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带各位来聊聊透析的过程。

1 霜雪萤灯 16小时前 155次点击

昨天我和朋友聊到透析的过程,借这个机会来聊聊。以下围绕透析的核心流程和常用工具展开,带你快速了解这项「人工肾脏」技术的关键细节。

一、透析的「通路工具」:如何让血液「进出自由」?

透析无论选择血透还是腹透,都需要先建立「生命通道」,常见工具有三类:

▶ 1. 临时透析导管(一次性管)

适用场景:急性肾损伤急救或短期透析需求。

特点:通过颈静脉、股静脉等大血管直接穿刺置入,导管有两个腔道(一进一出),类似「双车道隧道」,可快速建立血流通道,无需手术,但留置时间通常不超过4周。

▶ 2. 长期透析导管(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

适用场景: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或需长期血透的患者。

特点:通过手术将导管一端置入静脉(如颈内静脉),另一端经皮下隧道穿出体表,导管上的「涤纶套」会与组织粘连固定,降低感染风险,使用寿命可达1-3年以上。

▶ 3. 动静脉内瘘(血透患者的「黄金通路」)

原理:通过手术将手臂的动脉与静脉吻合,使静脉血管因动脉血流冲击逐渐变粗、壁厚(类似「血管锻炼」),形成可反复穿刺的通路。

优势:感染率最低、血流量稳定(每分钟300-500毫升),是长期血透的首选,理想情况下可使用数十年。

二、血透的「核心搭档」:A液与B液是什么?

血液透析时,透析机需要「透析液」配合过滤毒素,而透析液由A液和B液现场混合而成:

▶ 1. A液:酸性电解质「基底」

主要成分:氯化钠(维持渗透压)、氯化钾(调节血钾)、钙镁离子(补充电解质),部分含葡萄糖。

作用:提供基础电解质环境,为后续毒素交换做准备,类似「溶液骨架」。

形态:液态桶装,需冷藏保存,避免细菌滋生。

▶ 2. B液:碳酸氢盐「调节剂」

主要成分:碳酸氢钠(中和体内酸性物质,纠正酸中毒),少量氯化钠。

作用:与A液混合后形成接近人体体液的pH值,同时通过「浓度差」吸附血液中的尿素、肌酐等毒素。

形态:液态或干粉状,液态需避光保存,干粉需按比例溶解后使用。

混合原理:A液与B液按1:34左右的比例(不同机型略有差异)在透析机内混合,形成37℃左右的透析液,与血液在透析器内「隔膜相望」,通过微孔完成毒素和电解质的交换。

三、透析流程简记:通路→引血→过滤→回输

以最常见的血液透析为例,一次完整流程可简化为四步:

穿刺通路:用钝针(减少血管损伤)穿刺动静脉内瘘或导管,连接透析机管路;

血液引出:机器以每分钟200-300毫升的速度抽出血液,经管路流入透析器;

毒素过滤:血液与透析液在透析器内反向流动,毒素和水分通过滤膜进入透析液,电解质则「按需」补充到血液中;

净化回血:过滤后的血液加温至体温,经另一根管路回流体内,全程约3-4小时,每周2-3次。

⚠️ 关键提醒:工具维护决定透析质量

内瘘护理:每天触摸震颤(「猫喘」感)判断是否通畅,避免提重物、测血压;

导管护理:保持管口清洁,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感染;

液体安全:A液B液需按规定储存,混合后需确认浓度正确,避免电解质紊乱。

关于透析的工具或流程,你还有哪些具体疑问?欢迎留言讨论,一起把专业知识聊得更明白!

共 7 条评论
0 
0 
知道了
霜雪萤灯 [楼主] 15小时前
0 
哈哈,看来我没白发,就是发来给你看见的。
0 
这就是一个简化的肾脏呀。模仿了肾脏的滤过作用。
0 
这说的实验对象不就是我吗?我就是那个实验对象,毕竟和我一样,咱们老忙的都知道做透析,有的说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可是到我这里,啥事都没有,
0 
可是还有一样啊,那位可能会问了,哎呀,你做透析疼不疼啊,难受不难受啊,头晕啊什么的,哈哈,还是那句话,到我这里就跟没事人4的,
霜雪萤灯 [楼主] 11小时前
0 
哈哈哈,需要的话我明天可以发一个,我最主要是发给一楼那个人看的。
添加一条新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表评论 去登录

作者

积分:1924

大家好,我是双雪萤灯 ,今年21岁。这一路走来,命运曾给我出了道棘手难题,经历漫长治疗与恢复,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学会珍视平凡日常。 闲暇时,我喜欢听音乐,让思绪随旋律飘飞;也爱翻开书本,沉浸在作者构筑的世界里。 如果我的分享能让你有所触动,欢迎点赞,也期待你关注我,一起分享生活中的感悟与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