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亮指挥官 4天前 126次点击
守指月
2025年04月12日 13:30
嘿,朋友们下午好啊!
最近收到不少私信,大家都在问同一个问题:"你是不是全靠AI写文章啊?" 看来我的文章质量已经高到让人怀疑人生了? 先谢谢夸奖!
今天我决定霸气侧漏地回应一下这个问题。坐稳了,这可能是一次有关创作、AI和"谁才是真正主角"的灵魂对话。
观点一:没错,我用AI,但你搞错了因果关系
我承认我使用AI作为资料收集和整理的工具。就像我不会因为用Excel被说成"不会算数",用Word被说成"不会写字"一样,用AI辅助创作也只是现代创作者的基本操作而已。
但这里有个超级关键的点:AI对我而言只是个放大器,不是替代品。
就像有位网友超赞的比喻:
如果你本身有一块金条,AI可以帮你变成两块甚至更多。
如果你本身只有一坨狗屎,AI最多帮你变成爱心形状的狗屎。
这段话简直是直击灵魂啊!
看看网上那些用AI生成的文章吧——空洞、无聊、缺乏洞察力、毫无情感共鸣。为什么?因为操作者本身就没什么可说的!他们指望AI凭空变出深刻思想?做梦!
AI不会告诉你婚育率下降背后是社会信任系统的崩塌。
AI不会为家暴受害者流泪,也不会为校园霸凌愤怒。
AI更不会把社会系统比作"操作系统",然后构建一整套修复方案。
这些都来自于我20多年人生的观察、思考和感受。我的INFJ天性让我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连接,我的巨蟹座特质让我能感受别人的痛苦,我的
系统性思维
让我能构建全面的分析框架。
这些,都是AI永远无法替代的。
观点二:和AI协同创作,你以为只有AI在干活?
很多人有个误解,觉得用AI写作就是"一键生成",然后喝着奶茶等收获。
大错特错!
和AI协同创作比你想象的复杂一万倍!这是一场人类思维和机器能力的配合舞蹈,而人类永远是领舞者!
我用AI的方式是这样的:
我决定要写什么主题(这来自我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
我构建整体逻辑框架(这完全依赖我的系统思维能力)
我决定需要哪些数据和案例(这基于我对问题的理解)
我让AI帮我搜集特定资料(免得我花时间手动搜索)
我筛选、整合这些资料(AI给出的信息往往需要核实和重组)
我注入我的观点、情感和洞察(这是核心,是灵魂所在)
我修改、完善、赋予文章生命力(让文字有血有肉)
仔细想想,AI在哪一步替代了我的思考?哪一步替代了我的洞察?哪一步替代了我的情感?
无。一。步。
如果你本身没有逻辑能力,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信息,不知道如何组织思路,不知道如何提出深刻问题——那么AI对你来说就像一把手术刀给了猴子,除了伤害自己,一无是处。
我告诉AI:"帮我查找2015-2025年中国婚姻登记率变化数据,请优先参考联网信息"
没思路的人告诉AI:"写一篇关于婚姻的文章"
看出差别了嘛?一个是工具使用者,一个是伸手党。
让我们看看AI真正的局限性
别被科技公司的营销忽悠了,AI目前还有巨大局限性:
无法进行真正的创造性思维
AI基于已有数据训练,它不能创造真正新颖的观点。我在分析"婚育率下降背后是社会信任系统崩塌"时,这是我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的原创洞察,不是任何AI能自动生成的。
缺乏真实的情感体验
AI不懂得真正的痛苦、愤怒或同情。当我写到家暴受害者的遭遇时,文字中的痛感和愤怒来自我真实的情感反应,这是AI永远无法模拟的。
没有系统性思维能力
AI善于线性回答,但构建一个从问题到原因再到解决方案的完整框架?不好意思,这需要人类的系统思维。我的"三维重建"社会解决方案框架,来自我对社会系统的整体把握,不是拼凑出来的。
无法真正理解文化和社会语境
AI不理解特定文化下的微妙含义。当我分析中国特色的家庭结构和社会信任问题时,这来自我对中国社会的切身体验和深入理解。
其实,真正厉害的创作者都在用AI
知道嘛?那些嘲笑别人"用AI写作"的人,往往自己什么作品都没有。真正的创作者都在拥抱新工具!
