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飞火流星 1年前 173次点击
漂泊百年!国宝,回家!
人民网
2023-10-13 21:02
发表于 北京
10月13日,“圆明园石柱回归展暨2023北京公众考古季”开幕式在北京圆明园博物馆举行。展览集中展示7件圆明园流失石柱文物,呈现了我国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的最新成果。
圆明园石柱回归展现场。
这7根石柱是继马首铜像之后又一批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它们原系圆明园建筑构件,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后流失海外,后为挪威卑尔根科德博物馆及西挪威艺术博物馆收藏。
展览展出石柱,原编号为VK4728。
近年来,中国政府已经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促进了多批次海外流失文物的回归。在此次7根石柱回归过程中,社会力量慷慨奉献、主动作为,高等院校热心支援、建言献策,抓住海外收藏单位相向而行、释放善意的有利契机,国家多部门统筹引领、保驾护航,保护机构尽心履职、勇于担当。各方密切合作,历经10年,最终促成石柱回到原属地。
展览展出的两根石柱,原编号分别为VK4731(左)、VK4727(右)。
展览展出的两根石柱,原编号分别为VK4715(左)、VK4723(右)。
据介绍,圆明园西洋楼建筑以木质梁柱为基础,通过用砖砌筑内墙,外部包以汉白玉等石材的方法建造。其建筑主体仿西方巴洛克风格建造,常在建筑上设立石柱作为望柱或栏杆连接物使用,同时还具有装饰的作用。两侧没有雕花的石柱应为建筑上的联排装饰物,两侧饰有花瓶或花纹的石柱则用于楼梯或楼层平台栏杆部分,花瓶的样式则是配合栏杆形制雕刻而成。
展览展出石柱,原编号为VK4729。
此次回归的石柱均为汉白玉材质,通高约80至92厘米,立面有雕花造型,品相较好,推测均来自西洋楼遗址区。这些石柱正面纹饰以西式番花、贝壳纹等西洋雕花为主,侧面花瓶内花束则以具有吉祥寓意的牡丹、玉兰、荷花、菊花等中国传统花卉为主,圭角卷云纹、开窗的海棠线雕刻方式等亦与中国古建望柱、栏板相同,体现了中西合璧的文化内涵。
展览展出石柱,原编号为VK4730。
展览将于10月14日起对公众开放,为长期展览。
责编|张素玲 编辑|行家玮
来源|人民网 记者:韦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