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包子叫包子,江浙的包子叫馒头

7 小玉米 2年前 233次点击

点此查看本文网页版

原创

郭亦城

博物 链接

2020-03-04 11:01

最近每天关在家里,吃饭全靠自己做,累计下来,一天大概要花3、4个小时的时间来做饭。

我的天呐,这相当于半宿觉,还相当于小一半儿的工作时间。

于是,我觉得不能只单纯磨练烹饪技术了,还得适当提高一下美食文化的修养,做到内外兼修。

于是,我决定今天来聊点儿美食文化的内容。

聊啥呢?想了半天,想到一个最接地气的——包子和馒头。

但是我又一想,要是聊包子、馒头的起源肯定没热度,得聊点儿有地域共鸣的,能激发你们掰饬和讨论的内容才行(其实是为了转发量和阅读量,哈哈哈,我真心机)。

所以,我们说说包子和馒头的叫法问题——你家的包子叫包子,我家的包子叫馒头;你家的馒头叫馒头,我家的馒头叫……

对现代人来说,包子和馒头在大部分地区都有形态认知的共识——有馅的叫包子,没馅的叫馒头。

但在有些地方,名字和实物是对不上的。比如在上海,肉包就叫肉馒头、菜包叫菜馒头,生煎包叫生煎馒头;又或者江苏江阴、浙江宁波一带,更夸张,管包子叫馒头,管馒头叫包子……

生煎馒头

乱了,全乱了……

为啥会这样呢?

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而且基本上都是从宋朝遗留下来的。我们都知道,面食在汉代之后有了很大发展,但最初基本上都是“面饼”形态,所以即使面食的形态发生变化,也还是多以“某饼”来命名。

内蒙古巴林左旗辽墓壁画上出现了包子馒头

比如,面条最开始,没那么细长,又因为要放在水里煮,所以叫“汤饼”。差不多到唐宋时期,仍有这么叫的。

那蒸出来的,自然就叫“蒸饼”,其实也就类似后来的馒头了。

等到了宋朝宋仁宗时期,因为他叫赵祯,所以民间的很多东西都要避他的名讳——蒸饼也就不能再叫了(我很怀疑他是个前后鼻音不分的人,贞和蒸之间,差着一个g呢)。那改叫啥呢?改叫“炊饼”。

对喽,就是武大郎卖的那个炊饼。

所以,宋朝的炊饼,大抵就是现在的馒头。

《水浒传》里武大郎卖的炊饼,就做成了馒头的样子

那宋朝时期的馒头指的又是啥?

是咱们现在所说的包子。

据传,包子是诸葛亮“七擒孟获”时发明,用来代替人头祭祀神灵的。取“蛮”的谐音,称之为“蛮头”,是有馅的。

不管传说真假,反正晋代史书上开始出现“馒头”二字,《饼赋》中还记载,“馒头”指的是内含肉馅的“蒸饼”。

宋代的包子以素馅的居多,其中呢,又以雪里蕻做馅的更多。腌菜嘛。多少都有点酸味,所以它又叫“酸馅馒头”。

雪里蕻馅儿大包子

时间一长,素包子逐渐都被统一叫作“酸馅儿”,而肉馅儿的包子多叫馒头。当然,没馅的有时候也会被叫馒头,不知道是不是可以理解为“面馅”的馒头。

如果只是这样,那还不算乱,乱的是宋代还另有个叫“包子”的食物......

因为包子的本意在“包”上,也就是包裹的意思。最早有人把一些食材剁成糜,用荷叶包起来,便称之为“包子”。

后来,逐渐发展成用粉皮或者豆腐皮来包,就跟现在关东煮里的“豆腐皮包”类似——这东西叫“包子”,因为兜住馅料也叫“兜子”。

包...包子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大概理一理了,在宋代:

☑馒头叫炊饼

☑包子叫馒头

☑豆皮包的叫包子

这就奠定了如今我国各地区“包子”和“馒头”混叫、乱叫的基础。

宋朝之后,可能是随着改朝换代啊、人口迁徙啊等等因素,什么叫馒头、什么叫包子就开始乱了起来。

但到了明清时代,基本规律是这样的:北方人管没馅的叫馒头,有馅的叫包子;而南方,主要是江浙沪一带,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保留了宋代遗风,有馅没馅的都叫馒头,或者没馅的反而叫包子。

比如明代的《宋氏养生部》里,专门记述有 “圆而高起者曰馒头,低下者曰饼。” 清代的《清稗类钞》里有专门辨析馒头和包子的描述:“馒头,一曰馒首,屑面发酵,蒸熟隆起成圆形者。无馅,食时必以肴佐之……南方之所谓馒头者,亦屑面发酵蒸熟,隆起成圆形,然实为包子。”

来,吃个五毛特效的包子

图片来自:《花千骨》

我想聊的就这些了,不知道你看懂了没?好像有点绕。

看晕了也没关系。包子、馒头,你之前怎么叫,之后就还是怎么叫吧,反正叫了它们也不会答应。

撰文 | 郭亦城

微信编辑 | 高兴

共 4 条评论

沙发

小剑客 2年前
1 

我都有点搞懵了,馒头叫包子,包子叫馒头,真是搞笑。

小玉米 [楼主] 2年前
1 

送朝的时候,就是这么叫的,没办法,这是原版,我们现在叫的,是别人改边的

1 

添加一条新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表评论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