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巾致30多人患癌?警惕芯片、功能卫生巾 纯.天然防腐、抗菌!

4 谢同学 2天前 121次点击

辛巴的卫生巾出大事了!

据新京报报道,大网红辛巴在2017年创办的

「棉密码」卫生巾

,30多人长期使用后患甲状腺癌。

经粉丝集体送检,2019到2025年生产的多个批次,都检出超高含量

硫脲

,其中一款高达

1.66%!

图片

△图片转载自新京报

目录

图片

「READING」

「硫脲」

是什么?

「棉密码

是否违法添加?

粉丝用户状况频出

「棉密码

」暗访揭秘

警惕:芯片、功能型卫生巾

警惕:纯.天然防腐、抗菌!

「硫脲」

是什么?

「硫脲」是一种中、低毒化学品,在农业中被用作「生长调节剂」,工业中用作「抗氧化剂」、「缓蚀剂」等。

「硫脲」

急性毒性并不强,但对人体长期暴露会导致较高的生物健康风险。最主要的危害是,

会影响人体对碘的吸收,引起

甲状腺疾病

图片

是否违法添加?

「硫脲」被列入《危险化学品名录》:

图片

卫生巾国标对硫脲并没有限制,制定时可能没想到有人会加这玩意儿。

但今年7月1日生效的新版《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要求》里,明确规定不得添加《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里的禁用物质,而「硫脲」恰恰就是:

图片

图片

但,禁用≠不能含有,只是不准主动添加。所以《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硫脲」的最低检出限值是1mg/kg,意思是超过这个限值就不算是意外带入,而是有意添加了!

按这个标准,「棉密码」直接超标16000多倍 …

但目前检测到的「棉密码」卫生巾,最晚的生产日期是2025年1月,那时候新版《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要求》还没有生效。

除非后续又检测到今年7月1日后生产的「棉密码」卫生巾也有大量「硫脲」,不然,判定它违法添加还有一定难度。

粉丝用户状况频出

根据《新京报》的报道,记者在一份数百位「棉密码」用户的自发统计表中发现:

1、约35%的母亲和未成年女儿长期一起使用「棉密码」,有数百例反馈各种硫脲关联症状;

2、

有30多位说得了

甲状腺癌

,还有其他与硫脲关联的症状,并晒出了多年购买的订单截图;

虽说甲状腺癌是轻度癌症,但也会转移。其中一位粉丝,就淋巴转移了12处:

图片

△图片转载自《新京报》

3、还有10例左右,说孕前使用了「棉密码」,孕后出现了

胎停、

葡萄胎

、新生儿甲亢

等问题。

图片

△图片转载自《新京报》

尽管那么多用户的症状,都和

「硫脲」引起的症状高度契合,但要证明是因为使用了「棉密码」卫生巾导致甲状腺癌,仍然不容易。

「棉密码」暗访揭秘

辛巴和「棉密码」

图片

「棉密码」号称是辛巴亲自参与研发的第一款产品。辛巴自己声称:

「一年卖5亿、10亿包」、

「每次要排队发货」、「如果棉密码都不能用,那什么卫生巾都不用用了」

有业内人士透露,累计销售超33亿。

图片

△图片转载自齐鲁晚报

「芯片」的秘密

「棉密码」多个产品都宣传卫生巾芯片使用天然成分茶多酚,主打抑菌、抗氧化。采用了一款号称99%抑菌的天然茶多酚芯片专利。

图片

△图片转载自新京报

记者以采购商名义联系了专利的源头公司,负责人说:合作的基本都是电商品牌,都要求在直播的时候做可视化实验,利用抗氧化剂和碘伏溶液的氧化还原反应,来证明卫生巾的抗氧化功能,但只靠茶多酚达不到理想的视觉效果,就会在芯片里加其他抗氧化成分。

据专家分析:很可能就是用

工业抗氧化剂

「硫脲」

替代了成本更高的茶多酚。

图片

△图片转载自新京报

「棉密码」官方账号中也发布过此类实验短视频,并宣传「提取茶叶精华、抗氧化、抑菌祛异味」。

警惕:芯片、功能性卫生巾

「硫脲」的不止「棉密码」!

「棉密码」的芯片供应商说,还给其他不少品牌卫生巾供应了类似芯片。那就是说市场上还有其他含有「硫脲」的卫生巾。

大家对带有芯片的卫生巾,要留个心眼了!特别是在直播和视频里,用卫生巾做「抗氧化试验」的,赶紧敬而远之!

怎么大品牌卫生巾就没有这些玩意儿呢?!

功能卫生巾,多是智商税

卫生巾是个同质化很严重的市场,品牌们为了提升销量、抢夺市场份额,就开发出了各种功能卫生巾,基本上就一个有用的:

液体卫生巾

确实是一个技术突破

吸量更大、更快,而且干爽、不容易变形,更透气,除了贵没啥缺点。

除此之外的其他功能卫生巾,包括什么

草药卫生巾、抑菌卫生巾、祛味卫生巾、发热卫生巾、

负离子卫生巾

、冰感卫生巾、含香卫生巾

要么没什么用,要么是智商税,有些还有害!

这是一个大话题,限于篇幅今天不多说了,下回单独写一篇。

警惕:纯.天然防腐、抗菌

为了迎合消费者对「纯.天然」的喜爱,很多商家都会宣传自家产品:不用化学的防腐剂、消毒剂,使用天然成分达到防腐、抗菌、抗氧化等功效。

凡是狂吹「纯.天然抗菌/抑菌/防腐」的,专业人士都知道不靠谱:天然成分的效果往往不强,大多都会偷偷添加化学成分。

天然不够,化学来凑

只要文案绿,韭菜割得6

为了不容易被发现,甚至还可能会使用边缘的危险成分。

老爸评测就曾经有两个案例:

1、推荐的一款「免洗洗手液」,宣称「纯植物杀菌,不含苯扎氯铵」,却偏偏被检出杀菌剂苯扎氯铵;

2、推荐的一款「手口湿巾」被爆出是「毒湿巾」,宣传「纯植物防腐」,却检出氰化物,某些氰化物也有防腐作用。

图片

苯扎氯铵,本身没什么危害,是正常的杀菌剂,只是隐瞒添加;而氰化物,就是《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禁用的有毒物质。

当时的湿巾法规,没规定不允许添加氰化物,大概也是没想到有人会加这东西。但如果是现在,按新版《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要求》,湿巾禁止使用《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里的禁用物质,那定性可能就会不一样了。

建议大家对宣传「纯植物抗菌」、「纯植物防腐」的产品,都要提高警惕,不止卫生巾!

共 5 条评论
谢同学 [楼主] 2天前
0 
最近有购买相关产品需求的尽量购买2025年7月1号以后生产的,能避很多坑。有新的标准。但是对于长度啊那些的标准还没有发布。
0 

这个玩意。之前也有报道过,是用黑心棉制造的很多细菌。

谢同学 [楼主] 2天前
0 
6,又是你
0 
牛逼
0 

现在的人都怎么了?能挣钱啥都不要了吗,卖吃的的放添加剂,卖喝的的放很活,卖蔬菜的放农药,卖肉食的给你放边角料,这个社会究竟怎么了

添加一条新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表评论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