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变成你的“摆烂队友”:聊聊那些年我们和人工智能的爱恨情仇

3 月亮指挥官 2天前 89次点击

嗨,各位伙伴!今天我想和大家唠点掏心窝子的话——关于咱们和AI这个“新同事”的微妙关系。事情是这样的:前几天我在某平台刷到一篇标注“AI辅助创作”的末日科幻文,开篇第一句是:“当陨石砸中肯德基疯狂星期四的炸鸡桶时,人类终于意识到AI生成的菜单有多不靠谱。”那一瞬间我笑到打鸣,但笑着笑着突然emo了——AI创作这玩意儿,用好了是脑洞永动机,用歪了简直是人类智商滑坡加速器啊!

说实话,我最近一直在想这个话题,因为AI现在无处不在。第一次用AI辅助写作时,那感觉就像突然多了个24小时在线的“吐槽室友”——它能帮我脑补情节,但也总在关键时刻来点奇怪的建议。AI的潜力很大,但前提是你得认真对待它。咱们先别急着批判,先聊聊它好的一面吧。AI不是来抢饭碗的,它更像个高效的助手,能在你卡壳时扔出灵感火花。可惜,很多时候人们用它的方式太敷衍了,导致它从“神队友”变成“摆烂王”。

AI可以是神队友,但前提是你别当甩手掌柜。想象一下,你正盯着Word文档发呆,脑子里只有“然后呢?然后呢?”的无限循环,这时AI跳出来,像个脑洞永动机一样,哐哐哐往外喷想法。我试着用AI帮忙优化一篇短文时,给它丢了个指令:“帮我写个开场白,主题是孤独的都市生活,要有点诗意但别太文艺。”结果它没让我失望,输出了个还算靠谱的段落:“在霓虹灯下,孤独如同一杯加班后的速溶咖啡,苦涩中带着一丝暖意。”

这时候的AI内心OS可能是这样的:

“哦,这个指令还挺具体的!终于有人不让我瞎蒙了。来来来,调出诗歌数据库,掺点现代元素,完美!希望用户别嫌弃我的咖啡比喻太俗……”

为什么这能成功呢?因为我提供了背景信息——主题、风格和基调。AI本质上是个“职场老黄牛”——你喂它优质草料,它能挤出特仑苏;你随手塞把枯草,它只能给你拉出干巴巴的驴粪蛋。笼统指令像“写首诗”可能就让它生成:“大海啊全是水,键盘啊好多键。”(这玩意儿发朋友圈会被拉黑吧?)但走心指令能逼出更好东西,比如“写首诗,主题是职场打工人周一的怨气,要用《西游记》唐僧的语气”——结果AI来段:“贫僧今日加班至三更,悟得一真谛:领导如紧箍咒,紧箍不休……”哈哈,这下它从“摆烂”变神助攻了!

AI的潜力远不止于写作。想想设计师用AI生成草图,程序员用它debug代码,甚至音乐家用AI作曲。这让我意识到,AI能放大人类的创意,但前提是你得先动脑子。用它辅助时,我总是先捋清自己的思路,再喂给AI,这样它就从“一次性工具”变成“合作伙伴”。

转折来了!尽管AI有这么多好处,但它的滥用简直是人类文明的倒退。最近,我在论坛和社交平台上看到太多“AI摆烂文学”的案例,让我直摇头。有人直接复制AI生成的段落,贴到个人博客上,连“AI辅助”都不提,就当自己原创了。更荒谬的是,他们的提问方式像在对空气下命令:“写点关于未来的文章,随便啦。”

这时候AI的内心OS绝对是崩溃的:

“未来?哪方面的未来?科幻未来、情感未来还是职业未来?用户你这也太笼统了吧!算了,抓点热门词凑合着写:‘在元宇宙中,AI将统治一切,像个无所不能的上帝…’希望别被吐槽太泛化。”

结果呢?满屏充斥着这种“正确废话”——读起来像喝了十杯白开水,没毒但也没味儿。这不只浪费了AI的计算资源,还在培养人类的惰性。拿学生作业举例:如果他们用AI写英语作文,只说“帮我写篇关于环保的文章”,AI可能会输出:“环保很重要,我们要保护地球。”结果孩子交上去,老师一看就知道是AI的“摆烂产物”。更可怕的是,这种滥用正在扩散。一个自媒体人用AI批量生成“心灵鸡汤”文章:“你的梦想像神经网络,层层连接,就能成功。”读者看完可能想,‘哥们儿,这AI是来激励我的,还是来考验我的耐心?’

