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残阳的那抹余晖 2年前 388次点击
原创:香富海
要真正体验生命,你必须站在生命之上!为此要学会向高处攀登,为此要学会——俯视下方!人的成长王国维说毕经三个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此之为第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次之为第二,莫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和王国维的不同尼采说,第一阶段是“合群时期”,崇敬、顺从、仿效随便哪个比自己强的人。第二阶段是“沙漠时期”,束缚最牢固的时候,崇敬之心破碎了,自由的精神茁壮生长,一无牵挂,重估一切价值。第三阶段是“创造时期”,在否定的基础上重新进行肯定,然而这肯定不是出于我之上的某个权威,而仅仅是出于我自己,我就是命运。 许多人的所谓成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夭亡。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
我们会从精神的成长慢慢过度到意志阶段。人生如同怒海行舟,千方百计地避开暗礁和漩涡,却走向必不可免的船沉海底。所以个人应当“认清意志的内在矛盾及其本质上的虚无性”,意志是世界的自在之物,一切现象包括个体的人都是意志的客体化即表象。意志是一种盲目的不可遏止的生命冲动,个人受这种冲动的驱使,不断地产生欲望。欲望意味着欠缺,欠缺意味着痛苦。所以,一切生命“在本质上即是痛苦”。当欲望休止,又会感到无聊。人生就摇摆在痛苦与无聊之间。不止于此,作为世界本质的生命意志是无限的,它在有限的个人身上必然得不到满足。
其实这和佛学禅宗有异曲同工之妙,佛教原本是印度传至中国的,而禅宗就是我们内化的大乘佛教,《金刚经》整本5176个字。无非就讲一个字“空”。那“空”的定义是什么呢?“无相”曰“空”。什么叫无相,我们平常的人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用过去来委屈自己现在,然后期望未来可以获得更好的回报和收获。刻苦努力,头悬针锥刺股,不可以睡着,然后争取考到状元,禅宗不讲这个,他们认为“当下”就是天堂。没有过去,没有现在,也没有未来。就像一条绳子,切断然后下面是过去,上面就是未来,切断的这一点就是当下。所有的当下就是生命的细分,所有的当下相加就是我们的一生。这个就是禅宗的观念。少林寺有一面碑文,正面刻了四个大字:用心若镜。意思是心要像镜子一样来反射当下。比如这边今天看到了10个人,有男有女,然后一切如是之。而没有自己心生判断说哪个好哪个不好,哪个好看哪个不好看。因为过去的已经过去,而未来一定还不能触及。生命让人惊奇的是,无论你拥有多少时间,多少日子,我们兑现的只能是当下。禅宗的开悟者,对当下以百分之一百的投入,然后止于至善。所以禅宗永远是活在当下,他们感恩于周围的一切。所以他们不会有情绪,没有兴奋,没有愤怒,而永远活在平静和喜乐之中。
那我们再来看看这个世界我们应当如何对待我们只有一个世界,就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这个世界“根本不是神圣的,而且用人类的尺度衡量从来不是理智、仁慈的或公正的”,它是“非神圣的,非道德的,‘非人性的’”尼采说:“人人都争先恐后奔向这未来,可是死和灭寂是这未来唯一确定和人人共同的事情!多么奇怪,这唯一确定和人人共同的事情对人们几乎毫无影响,他们离自己与死相邻的感觉最为遥远!看到人们完全不愿思考死的思想,我感到高兴!我很想做点事情,使生的思想对于他们百倍地值得思考,于是尼采自由创造出了酒神精神,这是尼采看尽这世界就是一个悲剧的情况下,自我救赎的创造因为倘若一个人被悲观主义所俘虏,时时想着人生的虚无,他岂能生活下去?倘若人类都听从“死的说教”,岂非人类也要灭亡?叔本华没有自杀,只能说明他的理论并不彻底,没有贯彻到自己的人生实践中去,而深受他的思想影响的中国清末学者王国维却真的自杀了。酒神精神所要解决的,正是在承认人生的悲剧性的前提下,如何肯定人生的问题。它旨在确立一种对待人生悲剧的积极立场,但是尼采首先从悲剧艺术着手。尼采从叔本华那里继承了意志是世界的本质和“个体化原理”是现象的形式的观点。但是,叔本华把悲剧看作由否定“个体化原理”进而对整个生命意志的否定,尼采却把悲剧看作通过否定“个体化原理”而对整个生命的肯定。悲剧不是生命的镇静剂,相反是生命的兴奋剂和强壮剂。尼采常常把生命譬作一个女子,一个妩媚的女子,她无恒,不驯,恣肆,允诺着也抗拒着,羞怯而又嘲讽,同情却又诱惑,因而更具魅力。她使你受苦了,可是你又怎么会不愿意为她受苦呢?所以受苦也成了一种快乐。她诚然有她的罪恶,可是当她自道其恶时,她尤为迷人。你也许会恨她,而当你恨她的时候,你其实最爱她。在爱里总有着疯狂。大爱不求回报,反而只求报答。生命已经把自己奉献给我们,我们应该时时想着给予最高的报答。问题全在于生命力:你健康,你就热爱生命,向往人生的欢乐;你羸弱,你就念念不忘死亡,就悲观厌世。一个要在人世间有所建树的人最忌悲观主义:“看破红尘——这是巨大的疲劳和一切创造者的末日叔本华的生命意志是一种纯粹消极的“挣扎”,尼采的生命意志却是一种积极创造的力量。在尼采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