许他们拒绝别人的要求。

《不分享也OK》一书中提出:比起分享,孩子更容易接受轮流,这会给每个孩子玩的权利,教会他们懂礼貌,提高他们为别人着想的意识,并激发出他们内心的慷慨之情。

聪明的父母,都允许孩子说“不”,并引导他们学会“轮流”。

02 标题 1

不愿顺从,

让孩子学会坚持自己很重要

中国青年报社调查中心曾经做过一项调查显示:2000名受访者中,有48.4%的人会有“配角综合征”。而在这些人中,有54%的人将该症状归咎于从小接受的“乖孩子”的教育理念。

孩子虽然年纪小,也有着独立的想法和思维,他们希望能够坚持自己的想法,做真实的自己。

只是,当这样的“坚持”一次又一次地被家长打压,孩子因此成为了那个不乖的孩子。

为了赢得家长的爱,孩子们不得不压制自己的想法,失去自主感和掌控感。

但其实,他们只是“被乖的孩子”,是家长们努力“改造”的结果。

科普心理作家海苔熊说:如果你的孩子成长过程没有叛逆的话,你就要当心了,那表示他躲在你的雨伞底下,没办法走出自己的人生……

真正的爱孩子,就应该将孩子的人生还给他们,让他们能掌控属于自己的人生。

热播电视剧《超越》中的陈冕,身在轮滑队,热爱的却是短道速滑。妈妈出差前,特意叮嘱陈冕一定要按时参加第二天的轮滑定级赛。

可是,趁着妈妈不在家,陈冕偷偷地离开了轮滑队,申请加入了速滑队,甚至,在妈妈打电话询问比赛情况时,还对她说了谎。

妈妈知道真相后,没有生气,而是柔声地告诉女儿:专业运动员有你不知道的苦,你要是觉得你行,就证明给我看,当然了,也别硬撑着。妈妈在家里等着你呢。

虽然心里有气愤,有担忧,但最终,她还是选择了支持。

不得不说,有这样的家长,是孩子一生最大的福气。

在孩子的成长中,家长有自己的考虑,孩子有自己的坚持,如果强行让孩子顺从家长的意愿,最后会害了孩子,也伤了父母。

家长应该这么做:

家长应该告诉孩子这条路的不易与艰难,在保证安全底线的前提下,给予孩子充分的支持与尊重。

并且,我们要告诉孩子,只要既然选择了,就一定要有勇气,有毅力,坚持到底,不能放弃。

03 标题 1

 不愿隐忍,

让孩子学会表达情绪很重要

曾经在网上看到了一位网友的话:没错,我就是那个从小不能哭的孩子,从好想哭,到不能哭,到不认错,到想逃离,一切都只能自己生抗。我好羡慕那个能哭的孩子。

一句“羡慕”看得人倍感心酸。

每个人都会有各种情绪,正面的,负面的,积极的,消极的,这是我们正常的情绪表达,但是,到底是从什么时候起,哭成为了孩子的一种“奢望”?

当孩子内心的负面情绪不能及时被排解掉,这些被强制压抑的情绪,就会变成一颗毒药,让孩子脆弱的心,变黑,变疼。

高分纪录片《他乡的童年》日本篇中,有一位吉田老师,他从事着一个很特殊的职业:感泪疗法师。

在日本,人们从小接受到的教育是,哭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所以,即便孩子们的内心充满了委屈不满、抱怨愤怒,他们也要被迫压抑情绪。

但其实,眼泪是有正面效果的,它能够帮助孩子认识并接纳自己的一切。

吉田老师的学生在上完他的课之后都表示,哭出来之后。内心舒缓和舒服了很多。

当孩子学会正确地表达情绪,他们就能听到内心深处的声音,他们就能坦然面对自己,做最真实的自己。

这样的孩子,是最开朗的,最阳光的,也是最健康的。

家长应该这么做:

家长应该学会解读孩子的情绪密码,听到孩子情绪背后的诉求。但同时,我们要划清哭和哭闹的界限,不能给予孩子哭的特别权力。

对哭闹的孩子,李玫瑾教授给出了“四个不要做只做一件事”的建议:

•不要打:以大欺小,不公平;

•不要骂:会给孩子不好的示范;

•不要说:孩子闹情绪时,不要多说,先等孩子冷静下来再说;

•不要走开:不要将孩子一个人留在那里,这只会让他们倍感孤独;

•只做一件事,要陪在孩子身边,告诉孩子“无论你做了什么,我都爱你。”

04 标题 1

孩子的成长从来没有标准答案,一千个家庭会有一千种教育方式,孩子也会有一千种成长的赛道。

当然,孩子的成熟、成长和成功离不开家长的教导。

但这种对孩子有意的教导,一定是以“情”字打底,以“尊重”为基础,以“理解”为前提的。

好的教育,都是可以自由呼吸的。

家长做自由的自己,可以很努力,也可以不完美。

孩子做最真实的自己,可以“不优秀”,也可以“没教养”。

给孩子一方天地,让他们能够舒展身体和心灵,表达思想和自我,这样的孩子,内心一定充满着勇气和力量,推动着他们,在不断前行的道路上,跨过山,越过海,抵达光明的彼岸。

免责声明

1.本公众号部分转载的文章、图文、视频来自网络,其版权和文责属原作者所有,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2.本公众号编辑部工作人员的原创文章,其版权属于我们微信公众号所属主体。

3.本公众号特约稿原创文章,其版权和文责属作者所有。

4.若要转载原创文章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我们,未经同意不得转载。任何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谢谢!

▍ 编辑:小学语文综合整理

本文来源:超级育儿师

目前还没有评论
添加一条新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表评论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