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小玉米 11个月前 185次点击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夜读》专栏
太好笑了,哈哈哈哈哈。各位援军们都来听听东北话用毛毯的内置讯飞语音库是怎么读的。
精选留言 标题 2
哪吒 河南 昨天 , 是我xin思,老铁。
羽见 吉林 昨天 , 小时候妈妈不喜欢我说东北话,总和我说:“以后这么说话,到外面去别人笑话你”可我从不这么想,我说东北话很骄傲,我不觉得它土,它是我们这片土地上进化出来的,它不土,相反,它很亲切很好辨认,如果我在异乡听到了一句东北话我真的会开心到流泪,我真的很骄傲:我是东北人,说东北话 [流泪]
:) 浙江 昨天 , 我虽然不是东北滴,但我很喜欢东北话 [笑脸] [笑脸]
季莱 吉林 昨天 , 妹有口音!妹有口音!妹有口音!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央视新闻 (作者) 昨天 , 别超超,豆直道了 [好的]
戴珍珠耳环的苞米棒子 黑龙江 昨天 , 我觉(jiao三声)着我也没(mei四声)有口音啊 [微笑]
董 ➕ ➕ ➕👀 Marnone 陕西 昨天 , 心心相印,印贼作父,父相伤害,害想咋滴 [好的]
姜姜 陕西 昨天 , 给您纠正一下东北话也是说“互相伤害”,而不是“父相伤害”。 [微笑]
董 ➕ ➕ ➕👀 Marnone 陕西 昨天 , 回复 姜姜:这个按胡建人乱入算 [吃瓜]
大猫咪 吉林 昨天 , 领导说我干活秃露反帐的 我不这么印为!
:) 浙江 昨天 , 夜读你也太懂我了!!啊啊啊啊啊啊,从尔滨到苏轼再到东北话,都是我爱的 [爱心] [爱心]
田野 TianYeah , 四川 昨天 , 东北人嫁在四川,现在老公孩子都跟我说东北话。今天二宝(两岁)让我给他擦擦手,他说这首,胶粘胶粘的! , 昨天 , , 轻点两下查看用户资料
李🌞🌞 , 四川 昨天 , Welcome to 东北! , 昨天 , , 轻点两下查看用户资料
Charlie , 辽宁 昨天 , 沈阳人告诉大家三角函数sin,cos,tan在东北有特殊读法 [破涕为笑] , 昨天 , , 轻点两下查看用户资料
弘邑美发💈 , 吉林 昨天 , 有一种顽皮叫欠儿登。有一种可能叫备不住。有一种数量叫老鼻子。有一种范围叫整个浪。有一种傻叫虎了吧唧。有一种吃叫可劲儿造。有一种街道叫该里。有一种泥泞叫稀能。冬天来东北玩卡马路牙子上了也别尿几起来扑棱扑楞卡秃喽皮了也没事过几天定嘎巴就好了别 [笑脸] , 昨天 , , 轻点两下查看用户资料
哈尔滨是在热搜榜住下了!
这几天聊起尔滨聊起东北,就一定离不了东北话。
东北话,那可是分分钟把你带“跑偏”没商量,那可是很多人口中的方言界“扛把子”,那可是“宇宙的尽头”
今天,就带你一赏这冰与火碰撞出来的、历史人文积累出来的、“掉地上都带响儿”的魅力东北话。
《东北话是……》
01
东北话
是难倒客服的那个“沙挺”🤣
客服询问“沙挺”是什么呢?
网友尝试帮着解释,结果越说越迷,
有说“沙挺”是“蛰挺”,有说“沙挺”就是“刺挠”,就是“火次燎”的
……小编的东北同事补充,就是“
往伤口上撒盐的灼伤感”。
还有一个相当形象的解释:
“就是大中午的你骑自行车,把波棱盖儿卡秃噜皮了,然后还出汗淌到卡坏的那块了,那种感觉就是沙挺。”
解释一句东北话,结果要用到更多的东北话。这就是神奇的东北话。
02
东北话,是自带口音的提示牌🎙️
能一口气全念出来的,妥妥“东北话十级”!🤙🏻🤙🏻🤙🏻
咱东北老铁给出的仅仅是提示语吗?
