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最坚固的城墙。

4 陆雪琪 1天前 42次点击

咸平二年的冬天来得格外早,刚入十月,北风就像刀子一样刮过河北大地。这日清晨,天刚蒙蒙亮,保州知州府内已是灯火通明。杨延昭披衣而起,推开窗户,一股刺骨寒风迎面扑来,他不由得打了个寒战。

"将军,急报!"亲兵杨忠急匆匆推门而入,手中捧着一封火漆密信。

杨延昭接过信函,拆开一看,眉头立刻拧成了疙瘩。信是定州路都部署送来的,上面写着契丹大军南下,已攻破长城口,正向遂城方向进犯。

"遂城..."杨延昭低声念叨着这个地名,手指不自觉地敲击着桌面。遂城地处边境,城小兵寡,若被契丹攻破,整个河北防线将门户洞开。

"备马!点齐三百精兵,即刻出发!"杨延昭猛地站起身,铠甲碰撞发出清脆声响。他今年三十有五,面容刚毅,一双虎目炯炯有神,虽不是魁梧身材,但举手投足间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杨忠面露难色:"将军,三百人是否太少?探马说契丹此次出兵至少五万..."

杨延昭已经套上铁甲,闻言冷笑一声:"兵贵精不贵多。遂城城墙低矮,若不能速至,等契丹铁骑围城,再多兵也进不去了。"

半日急行军后,杨延昭率部抵达遂城。这座边陲小城果然如他所料,城墙不过两丈高,守军不足千人。县令周文焕听闻杨将军亲至,慌忙出迎,脸上写满惶恐。

"杨将军,契丹大军压境,这可如何是好?"周县令声音发颤,官袍下摆沾满泥雪。

杨延昭登上城楼远眺,北方天际乌云密布,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战火。他转身对周县令道:"周大人不必惊慌。当务之急是召集城中丁壮,加固城防。"

当夜,遂城县衙前广场燃起熊熊篝火。杨延昭站在高处,望着下面聚集的百姓。男女老少皆有,有的扛着锄头,有的拿着菜刀,眼中既有恐惧也有决绝。

"乡亲们!"杨延昭声音洪亮,"契丹人残暴不仁,所过之处烧杀掳掠。今日他们来犯我遂城,我们若不奋起抵抗,父母妻儿都将遭殃!"

人群中一个满脸胡茬的壮汉高喊:"杨将军,我们听你的!大不了跟契丹人拼了!"这人名叫赵大锤,是城中有名的铁匠。

"对!拼了!"众人纷纷响应,声浪一波高过一波。

杨延昭心中感动,继续道:"好!凡十六岁以上男子,皆可领取兵器。妇女老幼负责运送滚石檑木,烧水做饭。我们军民一心,必能守住遂城!"

接下来的三天,遂城内外热火朝天。杨延昭亲自指挥军民加固城墙,在城头堆满滚石檑木;赵大锤带领铁匠日夜赶制箭镞;猎户李山组织青壮练习射箭;连周县令也脱下官袍,帮忙搬运石块。

第四日清晨,北风骤然大作,天空飘起鹅毛大雪。瞭望塔上的哨兵突然吹响号角——契丹人来了!

杨延昭疾步登上城楼,只见北方地平线上,黑压压的骑兵如潮水般涌来,旌旗遮天蔽日。最前面的契丹将领身披黑甲,胯下骏马嘶鸣,正是辽国名将耶律斜轸。

"果然是他。"杨延昭握紧剑柄。耶律斜轸是契丹有名的猛将,曾多次侵扰宋境,用兵狡诈多变。

契丹大军在城外三里处扎营,很快派出一队骑兵逼近城下叫阵。那契丹将领操着生硬的汉话喊道:"城中宋军听着!我大辽五万雄兵已至,速速开城投降,可保性命!否则城破之日,鸡犬不留!"

城上守军闻言色变,有人双腿已经开始发抖。杨延昭见状,哈哈大笑:"回去告诉耶律斜轸,我大宋将士宁可战死,绝不投降!有本事就来攻城!"

那契丹将领大怒,张弓搭箭就要射向杨延昭。谁知杨延昭动作更快,抬手一箭射出,正中对方头盔红缨。契丹人惊得险些落马,慌忙拨转马头逃回本阵。

城上军民见此,士气大振,欢呼声震天响。杨延昭却面色凝重,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果然,次日拂晓,契丹大军开始攻城。数千弓箭手列阵放箭,箭矢如飞蝗般射向城头。杨延昭早有准备,命人竖起木板遮挡,伤亡不大。箭雨过后,契丹步兵推着云梯、冲车逼近城墙。

"放箭!"杨延昭一声令下,城上箭如雨下。猎户李山箭法精准,几乎箭无虚发。但契丹兵实在太多,很快就有云梯搭上城墙。

"倒火油!"杨延昭又一声令下,滚烫的火油倾泻而下,随后火箭射出,云梯瞬间变成火梯,契丹士兵惨叫着跌落。

战斗从清晨持续到黄昏,契丹人死伤数百,却始终未能攻上城头。夜幕降临后,契丹人暂时收兵,但杨延昭知道,明日攻势必定更加猛烈。

是夜,杨延昭巡视城防,发现守军已经疲惫不堪,箭矢也所剩不多。更糟的是,城墙在今日激战中多处受损,若明日契丹人集中攻击薄弱处,后果不堪设想。

"将军,我们还能守多久?"年轻的亲兵杨忠低声问道,眼中满是忧虑。

杨延昭没有立即回答。他抬头望天,北风呼啸,雪花飞舞,气温比白日更低。他伸手摸了摸城墙,发现砖石上已经结了一层薄冰。

"这天气..."杨延昭突然眼前一亮,一个大胆的想法浮现在脑海。

他立刻召集众将和城中长者,说出自己的计划:"契丹人明日必全力攻城,我们兵少城矮,硬拼不是办法。但如今天寒地冻,我观城墙已结薄冰,若能令全城军民连夜往城墙上泼水,待明日冰层加厚,契丹人便无法攀爬攻城!"

