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指标正常,就真的正常?别被体检报告“骗”了

3 远洋 1年前 143次点击

高血脂是诱发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血胆固醇水平每升高1%,冠心病发病率就增加2%~3%。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发布称,我国心血管病死率占死亡原因的首位,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

“保护心血管健康,奋斗拼搏至永远。”8月9日,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湖北省特级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内科学系名誉主任汪道文教授,做客由武汉市卫健委、武汉市爱卫办联合打造的健康科普大型系列直播“健康大家谈”,就心血管疾病相关问题给现场观众以及万千网友带来了一场精彩健康科普直播分享。

血脂指标正常就真的“正常”吗?

脂代谢紊乱并无症状,多数亦无体征,是“无声杀手”,诊断全赖化验检查的结果。可是化验结果在正常范围内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汪道文教授有不同意见。

做血脂化验主要包括以下四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即“好胆固醇”。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好胆固醇水平低的人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风险高,升高好胆固醇目前无药可用,最好的方法是坚持有氧运动。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坏胆固醇”,如果它在血液中的含量升高,就会使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造成血管的狭窄甚至把血管堵死,导致冠心病和卒中。

目前血脂检验中,血脂的正常范围只是根据流行病学的研究而确定的一个参考数值,所谓的正常参考值并无太大意义,是否正常还需要因人而异,不同人群的血脂正常范围不同↓↓↓

已经患有冠心病或缺血性卒中的患者

包括患有心肌梗死、做过支架或搭桥、冠状动脉CT显示冠状动脉血管存在明显狭窄等,应防上述疾病的复发,即亡羊补牢(二级预防)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降至1.8mmol/L以下,能降得低一些更安全。

4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或6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

(尤其吸烟、肾功能减退等)

为了预防冠心病或缺血性卒中,防患于未然(一级预防),应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至2.6mmol/L以下。

中青年健康人

应通过管住嘴,迈开腿,吃动两平衡,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保持在3.2mmol/L以下。

02

心脏病一定会“心疼”吗?

作为心血管病遗传及分子机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负责人、湖北省暴发性心肌炎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委员,汪道文教授还分享了一个观点:心脏病不一定会导致“心疼”。

心脏病常见的症状是心脏不舒服,心慌胸闷等,但不代表心脏病一定就会心脏不舒服。

以心绞痛为例,除了胸闷等典型症状外,心绞痛症状也会体现在脖颈、下巴、手臂和肩胛骨之间或牙齿等身体其他部位。其中,走路用力导致牙痛,是心脏病的一大典型却经常被忽视的症状。

我国心血管病死率占居民疾病死亡原因的首位。记者柯志刚 摄

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的临床表现是“心不疼”的非典型症状,他们多是有基础病的人群、合并糖尿病的人群及老年人。有的人表现为不明原因的上腹疼痛,有的人表现为颈部疼痛,还有的人会表现为后背疼、肩膀疼,甚至右胸部疼痛。

汪道文教授介绍,因为心脏病的征兆有可能会放射到其他的部位,所以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身体疼痛、呼吸急促,或者饮食习惯良好但仍然感到消化不良的情况,就要怀疑是否心脏病征兆的可能。

03

保护心血管健康,做好这6点

汪道文教授认为,与肿瘤不同,心血管问题虽然普遍,但是可预测、可预防、可治疗。“人到中年需要奋斗,更要心血管健康。”

汪道文教授的健康科普分享引人入胜。记者柯志刚 摄

针对正在承担工作和生活巨大压力的中年人,他建议:

◉ 保持健康的心态,规律作息,尤其是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

◉ 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合适的体重;

◉ 保持适量、规律的运动。哪怕是心血管患者,在度过急性期后,经过医学评估,也可以进行适度运动;

◉ 定期进行体检,发现问题及时开始治疗,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是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

◉ 研究发现炎症、感染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有条件的人群最好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

◉ 阿司匹林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对预防冠状动脉和脑血管栓塞性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可每天定量服用。

目前还没有评论
添加一条新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表评论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