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真正想匡扶汉室的人,只有这3人,没有刘备曹操

5 愿你此生无遗憾 1年前 189次点击

三国中真正想匡扶汉室的人,只有这3人,没有刘备曹操

原创

魁说历史 链接

魁哥说历史 链接

2023-09-29 09:04

发表于 广东

收录于合集

#三国 , 806 个 链接

#刘备 , 145 个 链接

#曹操 , 190 个 链接

#赵云 , 101 个 链接

#荀彧 , 10 个 链接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汉室垂危,群雄逐鹿,争霸天下,大部分人大肆招兵买马,割据一方,壮大自己的势力,而对汉室江山却不闻不问,任由其自生自灭。在三国时期,真正想匡扶汉室的人只有三人,其中没有刘备、曹操,他们都是谁呢?

第一个:王允

提起王允,许多人不太清楚,但是提起连环计、吕布、貂蝉,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三国演义中,“连环计”就是司徒王允的杰作。他巧妙利用貂蝉离间董卓和吕布两人,让此二人自相残杀,渔翁得利。最后,事情的发展和王允想象的一模一样,董卓和貂蝉反目成仇,董卓被杀,王允掌握东汉朝政大权。

在正史上,虽然没有貂蝉此人,但王允同样也是用“美人计”除掉董卓的。王允除掉董卓的办法虽然不太光彩,但他的初衷是好的。王允出自名门望族,是大汉忠臣,看到董卓等人祸乱朝纲,忧心忡忡,但是他却没力量和董卓正面对抗。

当时袁绍、袁术、曹操等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结果却半途而废。王允于是用自己的办法解决董卓,经过一番谋划,成功除掉董卓,大汉朝政大权暂时回归到皇帝的手中。董卓被杀后,王允“录尚书事,总朝政,遣使张种抚慰山东”,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臣。然而王允心有余而力不足,徒有复兴汉室的心,却没有匡扶汉室的实力,最后死在李傕郭汜等人的手上。

第二个:赵云

赵云,从袁绍、公孙瓒到刘备,先后几次更换主公,最后选中刘备,辅佐刘备。赵云之所以背弃袁绍、公孙瓒,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看到袁绍和公孙瓒两个主公都不是真心复兴汉室江山,直到赵云见到刘备后,才找到一心为复兴汉室江山的明君。

对于刘备重振汉室江山的事情,赵云一百个支持,但是对于刘备与复兴汉室江山相违背的事情,他头一个反对。如刘备平定益州后,准备把成都的房子土地分封给有功之臣,赵云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还搬出霍去病的名言“匈奴未灭,何以为家”。他认为现在天下还未平定,还有国贼曹操,不能贪图享乐。

第二件事是刘备称帝后,准备东征,讨伐孙权,为关羽报仇雪恨。此时,赵云再次站出来反对,他认为:“最大的国贼是曹操,并不是江东的孙权,因此要先公后私,也就是先灭曹魏,再讨伐东吴。何况只要灭了曹魏,孙权很可能主动臣服。”赵云是从大义出发劝谏刘备的,但是刘备记恨孙权背信弃义,杀了关羽,夺取荆州,于是迫不及待想讨伐孙权,为关羽报仇雪恨,同时收复荆州(南郡)。

由以上两件事情可知,赵云并不是忠于刘备个人,而是忠于汉室,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汉室江山着想,是真正想匡扶汉室的人。

第三个:荀彧

荀彧的经历和赵云大同小异,只是赵云是武将,而他是谋士而已。荀彧在董卓当权后,弃官而走,来到冀州避难,被袁绍奉为上宾。但是荀彧经过一番观察,认为袁绍此人不能成大事,于是离开袁绍,投奔曹操。荀彧有“王佐之才”,曹操看到荀彧来投奔自己,非常高兴,重用荀彧。荀彧为曹操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曹操大部分都采纳了,如迎奉汉献帝就是荀彧给曹操提的建议。曹操采纳后,将汉献帝刘协迎奉到许昌,“狭天子以令诸侯”,事业开启了真正的腾飞。

然而,曹操只是为了壮大自己的家族势力,为了自己的霸业,和荀彧一心一意为匡扶汉室江山的初衷相违背。在曹操称魏公、魏王时,荀彧和曹操决裂了,坚决反对曹操称王,并因此付出自己的生命。

结语

东汉末年,许多人打着复兴汉室江山的名号,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就连刘备、曹操也是如此,当时真正想匡扶汉室的人只有三个,分别是王允、赵云、荀彧。

共 3 条评论
久离 1年前
1 

姜维不算吗?

愿你此生无遗憾 [楼主] 1年前
0 

应该算吧,但是文章上面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写

0 

我认为姜维不算,他只是想完成诸葛亮的心愿,如果姜维是,诸葛亮也是,刘备也是,显然,刘备不是,诸葛亮想帮助刘备称霸大业并且青史留名,也不是,姜维就更不是了

添加一条新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表评论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