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而,立夏

1 博主爱看央视新闻夜读 4小时前 43次点击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夜读》栏目

立夏

5月5日13时57分,迎来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

此时,绿荫初浓,风暖昼长,万物跃入繁盛序章;青梅酿酒,樱桃点红,农忙与诗意共长。

立夏是告别春花的婉约序曲,更是迎接盛夏的热情邀约。愿你在这个“万物疯长”的季节里,既怀耕耘的笃定,亦存静赏的闲情,与时光共赴一场绚烂之约。

 


 

立夏·一隅

执一笔纯真,画一隅烟火,赠你一方生趣

这是一幅充满诗意的插画作品。画面中央有一朵盛开的大花,花瓣层层叠叠,呈现出淡雅的粉色和白色调。花朵占据了大部分的画面空间,并且显得非常饱满。 在大花内部隐藏着两个人物形象:一个穿着黄色衣服的小孩背对着观众站在前面;另一个较小的孩子则位于稍后的位置并面向前方。他们似乎正在享受彼此陪伴的乐趣或者共同探索这个美丽的世界。 背景采用了柔和模糊的手法来表现天空的颜色变化——从顶部开始逐渐过渡到下方更深一些但仍然保持温暖感觉的色调区域里散布了几片轻盈飘落下来的云彩碎片状物体(可能是代表雨滴)。整体氛围宁静而美好地传达出了立夏时节特有的清新与生机勃勃的气息。 右下角还印有“央视新闻”字样以及一枚红色印章图案作为标识信息部分的内容补充说明等细节设计元素也增加了整张图画的艺术性和观赏价值。

央视新闻《夜读》 X 插画师@刘溪溪 

特别呈现

立夏·美文

作者/殷若衿

立夏,是夏天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立夏有三候:一候蝼蝈鸣。蝼蝈指蛙,随着青蛙鸣叫声声,夏天的味道浓了。二候蚯蚓出。由于此时地下温度持续升高,蚯蚓由地下爬到地面呼吸新鲜空气。三候王瓜生。王瓜这时已经开始长大成熟了,人们可以采摘,并相互馈赠。

立夏时节,草木葳蕤,百果结子。卷帘低垂,团扇轻摇。新麦熟,蚕豆香,酒酿甜。芍药、绣球、青梅、樱桃,人间孟夏天。

这张图片展示了一位穿着传统服饰的女性的手部特写。她的右手高举一把圆形扇子,扇面上绣有精致的小花图案,并且有一条流苏垂下。背景是一片模糊的绿色植物和传统的瓦屋顶,给人一种宁静而古典的感觉。 从细节上看:

1. 扇面:白色底色上点缀着几朵粉色小花。

2. 流苏:细长洁白,随风轻轻摆动。

3. 人物姿态:双手优雅地举起扇子,在阳光照射下的画面显得格外生动自然。

4. 背景环境:远处隐约可见郁郁葱葱的大树以及古朴典雅的传统建筑风格——灰蓝色波浪形屋檐线条流畅优美。

整体而言,这幅图像通过细腻入微的表现手法成功营造出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与历史韵味;同时也传递了夏日清凉之意及中国传统美学理念中对于“静”、“雅”的追求精神。

芍药

相比牡丹开得热烈而灼目,芍药有种安静处的柔媚。不与花魁做比较,言行举止保持自我的格调,才平和寂静而脱尘。

《红楼梦》里,史湘云被罚多了酒,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头脸衣襟上红香散乱。这样不胜酒力的仪态,配上牡丹可能稍显浓艳,配上芍药倒是更添娇憨了。

这张图片展示了一片盛开的牡丹花。花朵主要是粉红色和白色的,花瓣层层叠叠,显得非常丰满和美丽。背景中有绿色的叶子和其他模糊的花卉植物,使得这些鲜艳的花朵更加突出。整体画面给人一种宁静而自然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花园之中。

中国古代的情人节,有情人之间赠予的花朵,便是芍药。但这情人节不是“七夕”,而是在生机盎然的春天——三月三的“上巳节”。《诗经》对当时青年男女春游踏青约会的情景有很生动的描绘:

溱河和洧河春水初生,年轻的男子和女子,手里拿着兰草和芍药,一个女子问一个男子:“去那边看看好吗?”男子慌乱傻傻地回:“已经去过了。”女子再追问:“那就再去看看好吗?”于是二人在水边纵情说笑,互赠以芍药。在河边游春,《周礼》中说:“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这是法令允许的相亲大会。

玫瑰终究带刺,芍药则多温柔,来年的三月三,有情人间,赠一束芍药可好?

