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推广,拯救意大利歌剧的不朽作品,纳布科片段,咏叹调飞吧,展开思念的金色翅膀。

3 decca 2天前 72次点击

上次分享了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中的快给城里的大忙人让路,今天继续分享意大利作品,飞吧,乘着思念的金色翅膀。

该作品选自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的四目歌剧纳布科。

威尔第是意大利历史上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他充分吸收前辈们,例如罗西尼的优良传统,在此基础上,大规模改革意大利歌剧,让意大利歌剧再次受到重视,并保住了意大利音乐的地位。

纳布科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那时意大利民族主义新启,威尔第在歌剧中借用犹太人的故事,反应了他渴望意大利脱离哈不斯堡王朝统治的心声。

如今,飞吧乘着思念的金色翅膀以成为最有影响力的意大利作品之一,在意大利,这首歌处于第二国歌的地位。在世界各国,也常有演出。

在贴上一段关于该作品的故事。

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1813-1901)25岁时创作的第一部歌剧《奥贝托伯爵》初演获得成功,剧院约他再写三部歌剧。正当他在创作上春风得意之际,不幸事件接踵而至。先是他的一对小儿女相继夭折;接着,与他结婚4年的妻子又去世;同年(1840年),威尔第的第二部歌剧《一日为王》初演惨遭失败。在痛失亲人和事业受挫的双重打击下,威尔第完全失去创作的信心。

一天,斯卡拉大剧院经理硬把一个脚本塞到威尔第的衣袋里,建议他带回家去读一读。威尔第在很多年之后回忆道:

“我回到家,狠狠地把手稿往书桌上一扔。稿本落下时,摊开了。我漫不经心地扫了一眼,读到最后一句:‘飞吧,思念,展开金色的翅膀……’,我不由自主地看了下去。诗句深深打动了我。我迫不及待地看了一段又一段。合上稿本,上床睡觉,可是哪里睡得着呢!我披衣起床,拿过脚本读了一遍又一遍……”

这个脚本稿就是《纳布科》,又名《尼布甲尼撒》。故事发生在纪元前568年。巴比伦国王纳布科率军进犯耶路撒冷,打败了希伯来人,把大批希伯来人放逐到巴比伦后,又率

军出征。他的亲信女奴阿碧伽莱乘机篡夺了王位,宣布处决所有被囚禁的希伯来人。纳布科闻讯立即回师,阿碧伽莱自杀了,临终前请求纳布科成全公主奈娜和希伯来青年伊斯梅尔的婚姻。

19世纪40年代,意大利正处于民族复兴运动高涨时期,全国各地掀起摆脱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革命浪潮。因此,《纳布科》这段被奴役民族的历史激发了威尔第的创作热情。很快,歌剧写成,风格雄浑,气势磅礴,充满着同暴政作斗争的英雄气概。希伯来人被巴比伦人囚禁的情节成为意大利渴望独立的象征。歌剧在1842年3月9日首演时,观众把《纳布科》看作是反对奥地利暴政的号召。这特别明显地表现在第三幕的合唱曲《飞吧,思念,展开金色的翅膀》中,被奴役的希伯来人怀念故国、思念家园的心情格外引起当时意大利人民的共鸣,所以在歌剧首演后引起强烈反响,被当作革命歌曲迅速传遍全意大利。

威尔第后来的歌剧,如《弄臣》《茶花女》《阿依达》《奥赛罗》等,其成就远远盖过《纳布科》,以致《纳布科》后来很少上演,但唯有其中的《飞吧,思念,展开金色的翅膀》一曲一直被作为合唱经典曲目在世界各国音乐会上演出。

1901年1月27日,这位伟大的作曲家与世长辞。意大利以民族英雄的规格为他举行葬礼。当成千上万人扶送他的灵柩去墓地时,送葬队伍一路唱的就是:“飞吧,思念,展开金色的翅膀……”

贴上歌词,这个版本是能配合歌曲唱出来的。它是我见过最贴合原文,且文字优美的版本

飞吧,思念,展开金色翅膀,

快飞翔,飞过平原,飞过山冈,

远方有我最熟悉的家园,

那里风光令人醉,常飘香。

飞向那约旦河捎去问候,

去凭吊锡安山上破败的庙堂。

我的故国,你美丽而不幸,

经历多少悲和欢,最难忘。

为什么先知者金色的竖琴,

悬挂在柳树上默默不响?

唱一唱梦魂中家乡歌谣,

一想起旧岁月痛断肠。

我们在苦难中强忍悲伤,

我们在黑暗中藏着梦想。

啊,耶和华,赐给我们力量,

能支撑到最后见天光,

能支撑到最后见天光,

能支撑到最后见天光,

见天光,见天光……


共 2 条评论
decca [楼主] 2天前
0 
在apple music和YouTube可以听到完整版歌剧。歌剧的序曲中也使用了这首歌曲的部分旋律。至于序曲为什么要写成这样,我相信你应该能想到。
decca [楼主] 2天前
0 
中央交响乐团也有该歌曲的录音,但其中文歌词翻译改动太多,不符合意大利文原文,我就不放上来了。
添加一条新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表评论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