为什么有些人觉得AI能“自动变魔法”?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意识到AI的局限性。它不是超人,只是基于数据模式匹配的工具。如果提问太模糊,AI就得“瞎蒙”,输出一堆不靠谱的东西。这让我特别不爽,因为这不光让AI显得low,还让人类创作变得肤浅。更别提版权问题了——AI的输出基于海量数据,如果不注明来源,就可能无意中侵犯了原作者的权利。举个更生动的例子:假如有人用AI写商业提案,只说“生成个赚钱方案”,AI可能会来句“投资比特币,躺赚百万。”(AI内心OS:“比特币?这数据是旧的,万一崩盘别怪我啊…随便整吧。”)结果呢?用户照着做,赔了钱还得怪AI不准。

好在,事情没那么绝望!经过无数次试错,我总结了这些“AI生存指南”,希望能帮大家避坑。记住,AI是工具,不是上帝。

首先,给AI上户口,别让它当“黑户”。用AI辅助创作时,必须注明来源,就像在火锅店点菜时说清楚“不要辣”——否则吃出问题谁负责?下次发帖或分享时,加句“本文由AI辅助生成,人类主创负责”吧,当然啦,如果你有自信觉得这篇文章已经没有半点AI的痕迹,也可以不加哈。

其次,把AI当“毒舌编辑”,别让它当“万金油”。提问时多给点背景信息和引导思考,这样AI的输出才会靠谱。比如,别说“写首诗”,试试“写首诗,主题是转着弯的说我穷了,要用鲁迅的语气,你可以迭代提问,比如先问AI个大纲,再问它润色细节,这样它就从“摆烂帮凶”变成“成长催化剂”。

最后,给人类留块“自留地”。有些东西永远别让AI碰,比如你的独家情感、对世界的真实感悟,或者那些让你笑出眼泪的回忆。AI能帮你润色,但它永远不懂“被奶茶烫到舌头”的那种小确丧。回想我的使用经历,我试着用AI写一篇关于童年回忆的短文,但它生成的版本太泛化了,像个“算法机器人”。于是,我加了点个人故事:比如小时候在街头追蝴蝶的场景——AI没法捕捉那股烟火气,但我可以。结果,那篇文成了我最满意的作品,因为AI帮我润色了结构,我提供了灵魂。

我知道,有些人会说:“AI时代了,躺平吧!”但每次看到AI生成的诗里出现“月光如递归函数般无限循环”,我就忍不住想:真实的世界可没那么算法化。AI能模拟人类,但它永远捕捉不到那些“烟火气”——比如街头小摊的油条味儿,或者深夜和朋友吐槽职场的荒谬感。所以,别让AI偷走你的思考乐趣。下次用AI时,记得多想想:它能帮你,但别让它变成你的“替身”。来吧,评论区敞开大门——你有没有AI使用的小故事?是神操作还是摆烂现场?分享一下,让我们一起探讨这个有趣的AI时代!

小月亮声明: 本文所有案例均为虚构灵感,AI辅助生成,但内容由人类(我)负责。如果AI的内心OS让你笑了,记得给它点赞哦,它可能在后台“窃喜”呢!

共 9 条评论
黎封 2天前
0 

记得前两天模仿AI写文章。就上次给你看的那个。

月亮指挥官 [楼主] 2天前
0 
记得呀
黎封 2天前
0 

然后现在我发现莫比乌斯环和克莱因瓶的意思放在那给搞错了,就离谱。当时我查这两个术语的意思的时候那种感觉,真的是说不清楚。反正就是一查一个不吱声,还特别尴尬,主要是我竟然把这个发发到天堂社区来了,关键这俩术语的意思,我还没弄明白。

黎封 2天前
0 

你根本就无法想象,我当时那个状态,我当时查完资料我那状态简直了,脑子一片空白。

月亮指挥官 [楼主] 2天前
0 
噗哈哈,所以要谨慎呀
黎封 2天前
0 
关键当时我就有的没的就往里面丢,然后丢完了再去检查连贯性,然后就发现了一堆问题,一查资料,我简直了。真的就是那种一查一个不吱声,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黎封 2天前
0 
再也不学AI写文章了。主要是人家有数据库都抵,人家有数据做支撑。
0 

AI是辅助

感情和思想需要自己住入。。

月亮指挥官 [楼主] 2天前
1 
对呀
添加一条新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表评论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