这张图片展示了一朵盛开的花朵,背景模糊,突出了前景中的花。这是一朵粉红色的牡丹花(Peony),花瓣层层叠叠,中心部分颜色较深,呈现出一种渐变的效果。花朵的姿态优雅,显得非常美丽和精致。 从细节上看: 花瓣:粉色为主色调,边缘略带白色。中心:可以看到一些黄色的部分,可能是雄蕊或雌蕊的一部分。叶子:绿色叶子衬托着花朵,形状呈椭圆形,表面光滑且有光泽。枝条:细长而坚韧地支撑起整朵花,在画面下方可见几片较大的绿叶作为陪衬物。

整体来看,这张照片通过浅景深效果成功吸引了观者的注意力到主体——那朵美丽的牡丹上,并营造出宁静祥和的感觉。

青梅

人间五月,江南的青梅翠绿地坠在枝头,再过几日,云南高山的青梅也熟了。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青梅,给人的感觉就是充满小儿女的青涩和天真。青梅的味道,也有着初恋的感觉,酸酸,涩涩,懵懵懂懂。

这张图片展示了一根树枝上挂着几颗绿色的果实和一些绿叶。背景模糊,主要聚焦在前景中的树叶和果子上。这些果实看起来像是未成熟的青梅或其他类似的水果,它们紧密地排列在一起,并且周围环绕着茂密的新鲜叶子。 整体画面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可能是拍摄于春天或者初夏时节植物生长旺盛的时候。光线柔和而明亮,突出了叶片上的纹理细节以及水滴反射出来的光泽效果。

梅子与桃、李、杏的甘美大不同,即便是果梅,味道也普遍酸涩。这倒是没有难倒我们以吃见长的中国人,翻翻各地食谱,用梅子制成的饮食和调味品竟比别的果子丰富几倍——乌梅、白梅、梅酱、脆梅、话梅、青梅酒、青梅醋、梅浆、梅脯……细细讲来,恐怕一本书也说不完。中国人对待食材的态度,仿佛在说明,世上没有不好的天然食材,只有不正确的料理食物的方式。

把酸涩的青梅用来煮酒,是中国人发明的不辜负时令味道的最好方式。曹操以青梅煮酒相邀刘备共论天下英雄,北宋晏殊《诉衷情》里有“青梅煮酒斗时新,天气欲残春”。一个豪情,一个旖旎,各有风情。到如今,用青梅煮酒的不多了,常见的是浸泡青梅酒和发酵青梅酒。

晚春韶光短,青梅,你错过了吗?

这张图片展示了一篮子青梅。这些青梅呈现出鲜亮的绿色,表面光滑且有光泽,显示出它们的新鲜度和多汁的特点。竹编篮子里装满了完整的青梅果实,并有一些散落在草地上。 背景模糊但可以看出是在户外拍摄的照片,可能是花园或者果园里采摘下来的场景。整体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果香味道。

樱桃

立夏时节,樱桃纷纷点上绯红胭脂,从树上落到了人们的盘子里。

相对于如今的大樱桃,我更怀念小时候吃的那种小粒的樱桃,小樱桃皮很薄,味道却是我贪恋的酸甜,果肉也格外的细嫩。

友人的父母刚好在烟台种樱桃。樱桃怕旱,为此友人母亲特意打了一口井去灌溉樱桃林。有一年旱灾,唯有她家樱桃喝着井水长得极好,邻家纷纷来到她家借水,终究逃不过旱死大半樱桃林的命运,农人欲哭无泪。“樱桃好吃树难栽”,既说的是栽樱桃树的艰辛,也说的是樱桃树要几年才结果儿。

这张图片展示了一簇挂在树枝上的樱桃。樱桃呈现出鲜艳的红色,表面光滑且有光泽,显得非常新鲜和诱人。每颗樱桃都通过细长的茎连接在一起,并且周围有一些绿色的叶子作为衬托。背景模糊不清,但可以看出是在户外环境中拍摄的照片,可能是果园或者花园里的一棵果树上结出来的果实。整体感觉清新自然,给人一种丰收的感觉。

当地果农另外有句谐音的话是“樱桃好吃熟难摘”,意思是樱桃不是拽下来的,是一个个用手指盖儿掐的,需要格外小心,一不留神便把樱桃掐烂了。坐在窗前捧着一盘樱桃吃,想着农人的辛苦,心中也升起了无限感恩。

关于樱桃的诗句,仍旧最喜宋代蒋捷的那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吃罢樱桃,春光已逝,夏天就真正来临了。

这张图片展示了一碗新鲜的樱桃。樱桃放在一个木制的碗里,颜色鲜艳,呈现出深红色和亮光反射的效果,显得非常诱人。每个樱桃都带有绿色的小叶子和茎部,增加了整体的新鲜感。 背景是一片模糊的草地,给人一种户外的感觉,可能是花园或者果园的一部分。木质桌面与樱桃的颜色形成了很好的对比,使得樱桃更加突出显眼。 整个画面充满了自然的气息,让人感受到一种清新、健康的生活方式。

文/摘选自《草木有趣:跟着二十四节气过日子》

中信出版社  图/视觉中国

立夏·絮语

如果说春是“生”的季节,那么夏就是“长”的季节。

立夏之后,气温迅速升高,雨水明显增多,“万物至此皆长大”——藤蔓以日行一寸的速度攻占竹架,荷叶从蜷曲的拳头舒展成碧玉圆盘,就连雨后冒头的蘑菇都撑开油纸伞,仿佛要接住整个季节的喧哗。

五月的天,刚诞生的夏天。作为夏天的起点,立夏如同一扇吱呀推开的门,门后是所有关于生长的盛大预言。“夏天来了”这四个字,也仿佛一记清爽的呼唤,呼唤我们掉入接下来的、无比闪亮的日子。

“可能的话,最好在明亮些的地方见,季节但愿是夏天。”

那就这样说好啦!

目前还没有评论
添加一条新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表评论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