不,还是一种态度,一种敞亮,一种无条件投入生活的烟火气。
03
东北话,是外卖点评区的“显眼包”🥟
随便打开一个外卖平台,然后随便打开一家东北菜馆,
再随便翻翻下面的评论,你都能被逗得嘎嘎乐。
“嘎嘎”“咔咔”“嗷嗷”“杠杠”
“贼好吃”“整挺好”……
那上头上口的叠词、点睛字眼,
就像东北人说话,带出的火星,带着的冰碴儿,
那动静,那利落!「嘎嘎」下饭
「咔咔」就是一顿撕
「整挺好」
一句「老盖了」就是地道“东北银”的象征
吐槽起来是,「拔凉拔凉的」
「够干巴了」
「老糊弄了!」
04
东北话,字幕翻译引发的“一秒出戏”😅
如何让你领略东北话那难以比拟的感染力?带你瞅瞅字幕,瞅瞅翻译吧,
当「Let it go」被译成「爱谁谁」的那一刻,我们就该知道
不管什么内容,什么风格,什么语言,都会被魔性的东北话带“跑偏”……🙉
05
东北话,精髓在一个“整”字
东北话里,有一个万能动词:“整”。有人说,东北话说来说去,说的就是一个“整”,用在哪哪都合适,万物皆可“整”。
只要能熟练应用这个“整”
,东北话的纯劲儿就够了。往下看,你能
整明白不?
✅“把你衣服好好整整”意思是“整理”;
✅“能不能把你那屋整板正的”代表“收拾、整理”(板正是干净整洁的意思);
✅“这可咋整啊”可以表示“怎么办,怎么解决”;
✅“我可真是整不明白你”表示“不理解”;
✅“我给你整点水啊”表示“拿”;
✅“咱俩整个电影看吧”指“找”;
✅而在东北,最浪漫的事情就是:“我想给你整个世界。”
06
东北话
是“宇宙的尽头”😝
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就来自东北,2003年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在展示联合国旗帜与中国国旗时,他说了这样一段话↓↓
虽然口音并不浓郁,却是实实在在的东北话第一次“登上太空”。
接着,还有执行中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的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他来自黑龙江,当时,他的一句“我已出舱,感觉良好”,振奋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我顺着脚底下往下一看,我滴个天,这家伙太深了,老远了,深不见底啊,我可得抓住啊!”他在采访中的描述,老生动了,还因此被网友封为“宇宙级梗王”~✌🏻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刘伯明,出舱后更是激动地喊出家乡话:“老亮了!”🤩
“宇宙尽头还真是东北那旮旯”
《东北话到底是什么话?》
作者 | 田子馥
东北严寒,冬季漫长,早年大部分东北人生活在农村,冬季农闲时寂寞难挨;夏季在田里劳作,二里长的垄头,半天铲不到地头,人更觉得累。于是便说呀、聊呀、唠呀,天南地北,没边没沿,逗乐闲扯,苦中作乐,以此排遣寂寞,解除疲劳。
其中,更有很多歇后语、俏皮嗑、疙瘩话,经过游戏化、诗化的处理显示出东北方言的风趣幽默、活泼俏皮、诙谐滑稽,语言里边透露着东北特有的冰雪精神。
特别在边远的穷乡僻壤,语言很难与文字相对应。所以在上古时代,民间有许多有音无字的语言。“这嘎达”就属于无确切文字的语言,“嘎达”“砢碜(寒碜)”“犄角”“嘎啦(旮旯)”属于只可意会不可以文字言传之类。
按扬雄所著《方言》划分为十二大方言区,东北属于“燕代方言区”、“燕曰幽州”,燕早在周武王灭殷商之前就起源于东北。燕人活动区域很广,从燕山以东到辽东半岛到朝鲜半岛北部、松花江南岸,都是燕人活动的区域。经过两千年的艰苦历程,燕人不断与逐渐流入东北的齐、赵人融和,不同地域的语言既有输出,也有接纳,逐渐形成东北稳固的汉语方言第一时期。
又经魏晋、隋唐,几千年的叠压,形成第二个东北汉语方言时期。元明清以来的汉民族与少数民族南北交叉流动,特别是明清以来关内汉族移民大量流入东北,又促成汉满融合,形成东北第三个汉语方言历史时期。
