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贴士】入伏热浪滚滚,老年人切勿对“烤”验掉以轻心

4 远洋 4个月前 124次点击

入伏以后,连日高温,街头热浪滚滚。高温天对年老体弱者实属“烤”验。已有老人因热射病离世。医生同时提醒,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患者也不能掉以轻心,尤其是老年慢性病患者,更是务必要注意控好波动的血压、血糖。

不舍得开空调,抢救室接连收治热射病老人

“刚走了一名老人,送来情况就很不好了,热射病。”在瑞金医院急诊抢救室,护士与记者遗憾说起刚有一名老人因热射病离世。

自7月4日出梅后,上海迎来连日近40℃高温,徐家汇气象站一度登顶全国高温第一。此后,高温天“稍事休息”,在本周随着入伏卷土重来,预计7月19日至21日最高温度可达38—39℃。

“这个温度真是把我‘蒸’服了”“早上出门三分熟起步”……普通人体感难受,对年老体弱者更是严峻挑战。记者在瑞金医院急诊抢救室看到,床位已全满,基本都是老年人,急诊大门外救护车一辆接着一辆呼啸而来,医生、护士的救治工作一刻不停。“我们有老人送进来体温计已测不出体温了,因为身体温度太高!高温本身对老人的身体就是一种消耗,可能出现各种严重问题。”

瑞金医院副院长蔡伟告诉记者,从7月上一波高温至今,瑞金医院急诊抢救室已经收治6名比较严重的中暑患者,包括多例热射病。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老年,都是七八十岁的年纪。发生严重中暑是由于两种情形,一是在户外行走,被高温炙烤,引发热射病;二是在相对密闭的空间里,送来的老人不少住在医院周边的老城厢,大热天,老人不舍得开空调,犹如在高温蒸笼里,等到被小辈发现送医后,情况已不乐观。”蔡伟告诉记者,针对持续高温天气,瑞金医院急诊已加派人手,并为热射病患者开通救治绿色通道。

蔡伟同时提醒。“别小看中暑,严重中暑到热射病的程度,可能引发多脏器功能受损,直接危及生命。因为我们建议市民一旦自己感觉中暑或遇到他人中暑,尤其是已出现意识模糊等情况,要马上将患者转移到阴凉处,通过凉水冰袋等给予物理降温。”

慢性基础性疾病人群中暑风险更高

急诊抢救室里,老人病情棘手还因为多种原有的慢性病在高温“烤”验下开始发威。医生提醒,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等患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朋友来说,高温天要避免外出,多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上海市疾控中心专家也提醒:患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发生中暑的风险更高。糖尿病患者由于糖从尿中大量丢失,容易引起水和电解质的代谢紊乱。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炎热会刺激交感神经,加重心血管负担。这些都会增加中暑的发生风险,加之患病所导致身体机能有所退化,体质相对虚弱,对高温的感知与调节功能变得迟钝,容易导致体内热蓄积而发生中暑。

此外,慢病人群需长期服药控制病情,药物副作用也会增加中暑的风险。

夏季还是高血压病情加重或并发症高发的季节,针对连日高温,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高血压患者尤其要注意。因为随着气温升高,人体出汗增多,血液浓缩,伴有动脉硬化的高血压患者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另外,由于气温升高,人体血管会扩张,血压会降低,但高血压患者千万不要被“血压下降”的假象迷惑,疾控专家特别提醒高血压患者在夏季不能擅自停药或间断服药,否则会造成血压的过度波动,引发险情。

根据国家疾控局发布的《高温热浪公众健康防护指南》,高温天气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需要做好以下四点:

第一,及时补充水分。主动、多次、适量饮水,不要感觉口渴才喝水,根据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每日饮水量应为1500—1700毫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夏季饮水量应为平时的1.5倍,即2250—2550毫升。若因疾病限制饮水量或者需要服用利尿剂者,应询问医生合理的饮水量。

第二,减少运动。不进行剧烈活动,使身体得到充分休息。若必须锻炼,尽可能安排在一天中较凉爽的时间。

第三,适当补充电解质。通过餐食和饮品适量补充身体流失的电解质,若正在进行低盐饮食,应咨询医生。

第四,保持联系。与家人和邻里保持联系,以便及时获取他人的帮助与照顾。

目前还没有评论
添加一条新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表评论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