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的代表性散文来了

6 小玉米 1个月前 146次点击

《我与地坛》

史铁生

我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实际就是地坛。

许多年前旅游业还没有开展,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

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总之,只好认为这是缘分。地坛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座落在那儿了,而自从我的祖母年轻时带着我父亲来到北京,就一直住在离它不远的地方——五十多年间搬过几次家,可搬来搬去总是在它周围,而且是越撤离它越近了。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

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正如我在一篇小说中所说的:“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这儿来。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

“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荫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除去几座殿堂我无法进去,除去那座祭坛我不能上去而只能从各个角度张望它,地坛的每一棵树下我都去过,差不多它的每一米草地上都有过我的车轮印。无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什么时间,我都在这园子里呆过。有时候呆一会儿就回家,有时候就呆到满地上都亮起月光。记不清都是在它的哪些角落里了。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的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

春天是祭坛上空漂浮着的鸽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和杨树叶子哗啦啦地对蝉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檐头的风铃响,冬天是啄木鸟随意而空旷的啄木声。

以园中的景物对应四季,春天是一径时而苍白时而黑润的小路,时而明朗时而阴晦的天上摇荡着串串杨花;夏天是一条条耀眼而灼人的石凳,或阴凉而爬满了青苔的石阶,阶下有果皮,阶上有半张被坐皱的报纸;秋天是一座青铜的大钟,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曾丢弃着一座很大的铜钟,铜钟与这园子一般年纪,浑身挂满绿锈,文字已不清晰;冬天,是林中空地上几只羽毛蓬松的老麻雀。

以心绪对应四季呢?春天是卧病的季节,否则人们不易发觉春天的残忍与渴望;夏天,情人们应该在这个季节里失恋,不然就似乎对不起爱情;秋天是从外面买一棵盆花回家的时候,把花搁在阔别了的家中,并且打开窗户把阳光也放进屋里,慢慢回忆慢慢整理一些发过霉的东西;冬天伴着火炉和书,一遍遍坚定不死的决心,写一些并不发出的信。还可以用艺术形式对应四季,这样春天就是一幅画,夏天是一部长篇小说,秋天是一首短歌或诗,冬天是一群雕塑。以梦呢?以梦对应四季呢?春天是树尖上的呼喊,夏天是呼喊中的细雨,秋天是细雨中的土地,冬天是干净的土地上的一只孤零的烟斗。

纹章介绍: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散文代表作。

这篇散文主要讲述了作者与地坛的缘分。地坛是一个废弃的古园,它在作者双腿残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了作者的精神寄托之所。在园子里,他思考人生、命运、生死等诸多深刻的问题。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在地坛中的所见所闻,包括园中四季的景色、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如一对老夫妇、一个热爱唱歌的小伙子等),展现了自己对生命苦难的思考和在绝境中寻找希望的心路历程。

文中既有作者对母亲深沉的怀念和愧疚之情,母亲在他最艰难的时候默默守护他,他却在母亲去世后才真正理解母亲的痛苦;也有对生命的赞美,地坛荒芜但不衰败的景象让作者领悟到生命的坚韧。

纹章描写和表达手法:

在《我与地坛》中,史铁生对地坛有诸多精彩描写:

1. 整体景观的沧桑感:

- 建筑的破败:“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通过对古殿的琉璃剥蚀、朱红淡褪、高墙坍圮、雕栏散落等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地坛历经岁月洗礼后的破败与荒芜,给人一种强烈的历史沧桑感。

- 老柏树的苍幽:“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古老的柏树愈发显得苍翠幽深,它们仿佛是地坛历史的见证者,默默伫立在那里,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为园子增添了一份古朴与庄重。

- 野草荒藤的自在:“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野草荒藤肆意生长,充满了生命力,它们不受拘束地在园子里蔓延,与破败的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示出一种自在、顽强的生命力。

2. 园子的宁静氛围:

- 光线的独特:“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阳光洒在园子里,营造出一种沉静的光芒,这种光芒让园子显得格外宁静,人在其中仿佛能够脱离尘世的喧嚣,静下心来思考,也更容易审视自己的内心。

- 声音的衬托:园子中声音稀少,偶尔能听到的是“古殿檐头的风铃响”“啄木鸟随意而空旷的啄木声”等细微的声音,这些声音不仅没有打破园子的宁静,反而更加衬托出了园子的安静,让人感受到一种静谧的氛围。

3. 园子的四季变化:

- 春季:“如果以园子的声响来对应四季,那么春天是祭坛上空飘浮着的鸽子的哨音”,鸽子的哨音清脆悦耳,给园子带来了春的生机与希望,仿佛在告诉人们新的一年开始了,一切都充满了可能。

- 夏季:“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和杨树叶子哗啦啦的对蝉歌的取笑”,夏天的园子充满了生机,蝉在树上不停地鸣叫,杨树叶子在风中哗啦啦地响,仿佛是在与蝉歌互动,展现出一幅热闹的夏日景象。

- 秋季:“秋天是古殿檐头的风铃响”,秋风瑟瑟,吹动着古殿檐头的风铃,发出清脆的声响,给人一种凄凉、孤寂的感觉,也预示着一年即将结束。

- 冬季:“冬天是啄木鸟随意而空旷的啄木声”,冬天的园子显得格外空旷,啄木鸟啄木的声音在寂静的园子里回荡,更增添了一份冷清与寂静。

4. 园子的空间布局:

- 方泽坛的空旷:文中提到了方泽坛,它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坛台,“天空辽阔,四野空旷”,展现出一种宏大、空旷的空间感,让人感受到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 青砖甬道的规整:“青砖铺成的十字甬道连接着四面的房屋,把院子隔成四块均匀的土地”,十字甬道将园子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增加了园子的层次感和空间感,也让人感受到一种秩序之美。

共 1 条评论
Princessr 1个月前
0 
想当初我最喜欢读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
添加一条新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表评论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