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两头闰,难得闰六月”,闰六月好不好?看老祖宗咋说

6 一笑江湖 1天前 89次点击

“三年两头闰,难得闰六月”——这句老话,近期在不少地区的朋友圈又成了热门话题。

为什么今年会遇上“闰六月”?这个罕见时间节点,究竟象征着什么?它对普通人的生活、农事和习俗,又带来了哪些特别的影响?

如今正值大暑,三伏天的热浪席卷北方。在我所处的城市,每到大暑,大家都觉得夏天仿佛进入了极致阶段。

但有趣的是,2025年恰好迎来了一个“特殊的六月”:农历中的闰六月。从历法安排来说,阴历是依据月亮的圆缺变化而定,一年少了约十来天,为了让日子与地球公转保持一致,每隔几年就加一个月,这便是“闰月”。

可是,决定到底哪一月要“加”,全靠二十四节气的“中气”规定:一年有十二个主要节气和十二个中气,只要某个月没有遇上中气,这个月就要重复一次,比如这一回,就是“闰六月”。

把时针拨回历史,每当有闰月的年份,村里的老人总是格外关注气候和庄稼。

不少流传至今的农村谚语,比如“闰六月,两头旱”、“闰六月热到哭”,道的都是人们对于酷暑、旱情的焦虑。

曾经有人说,有两个六月,必然延长炎热,也推迟了雨水进度。然而,现代科学证明,天气炎热还是降雨多少,其实更受气压、季风的影响,与闰月并无必然关系。

所以,千万别被一句“闰六月要饥荒年”吓住了,现在的农技早已有对策,干旱能灌溉,涝灾能排水,错过播种就多用良种。

尽管如此,闰六月依旧带着许多文化符号。在北方老家,人们对“晦日”尤其重视。每逢六月三十,也就是月末的“晦日”,老辈人爱全家大扫除,屋里屋外都要收拾一遍,还要讲究一个,“从里往外扫”,寓意把穷气霉气都送出去。

这天夜里,抬头看天基本寻不到月亮,人们说这是晦暗不明、需要洁净的日子。

绕回闰六月初一,南北方的风俗也各不相同。有地方规劝新人避开闰月结婚,称其为“虚月”;但也有地方觉得,这段日子其实是对子女孝敬父母的最好时机——“闰月鞋,孝父母”,许多年轻人在闰月都不忘为父母买双新鞋,祝他们一年好运。

还有些家庭会安排女儿回娘家一起吃顿“闰月饭”,增进亲情,顺便讨个团圆的吉利。

当然,民间关于闰月的禁忌也层出不穷:“闰六月,忌迁坟”,还有“不宜盖房、动土”等说法。

如果你问现在的年轻人,谁还信?答案却五花八门,有的不以为意,也有乐在其中,把这些老祖宗的讲究当做维系亲情与怀旧的理由。

总有朋友问,要不要为闰六月担忧,会不会影响种庄稼甚至婚姻喜事?其实,早已不是那个靠天吃饭的年代。大多数“闰月说法”,都只是先人们长期经验下的总结或寄托了某种心理安慰。放到今天,更像是一笔温馨的文化遗产。

马上闰六月将至。你准备如何纪念?或许可以趁机和父母喝杯茶,给他们送双新鞋;亦或者趁着这段特殊的时间,跟家乡的亲友联络感情。

而那些关于气候、禁忌的流言,倒也只当作聊天时的一缕谈资吧。毕竟,传统的意义,常常藏在习以为常的日子里,被我们轻轻重新演绎。

目前还没有评论
添加一条新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表评论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