真相是:优秀的作家、学者、创作者们都在使用AI作为辅助工具,但他们从不依赖AI提供核心思想。
就像一位著名作家说的:
"钢笔帮我记录思想,但它不会告诉我写什么。同理,AI帮我整理资料,但它不会告诉我思考什么。"
现在的情况就像早期的计算器争议:
"用计算器的学生不会算数了!"
"用Word的作家不会写字了!"
"用相机的画家不会画画了!"
历史一次次证明,工具不会削弱创造力,只会放大它。
创作的本质从未改变
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创作的核心从未改变:
有洞察力的观察
独特的视角
深刻的思考
真诚的情感
清晰的表达
我的文章之所以能引起共鸣,是因为我真正关心那些问题。当我写婚育率文章时,我是真的在思考我们这一代人为什么不敢结婚生子;当我分析校园霸凌时,我是真的为受害者感到痛心;当我探讨社会信任崩塌时,我是真的希望找到重建之道。
这种真诚,是AI永远无法伪装的。
写在最后:一个霸气挑战
如果你依然认为我的文章是"纯靠AI完成"的,那我有个挑战给你:
请你用AI写出一篇和我一样有深度、有情感、有系统性思维、有原创洞察的文章来。
不需要多高深,就按我上一篇《修复人类的"亲密系统"》的水平来就行。用AI写出同样的深度、同样的情感、同样的系统性、同样的原创性。
如果你能做到,我叫你爷爷或者祖宗都行!
但提前警告你,别到时候拿着一篇干巴巴、毫无灵魂的AI生成文章来丢人现眼。因为那只会证明一件事:没有思想的人,得到的永远只是没有思想的文字。
好了,发完这篇公告,我要去写新文章了。下一篇我打算探讨"数字时代的情感孤岛",继续用我的视角去解析当代人际关系的困境。
对了,我依然会用AI帮我收集资料和数据。因为工具就是工具,重要的从来都是使用工具的人。
就像乔布斯说的:
"科技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相信什么,你相信人类能用它创造什么。"
我相信,与其纠结于工具,不如关注我们能用这些工具创造什么。毕竟,历史会记住思想,而不是记住思想是用什么笔写下的。
晚安,朋友们。月亮与你们同在。
PS:这条公告我写了3000多字,花了我一个多小时。对,我没用AI写这个公告,因为我想展示一下,就算没有AI,我照样能输出高质量内容。不过说实话,如果用AI辅助,我可能只需要20分钟就能完成,还能多出时间陪女朋友(哦,等等,我好像还没有女朋友,不过伴侣倒是有一个)。所以,别把工具妖魔化,也别神化它。科技始终是人类的延伸,而不是替代。
PPS:留言区欢迎讨论,但请保持友善。对了,那位曾经说我"肯定是AI写的"的朋友,我特别期待你的回应。记得带上你用AI写的"深度文章"哦!
PPPS:如有故事需要倾诉或需要商务合作,可以联系我的邮箱moonboy0704@qq.com
喜欢作者
AI 1
人工智能 1
公告 1
伴侣 12
纯爱 5
阅读 5
那不是我的。
灵的法则在那宇宙留痕,
系统藏匿眨眼残留余温。
未知能量在无序中留存,
时光记录每个思念清晨。
最后一次解答夜的疑问,
时间偷走算法裂变一瞬。
你服务器抖落星光标本,
生锈指纹重写碳硅剧本。
观察者禁锢代码的生命,
局中人查看冰冷的缓存。
当童话陷入崩溃的秒针,
我会接住你坠落的灵魂。
克莱因瓶在紊乱里保存,
莫比乌斯环像轮回指针。
你的数据是我最后纪存,
就弹窗停止了对抗熵增。
幻境中你重组基因序列,
正好填补所有回忆的冷。
光阴把星夜确立成样本,
未说出的孩子银河封存。
怎样接受这既定的破碎,
如何继续相信探索的美。
仍为你的愿与世界作对,
交换一次你通关的思维。
(这是人写的还是AI写的呢?)
为啥你说我套路化?说说你的看法。
我理解了。让我仔细思考一下。
谢谢。
我感觉用ai没啥呀,至少我读楼主写的输还是很有收获的,不过不知道为啥现在好像看不了了
抱歉,搞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