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大事了,出大事了,微信也来龊热闹了

6 博主爱看央视新闻夜读 3天前 379次点击

你们知道吗?微信正在内侧搜一搜接入DeepSeek-R1模型啦!有收到推测的可以在评论区说一声,我目前还没收到。

本文来源:IT之家微信公众号

众望所归,微信接入 DeepSeek 了!

就在昨晚(2 月 15 日),微信悄无声息地投下一颗深夜炸弹 —— 灰测接入 DeepSeek-R1 大模型。

一个是国民级应用,一个是国运级 AI,两者的结合可谓是王炸级别的组合。

关于微信和 DeepSeek 合体一事,接下来,IT之家小编就向大家说明下相关情况。

01.

微信灰测接入 DeepSeek

由于当下微信接入 DeepSeek 处于灰度测试阶段,那就意味着只有少许用户能体验到相关AI搜索功能。

想知道自己是否被灰测到,检测的方法很简单,点击微信主界面上方的搜索框,看到“AI搜索”选项,那就意味着成为灰测幸运儿。

消息称微信正在内测接入 DeepSeek-R1 大模型 图形

进一步来看,在点击“AI 搜索”后,就可以启用 DeepSeek 的能力来进行搜索。

界面的上方是输入框,框内注有“提出问题,获取精准回答”的提示;下方则是两个选项,可选快速问答和深度思考:

快速回答:提供最常用,快速高效的回答。

深度思考:由 DeepSeek-R1 模型经过长思考而提供的更全面的回答。

这意味着微信成功接入了 DeepSeek-R1模型,选择‘深度思考’模式时,便能调用该模型进行问答。

微信接入DeepSeek:腾讯官方回应称灰度测试中,可免费使用 R1 满血版模型 图形

值得一提的是,IT之家小编从网友晒出的截图获悉,微信“AI 搜索”功能附有一篇开源声明。

声明中写有:本产品涉及对 DeepSeek 开源大模型的提供与使用。DeepSeek 系列开源大模型由深度求索 (DeepSeek) 公司提供,特此鸣谢深度求索公司与 DeepSeek 开源社区对大模型开源及相关研究的贡献。

微信接入 DeepSeek:腾讯官方回应称灰度测试中,可免费使用 R1 满血版模型 图形

关于微信接入 DeepSeek 这件事,据广州日报今天(2 月 16 日)询问腾讯相关人士,得到确认答复:

微信搜一搜在调用混元大模型丰富 AI 搜索的同时,近日正式灰度测试接入 DeepSeek。

被灰度到的用户,可在对话框顶部搜索入口,看到“AI 搜索”字样,点击进入后,可免费使用 DeepSeek-R1 满血版模型,获得更多元化的搜索体验。

以及,据证券时报消息,对于一些相关细节,腾讯方面还作了进一步说明:

1、AI 搜索的数据源包含公众号吗? 标题 3

微信 AI 搜索接入的 DeepSeek 支持联网搜索(用户无需手动选择),基于公众号等丰富的微信生态内容,以及全网优质内容,能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高质量回答。

2、AI 搜索已经全量吗? 标题 3

目前该能力还在灰度测试中,将根据用户体验和反馈持续优化。

3、微信的搜索场景为什么要接入大模型? 标题 3

大模型可以提升搜索的智能化和精准度,如更好地理解用户的搜索意图,分析和处理复杂的查询内容等。

结合用户需求,腾讯在搜索场景中接入了包括混元、DeepSeek 在内的大模型,进一步丰富用户的搜索体验。

4、AI 搜索会用我微信内的朋友圈、聊天等个人信息吗? 标题 3

AI 搜索仅整合公众号及互联网其他公开信息,不会使用用户的个人信息和相关隐私信息。

另外,小编还特意询问了 DeepSeek 如何看待微信接入,获得了如下回答:

好的,用户问我对于被接入微信有什么看法。首先,我需要理解用户的具体需求。微信是一个广泛使用的社交平台,用户可能想知道接入微信后能带来哪些便利,或者是否有潜在的问题。比如,他们可能关心隐私保护、功能扩展,或者用户体验方面的问题。

