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内耗的最好方式:左右脚轮流向前跨出去!

5 博主爱看央视新闻夜读 3天前 81次点击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夜读》专栏

近日,小编的一位同事经历了一场持续两个多月的“肠胃炎→流感→肺炎”的伤病循环。在大家的关心下,她立志开启“运动模式”,拯救健康“告警”的身体。

由此我们开启了一场讨论,选择哪种运动方式更适合?

有人说游泳,但准备起来有点麻烦;有人说羽毛球,但缺少搭子组局太难;还有人推荐骑车,但“班味儿”太浓容易厌倦。

我则推荐跑步,因为这是一项返璞归真的运动,对装备几乎无要求,还有一种恰到好处的仪式感。

今天的《夜读》便缘起于此,送给所有想要运动、但缺乏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的各位朋友。

只有跑起来

你才知道自己有多强

跑步从来不是一项舒服的运动。

相信会有很多人和小编一样,对跑步的记忆是痛苦的。贯穿学生时代的体测让我对跑步产生过本能的抗拒。

400、1000、1500、3000,每当听到这些数字,脑中就会浮现出自己在操场的跑道上,双腿发软、心跳加速,等待体育老师发令枪的瞬间,至今回想仍然心有余悸。

事情发生变化,是在工作后的某次同学聚会上。大家相互寒暄间,聊起了人到中年后各自身体机能的退化——熬夜熬不动了、集中力下降、上几层楼就喘……席间一位长跑爱好者说,“可以尝试跑跑步”。

“我哪儿有你们身体那么好,跑步可太煎熬了!”我抱怨道。

“你以为我们跑的时候就不痛苦?一样的。不都是忍着往前跑吗!

”我恍然大悟,原来那些上学时就跑得快的人,并不只是表面意义上的快,而是要比别人更坚强。

于是,在毕业多年后,我终于再次鼓起勇气,走进了大学里的运动场。

秘诀就是——左右脚轮流向前跨出去!

——《强风吹拂》三浦紫苑

那是一个夏夜,虽然褪去了白天的暑热,但依旧有些闷。之所以挑在晚上,是因为内心的防御机制告诉我,昏暗的光线可以拉大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顺便减弱内心的“羞耻感”。

即便如此,迈开步伐还是需要一些心理建设,我一遍遍告诉自己:“没人计时,没人关注你,放轻松!”“慢点儿没关系,不要停就好。”终于起跑。

刚开始总是轻松的,你会感到兴奋,感到血液在全身奔涌,甚至凭借起步速度还能超越几个内圈的跑者。

然而,一股巨大的阻力在暗中滋生。

跑者就是要适应身体的不适,当你超越了那个关卡之后,剩下的就好办了。根本没有什么秘诀。

——《雨中的3分58秒》约翰·帕克

你的心跳开始加快,喘息声越来越大,大腿逐渐发酸,步伐变得沉重。

你的本能告诉你体内供氧不足,试图通过大口呼吸缓解,然而事与愿违,呼吸节奏错乱,反而越跑越慢。

你的思绪变得不受控,开始冒出稀奇古怪的想法:“为什么晚上还这么闷!我干嘛来受这个罪?”“学生的足球踢得真不错!被球踢到能不能借机休息一下?”“不好,被旁边的大爷超过了!”……

这个阶段,

目前还没有评论
添加一条新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表评论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