据历史记载,仅1920年至1930年间,流入东北的移民就达600多万,这些移民多是从山东、河北、河南闯关东的难民,受此影响,大量的东北方言来自东北以南(主要是京、津、冀、鲁)北各地方言。
如撒丫子(放开脚步跑)、开瓢儿(指人或动物的头部受到重创)、背兴(倒霉、背时)原为北京方言,客(qiě,客人)原为山东方言。
在东北民间,仅仅把一件事的意思说得明白,不算高明,人们总想把话说得有情趣、有幽默感、形象生动、富有诗情,好用比兴,创造一种新的语言情趣。
东北方言体现感情浓重的艺术特点:
第一,生动形象性,由静态的语言,转化为动态的语言,将抽象的语言,转化为形象生动的语言。它的生动性来自劳动,将许多非动性的词语都取动性表达。以“扒瞎”、“掰扯”为例,都是辩解人的精神状态非常抽象的词汇。将人们编排没有根据的谎言、方言称作“扒瞎”,“扒瞎”来自农村秋收劳动扒苞米,扒出来没长粒儿的空棒子,称作“瞎苞米”。同样,“掰扯”也是得益于扒苞米的劳动,苞米叶子需要一层一层地剥去,到最后方见分晓,用来形容刨根问底、辨别真伪,也是非常形象的。
普通话“贼”,原本是个名词,但在东北方言中却当作程度副词来使用,意思是特别、非常、很,“贼漂亮”“贼带劲儿”,用“贼”这个词连形容,感觉程度加深了,同时也体现出东北方言浓厚的感情色彩。
“老鼻子”一词,由俄国人“大鼻子”得来,并不是“老年人的鼻子”或是“老的鼻子”的意思,而是“非常多、特别多”。
第二,东北方言有着巨大丰富性。顶属“打”“揍”“闹”“搞”“抓”“整”等内涵最丰富。常见的“这嘎达”“那嘎达”。“嘎哈(干啥)”,有一段故事:是说两个东北人在大街上因为不小心撞了另一个人,一“急眼”就吵起来——
这个说:你嘎哈?
那个说:没嘎哈!
这个说:没嘎哈你嘎哈?
那个说:嘎哈也不嘎哈!
这个说:嘎哈也不嘎哈你嘎哈?
那个说:我说我没嘎哈就是没嘎哈,你这是嘎哈?
其实谁都知道是没有结果,两个人都不“嘎哈”,就完了。
例如,在东北喝酒可以说“整”“扪”“倒”“抿”“造”“舔”等,运用这些词汇编出的劝酒词也别具一格,“感情深,一口扪;感情浅,舔一舔”。近义词的丰富无论是从轻重、范围的大小还是词义的褒贬,都能通过不同的词语表达细微的差别。
第三,幽默感,东北人的语言中饱藏着“苦中作乐”的歇后语、俏皮嗑、疙瘩话。二人转文学里,宁用古语,不用官话,宁用土语,不用僵硬的概念话,感情最浓的是乡土乡音,一经二人转艺人嘴里说出来,就感到幽默、滑稽。
当然在语言中从来是精粗美丑并存的。如说“穷得叮当响”“急得火燎腚”“吊儿郎当”等,虽属不雅,但为形象生动所致,得以顺畅流传。
比如东北人爱东北虎,东北话中“虎”也多。说“这人虎”,一个“虎”字,说明这人是勇敢而又鲁莽,后来引申为不精明。比如抽象的“呆”,就人身说,就有“灌铅脑袋”“榆木疙瘩脑袋”“死葫芦脑袋”。
东北生产的粮食吃不完一般都要储存起来,部分粮食储存时间久了就变成陈货或是变质了,用“陈芝麻烂谷子”来形容积累多年的不好处理的琐碎事情。东北人家里习惯用葫芦来制成盛水的器皿“瓢”,用“摁下葫芦瓢起来”形容忙于应付接二连三出现的事情。
东北方言体现了东北人的生活方式,在幽默、豪爽、大气、自由的空间里,苦中作乐、悲剧喜唱的生命精神中,这种方言给人生增添了色彩、情感和动感,也给丰富多彩的汉文化增加了活力,激活了人们的想象力。东北方言是活跃在人们口头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值得珍惜的文化。
节选自《中国东北汉文化史述》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文标题为编者自拟
内容 | 综合自央视新闻、视觉志等
听说,
好些东北人觉得自己说的
就是普通话,根本没有口音,
小编觉得吧,
东北老铁来留言,让评论区的大伙评评理!
会说东北话的,都赞了!👍🏻
我觉得还是我们四川话,最好玩,骂人特别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