周县令愕然:"这...这能行吗?"

铁匠赵大锤却拍案叫好:"妙计!我家水缸今早都结冰了,

泼水成冰

肯定能行!"

杨延昭见众人将信将疑,坚定道:"眼下别无他法,不妨一试。传令下去,所有能走动的人,都去取水泼城!"

当夜,遂城内外灯火通明。百姓们拿出所有能盛水的器皿——木桶、铁锅、瓦罐,甚至夜壶,从井中、河中取水,然后爬上城墙,将水泼向墙面。杨延昭亲自监督,确保每一寸城墙都被水浸透。

泼水工作持续到后半夜。北风越来越猛,温度急剧下降,泼出去的水几乎瞬间就结成冰。杨延昭的手指冻得发紫,却仍然坚持在城头指挥。

"将军,您歇会儿吧。"杨忠心疼地递上一碗热汤。

杨延昭摇摇头:"不成,必须确保冰层均匀。"说着又去检查一段城墙。

天蒙蒙亮时,全城军民已经精疲力竭。杨延昭巡视一周,只见整座遂城的城墙已经变成了一座晶莹剔透的冰城,在晨光中闪闪发亮。

"成功了..."杨延昭长舒一口气,这才感到刺骨的寒意和极度的疲惫。他刚想下令让军民稍事休息,城外却响起了震天的战鼓声——契丹人又开始进攻了。

"准备迎敌!"杨延昭强打精神,登上城楼。

耶律斜轸显然对今日攻城志在必得,派出了最精锐的铁林军。这些契丹勇士身披重甲,手持利刃,呐喊着冲向城墙。然而当他们架起云梯,却发现根本无法攀爬——冰面太滑了!

一个契丹士兵好不容易爬上几步,突然脚下一滑,整个人向后栽去,连带砸倒了下面几个人。其他云梯上的情况也差不多,契丹士兵像下饺子一样纷纷跌落。

耶律斜轸见状大怒,命令冲车撞击城门。然而冲车在冰面上难以发力,加上城门也被冰层覆盖,撞击效果大打折扣。

"放箭!射死这些宋狗!"耶律斜轸咆哮道。

契丹弓箭手万箭齐发,但箭矢射在冰墙上大多滑开,难以造成有效杀伤。相反,城上守军从冰墙后安全地放箭还击,给契丹人造成不小伤亡。

战斗持续到中午,契丹人死伤惨重却毫无进展。耶律斜轸气得暴跳如雷,却无可奈何。更糟的是,天气越来越冷,契丹士兵身着铁甲,不少人已经冻得握不住兵器。

杨延昭在城楼上观察到契丹人士气低落,阵型开始混乱。他眼中精光一闪,知道反击的时机到了。

"传令,骑兵准备,随我出城杀敌!"杨延昭披挂上马,手持长枪,亲率三百精骑从南门悄然出城,绕到契丹军侧翼。

此时契丹人正为攻城不果而懊恼,完全没料到守军敢出城反击。杨延昭看准时机,大喝一声:"杀!"三百铁骑如猛虎下山,直插契丹军阵。

契丹人猝不及防,顿时大乱。杨延昭一马当先,长枪如龙,连挑数名契丹将领。耶律斜轸仓促应战,与杨延昭交手不到十合,就被刺伤手臂,险些丧命,只得下令撤军。

契丹大军丢盔弃甲,狼狈北逃。杨延昭追出十里方回,缴获军械粮草无数。遂城内外欢声雷动,百姓们涌上街头,高呼"杨将军万岁"。

战后清点,遂城守军伤亡不足百人,而契丹人死伤超过两千,被俘数百。更重要的是,耶律斜轸经此一败,再不敢轻易南犯。

一个月后,朝廷嘉奖诏书送达遂城。天使宣读道:"...杨延昭临危不惧,智勇双全,以冰城御敌,大败契丹,特擢升为保州防御使,赐金百两..."

当夜,遂城百姓自发举办庆功宴。酒过三巡,周县令举杯问道:"杨将军,当时您怎么想到泼水成冰这妙计的?"

杨延昭微微一笑:"为将者,当善用天时地利。那夜我见城砖结冰,想起幼时在老家见孩童泼水成冰嬉戏,便想到此法。其实功劳属于全城军民,若非大家齐心协力,再好的计策也难以实施。"

赵大锤哈哈大笑:"将军谦虚了!从今往后,您就是咱们的'冰城将军'!"

"冰城将军!冰城将军!"众人齐声欢呼,声震云霄。

从此,"冰城将军"杨延昭的威名传遍边关,契丹人闻风丧胆,多年不敢大举南侵。而遂城百姓每逢冬日,都会在城墙上泼水成冰,既为纪念那场奇迹般的胜利,也为警示后人:智慧与勇气,永远是最坚固的城墙。

目前还没有评论
添加一条新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表评论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