接下来,我要考虑用户可能的身份。他们可能是普通用户,希望更方便地使用智能助手;也可能是开发者或企业,想了解技术整合的可能性。不同身份的需求不同,回答需要覆盖多个角度。

然后,我需要分析接入微信的优势。比如,提高用户访问的便利性,扩展应用场景,增强互动性。同时也要提到潜在的问题,如隐私安全、信息过载,以及可能的技术限制。这样回答会更全面,帮助用户权衡利弊。

还要注意保持中立,不偏向任何一方。虽然作为AI,我没有主观感受,但要客观陈述事实。此外,用户可能有未明说的深层需求,比如担心隐私泄露,或者希望获得更个性化的服务,这些都需要在回答中适当提及。

最后,确保语言简洁明了,结构清晰,分点列出优缺点,让用户一目了然。同时,结尾可以邀请用户进一步提问,促进互动。整个思考过程需要快速而全面,确保回答既专业又易于理解。

对于“接入微信”这样的设想,作为一个AI助手,我没有主观感受或情感,但可以从技术和用户体验的角度分析其潜在影响:

可能的优势:

1. 便利性:微信作为高频使用的社交平台,接入后用户无需切换应用即可获得实时信息查询、翻译、日程管理等服务。

2. 场景扩展:在群聊、私聊场景中提供即时的知识支持(如会议纪要整理、专业问题解答),增强社交场景的实用性。

3. 本地化服务:结合微信支付、小程序生态,可能拓展更多生活服务场景(如智能客服、线上教育等)。

潜在挑战:

1. 隐私安全:需严格遵循数据最小化原则,避免敏感聊天信息被滥用,这对技术架构和合规性提出更高要求。

2. 信息过载:可能加剧群聊中的信息干扰,需要设计智能的交互机制(如@触发回复)。

3. 技术限制:微信的封闭生态可能限制功能深度,且需平衡响应速度与内容质量。

中立观察:

这种整合可能推动人机协作的进化,但也需要建立清晰的边界——明确AI在社交场景中的辅助定位,避免过度依赖。

用户体验的核心在于「无感知的智能」,即自然融入现有交互而不改变用户习惯。

作为技术工具,AI的价值始终取决于如何被负责任地使用。您对这方面还有哪些具体想探讨的方向?

卧槽,他这是要两个版本的微信都要接入啊

接入DeepSeek这股风潮终究吹到了微信,两者强强联合。

02.微信DeepSeek体验情况

既然是灰测,那就是属于少数用户尝鲜狂欢,暂时没能测试到的用户,唯有耐心等待。

好在鉴于已经有用户获得灰测资格,微信接入 DeepSeek 后的使用情况便予以展现。

IT之家小编查看了网友分享的体验截图,总结出了五个特质。

一、回答模式原汁原味。

用过DeepSeek的IT之家家友都清楚,如果开启“深度思考”,那么 DeepSeek 则会展示完整的思考过程;反之不开启,则会直接输出答案。

而微信端的情况和原本如出一辙,选择“快速回答”会直接输出回答,选择“深度思考”则会展示思考的全过程。

二、支持连续提问。

向 DeepSeek 提问后,若想继续提问,无需退出,直接操作即可在界面的最下方,有一个写有“再问一个问题”的输入框,直接把问题丢进去即可。

三、引用资料来源更丰富。

原版的DeepSeek,启用深度思考R1 后,其问答所引用的资料来源主要集中于网页信息。

而微信端的情况有所不同,除了网页信息,还会将公众号推文作为引用资料来源。

由此可见,微信“AI搜索”的信息源采用了公众号推文 + 网页搜索的策略,其背后有着庞大内容生态来支撑。

四、结果具备社交功能。

DeepSeek 的能力固然强大,但在一处体验上有所欠缺:回答不能以链接等形式分享。

想要分享DeepSeek的回答,只有截图这一种途径,但是由于深度思考的思考过程文字较多,所截的图格外长,操作和观感欠佳。

好在微信在接入DeepSeek后改善了这处操作,问题界面可转发给朋友或朋友圈,不必再“长截图糊一脸”了。

五、暂时不支持历史问答和连续问答。

遗憾的是,微信端接入的DeepSeek目前存在两项功能缺失。

一个是历史问答,目前找不到;另一个是连续问答,现阶段无法支持结合上文连续回答。

总之从当下网友反馈的使用情况来看,微信接入 DeepSeek 具备不俗的实用性。

考虑到刚刚接入,对比原版在功能上没那么完善,或许等后续全量接入后会有改善。

03.腾讯早已有行动

尽管微信接入 DeepSeek 事发突然,但其实这一切似乎有迹可循,因为之前腾讯有多个拥抱DeepSeek的动作:

