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博主爱看央视新闻夜读 2天前 45次点击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夜读》专栏
点此查看雨水节气2月18日18时7分,迎来雨水节气。
雨水好似春天的初心,清新地拉开万物复苏的序曲,在它的润泽下,草木会逐渐丰茂,陌上会次第花开,而在雨丝里抽芽的那些心事,也会长成半透明的希望。
在这个如水般温柔闪亮的时节,愿你充满欢喜,充满希望。
雨水·一隅
执一笔纯真,画一隅烟火,赠你一方生趣
这张图片是一幅水彩画风格的插画,描绘了一个温馨的雨中场景。画面中有两个人物:一个成年女性和一个小孩。女性穿着浅绿色的连衣裙,手里拿着一把淡黄色的雨伞,似乎在保护或陪伴着小孩。小孩穿着白色的衣服,正在向前奔跑,显得非常开心。 背景是浅灰色的天空,上面点缀着细小的雨滴,营造出一种下雨天的氛围。画面下方有几朵盛开的红色花朵,花瓣饱满,颜色鲜艳,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亮色。这些花朵可能是山茶花,因为它们的形状和颜色与山茶花相似。 画面中央上方写着“雨水”两个汉字,旁边还有英文翻译“Rain Water”,表明这幅画的主题与雨水有关。右下角有一个红色的印章,上面写着“新央视”,可能是这幅画的出处或作者的标志。 整体来看,这幅画给人一种温暖、宁静的感觉,表现了雨中亲子互动的美好瞬间。
央视新闻《夜读》 X 插画师@刘溪溪
特别呈现
雨水·美文
作者/宋英杰
2月19日前后是雨水节气。古人说:“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尔雅》曰:“天地之交而为泰。”天地和同,联手“酿造”雨水,所以春之水为泰。“春”字体现阳光,“泰”字体现雨露,皆是万物所需。“甘雨时降,万物以嘉。”
随着降水的增多,回暖的速度有所放缓。在隶属春季的六个节气之中,雨水期间的气温升幅是最小的。由雪到雨,由冻到融,是一件特别花工夫、耗能量的事儿,这也是雨水时节回暖乏力的原因之一。
这张图片展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画面中描绘了一个下雨天的场景。具体描述如下:
1. 背景:天空中有大片的云彩,呈现出淡蓝色和白色的渐变,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远处有连绵起伏的山脉,山峦被淡淡的雾气笼罩,显得朦胧而神秘。
2. 前景:画面中央是一片广阔的草地,草地上点缀着几棵高大的树木,树叶呈现出深绿色,与草地的浅绿色形成对比。草地上有一个穿着黄色衣服、打着红色雨伞的人,背对着观众,似乎在欣赏这美丽的景色。
3. 文字:画面右侧有一行竖排的文字,写着“雨水”,旁边还有一些较小的汉字,可能是对这个节气的解释或描述。
4. 整体氛围:整个画面色调柔和,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仿佛能听到雨滴落在草地上的声音,感受到微风拂过脸颊的凉爽。
这幅画通过细腻的笔触和色彩搭配,成功地营造出一种静谧、和谐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感受到了雨水带来的清新与宁静。
在乍暖还寒之时,抽青早的草木格外受到人们的青睐,毕竟物以稀为贵,待到万紫千红之时,大家几乎已经审美疲劳了。柳梢头若有若无的一抹新绿,便是残冬早春时节人们的视觉盛宴。在我的眼中,它是这个时节的童真。
郑板桥有副对联: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我觉得“春风放胆来梳柳”这句特别传神。数九数到一半儿,冬将军还威风凛凛的时候,春风来“撩拨”柳树确实需要胆量。待到大暖之时,春风去“撩拨”枣树,那根本不算什么本事。
古人更是历数柳树的好处,说“柳有八德”:一不择地而生,二易殖易长,三先春而青,四深冬始瘁,五质直可取,六坚韧可制,七穗叶可疗治,八岁可刈条枝以薪,盖梓材之良器也。
野花触袖、幽鸟避人的情境,草之新绿,花之初香,春的妙处在近处,秋天却适合望远。山水本不能成为名胜,有了行旅赋兴的人,才成了名胜。
这张图片展示了一幅充满艺术感的插画。画面中心是一个黄色的圆形物体,周围有许多白色的线条向外辐射,给人一种光芒四射的感觉。这些线条和光点散布在整个绿色背景上,营造出一种动态的效果。 在画面下方偏左的位置,有一个穿着绿色衣服、戴着白色帽子的人物形象。这个人物似乎正在仰望上方的黄色圆形物体,并且双手向上伸展,仿佛在试图抓住或触摸它。整个场景充满了幻想和神秘的气息,可能象征着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
古人眼中的雨水物候标识是:
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
獭祭鱼是说,东风解冻了,水獭捕鱼,既吃,也在岸边嘚瑟,弄得像一个典礼似的。《汉语大词典》:“獭贪食,谓水獭常捕鱼陈列水边,如同陈列供品祭祀。后来用‘獭祭’比喻罗列或堆砌典故。”原本是水獭弄的颇具仪式感的事儿,后来却成了贬义词。
鸿雁来,是说大雁飞回北方。立春时河开了,雨水时雁来了。是雁,不是燕。古人所说的春分第一候是玄鸟至,也就是燕子来了。所以“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在春分,不是在雨水。
草木萌动,即草木开始萌发。现在我们经常说:“发生什么事了?”这个“发生”,从前是专门描述春天的词语。《尔雅》曰:“冬为安宁,春为发生。”发生,原来专指萌发、生长。但雨水时节,往往还是“草色遥看近却无”,若有若无,或许这才是诗人心目中的“最是一年春好处”。
雨水节气在南方,被称为“可耕之候”,就是可以陆续地春耕了。“花开管节令,鸟鸣报农时”,这可算是从前人们观察物候的方式。
宋代有这样一首诗: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春,或许是一种气息、某种味道。踏遍岭头缭绕的云层,似乎也找不到春在何处。待回到自己的园中,拈来梅花闻一闻,发现春并不在远处,而是在自家的枝头。
文/摘选自《二十四节气志》
雨水·草木人间
“我庭小草复萌发,无限天地行将绿。”
当植物被“润之以雨”,意味着它们就要破土而发冒出新芽了。
人们那冬眠一季的心,好像也随之跳动欢喜,于是感到——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
央视新闻《夜读》X 科普博主@一方见地
独家呈现
《夜读》送你10场雨
在早春,送你一场杏花雨: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在盛春,送你一场桃花雨: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在初夏,送你一场濯枝雨:
惟有濯枝新雨后,江南无梦也泠然。
在盛夏,送你一场荷花雨: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
在早秋,送你一场芭蕉雨:
芭蕉得雨便欣然,终夜作声清更妍。
在晚秋,送你一场梧桐雨: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在凛冬,送你一场闲适清寂之雨:
何事冬来雨打窗,夜声滴滴晓声淙。
再——
送你一场朝雨: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送你一场夜雨: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送你一场好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