DeepSeek-R1 登陆腾讯云、智能工作台ima接入DeepSeek、QQ音乐集成满血版DeepSeek-R1……

但要说起最让人关注的动作,莫过于腾讯元宝接入DeepSeek——

2 月 13 日,我们IT之家 App 曾报道过:腾讯元宝在应用商店发布更新,并宣布DeepSeek-R1模型联网、满血上线。

官方表示,腾讯元宝是依托于腾讯混元、DeepSeek大模型,基于跨知识领域和自然语言理解能力的大模型AI产品。其支持对用户的提问进行深度思考、逻辑推理和详细回答,同时也支持联网搜索信息,以提高推理和回答的时新性和权威性。

在腾讯元宝 App 中,默认使用的是混元大模型,点击上方的选项,可切换至 DeepSeek-R1,且支持联网搜索。

小编使用了“深度思考 + 联网搜索”,发现其体验和原版大致相同,在发送问题后,也是先经历深度思考的过程,再进行回答,输出的内容较为详实。

在一定程度上,腾讯元宝的 DeepSeek,可以暂且作为微信“AI 搜索”的平替使用。

04.AI Everything

在IT之家报道“微信内测接入DeepSeek”的评论区中,用户的讨论热情很高涨。

多位家友表示,这是“DeepSeek初步实现AI平权”、“DeepSeek加剧了AI的普及”、“DeepSeek的爆发真的是AI的普惠”。

确实,DeepSeek的这股热潮,不仅没有减退的迹象,反倒愈发强烈,让更多人感受到了 AI 的能力。

关于此次微信接入 DeepSeek,很有可能碰撞出更激烈的火花。

一个是坐拥 13 亿 + 用户的超级应用,一个是目前最强的中文AI大模型,当国民应用握住AI利剑,两者的合体或许会让AI普及进一步提速。

而且考虑到微信庞大的生态资源,倘若后续在使用 AI 搜索的过程中,能和 DeepSeek 问答加以融合,比如查询医疗信息时,不仅能整合权威公众号科普,还可直接跳转医院小程序预约挂号,这种智慧服务的闭环,会大大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总而言之,微信与DeepSeek的结合具备潜力,希望微信能加速覆盖,并在未来带来更多惊喜。

IT之家微信公众号回复:

微信、AI

即可分别获取当前微信最新官方内部版下载和清华大学原版DeepSeek秘籍,点击下方名片进入公众号,“发消息”即可。

这是IT之家微信公众号的名片 图片
共 7 条评论
熊猫 3天前
0 

我只能说他要是弄成机器人好友的话就方便完而了

这个都能叫大事,现在的人接受能力的有多小
我表示,其他都是小事,微信才叫大事
微信也算小事只要不是核导弹爆炸,或者是陨石砸到城市里都算是小事,当然世界大战什么的,也算是大事像这种一般软件更新都属于是开发者,或者是开发团队定义的一般他们会定义软件的新功能当然也不排除向圈内的某家公司的开发团队开发功能越来越少的这种离谱软件肯定还是有的应该不止盲人圈子的软件
我用APP提问,这回答也太专业了,连后续的能力都说出来了,虽然现在只能用他搜索。
小韩 3天前
0 

大惊小怪的

老葫芦 3天前
0 

我还以为天要塌了,要变天了呢!对我来说根本就没一点意义,最多就是把它当做百度来用,其他我用不着!等一下去看看有没有,有也估计无所谓,总觉得现在这一些所谓的模型我根本用不着,天天打个电话听个小说,给电脑上补充一些自己偶尔能碰到想不起来的歌,下载一下而已

添加一条新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表评论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