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愿你此生无遗憾 19小时前 104次点击
水浒传第一回到底传达了些什么信息?
原创
说点儿有趣的事 链接
说点儿有趣的事 链接
2025年04月11日 11:16
四川
一本书、一篇文章,甚至是一段落文字,通常其开头都表达了其中心主旨,那么
我们在看
《水浒传》
的朋友们都知道
本书第一回的
标题
为:“张天师祈
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
中文右双引号, 中文句号
我们从这一回的标题中便能知道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张天师对付瘟疫,第二件事是由一个姓洪的太尉放走了妖魔,也就是我们知道的水浒传中的梁山108将。
当然,我们这么说,好多人会觉得是一句废话,但是如果你看过水浒的第一回,就能知道,这两件事其实是贯穿整本书的中心标题,因为水浒的故事就源于这两件事。
当然这两句话其实要传递出的信息还不够。那么必须还要补充一点,其实水浒第一回的中心主旨出现在了第二回的开头,也是对这回标题的补充,第二回开头中有句证诗:“千古幽扃一旦开,天罡地煞出泉台。自来无事多生事,本为禳灾却惹灾。社稷从今云扰扰,兵戈到处闹垓垓。高俅奸佞虽堪恨,洪信从今酿祸胎。”
好了,我们就依照本句诗再结合水浒传第一回的内容慢慢剖析,水浒的第一回传达了巨多的信息。
第一点,水浒的第一回可以说已经概括了全书的中心内容,我们读本回标题以及第二回这句诗我们就能知道,全书的故事其实就是围绕这被洪太尉误放走的魔头们以及这个奸佞高俅之间发生的故事。
全书除了第一回,其他九十九回都是讲述的宋徽宗时期的故事,而只有这第一回的故事所发生时期乃是宋仁宗时期,于是从此我们能够知道这第一回有着相当的独立性。
我们如果了解过北宋的历史,知道这位宋仁宗,也就是赵祯,其实这一时期算是北宋国力最为鼎盛的时期,其经济繁荣,科学技术也得到较大发展,如沈括老师的
《梦溪笔谈》
、贾宪的《九章算经细草》都是这一时期问世。
但是在水浒的第一回中的开头便写仁宗时期京师瘟疫横行,由此造成民不聊生。我查资料,你别说,宋仁宗时期确实发生过瘟疫,而且更是北宋九位皇帝中发生瘟疫等自然灾害最多的时期,那么对于一位古代封建时期的皇帝来说,如何对付瘟疫?
当然有很多办法,除了命宫中太医研制抗疫药方外,这位仁宗皇帝更是打开国库出钱赈济灾民,甚至以身作则减少自己的用度开销以求上天恩求,如在1054年的汴京大疫中,宋仁宗把宫中名贵中药材“通天犀”(犀牛角粉)拿出来救济百姓。
所以,从这来看,水浒传中的一回开头瘟疫横行倒是符合历史情况的,而对于瘟疫肆虐而言,除了人为,还要祈求上天,于是整本书的引子便出来了,于是名臣范仲淹道:“目今天灾盛行,军民涂炭,日夕不能聊生。以臣愚意,要禳此灾,可宣嗣汉天师星夜临朝,就京师禁院,修设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奏闻上帝,可以禳保民间瘟疫。”
而宋仁宗便让一个叫洪信之人前往江西龙虎山请张天师下山拯救黎明百姓。这便是第一回标题头一句话:张天师祈禳瘟疫。这一点除了引出整本书的故事外,也暗含一个信息,洪信此人此次前去龙虎山必定会引出一段祸事,也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说的第二点——洪太尉误走妖魔。
第二点,洪太尉这个人到底是什么人?偏偏就是他放走了这108魔头?我们先说,这洪信绝壁是个“草包”,当然也不是啥忠心不二的忠臣。从第一回他误放走妖魔后回到朝中对此事只字不提外便能看出,此人除了是个草包外也毫无责任心可言。当然安排这种人误放走魔头推动整本书发展再好不过了。
其次,洪信这人刚愎自用,换句话说当官老爷当久了,身上全是“鱼肉百姓”的“气质”,洪信问:“这是什么殿?”住持说:“这是大唐洞玄国师封锁魔王的,每一代天师都要加一道封皮,使子子孙孙不得妄开。”洪信说:“我要看看魔王是什么模样。”住持慌忙说:“太尉,这殿绝不能开。”太尉动了怒,说:“你们不让我看,回到朝廷,我就向皇上说你们违背圣旨,不让我见天师,假称镇锁魔王,妖言惑众,把你们都充军到边远军州受苦!”。
如此草包加刚愎自用的人,焉能不闯下大祸?于是洪信叫来几个火工道人,几锄头便将这七十二地煞、三十六天罡放了出来,而后被吓得是目瞪口呆,收拾收拾包袱便下了山。
再说一点,还能体现出这洪信是个草包无二了,也能看出上龙虎山寻天师如此重要的任务这仁宗居然派如此之人上去,也能想到洪信此人平时有多会拍马屁,但是怕马屁却掩盖不了自己实际是草包的事实。
这洪信上了龙虎山后三清殿后,住持让他自己心要诚自己一人上山请天师,而这人一开始还装模做样的倒像那么回事,一大早沐浴更衣穿了布衣麻鞋,吃了素斋,提着香炉便向山上走去,可惜没走多久,这洪信就觉得腿脚酸软,心里已经不快。这张天师其实早已看出此人不诚心又是个草包了,于是安排了一只老虎和一条大蛇来试探洪信,结果这草包果真被吓得半死,更是气愤着回头要找这些让他上山的道士们算账。
而后这洪信更是认不出骑着黄牛小童模样的张天师,更是无礼道:“小孩哪里来,认识我吗?”。可见,如此草包之人而后闯祸是必然的事情,而决定让此人前来完成如此重要的任务,可见书中的仁宗皇帝做了多么错误的一个决定。
好了,综上两点,我们总结出几点信息,一是这仁宗过后,而后的宋朝便开始走下坡路了,而就是因为书中被这洪信所放走的108个魔头所致,我们知道仁宗公元1063年死去到徽宗的公元1100年即位,短短的37年间就经历了三个皇帝:英宗、神宗、哲宗。而北宋的政治逐渐开始动荡,再加上徽宗时期为了夺回燕云十六州联合金朝做了几个脑热的决定后,其实书中放走的108个魔头的事情早已暗示了北宋离灭亡不远了。
二是,本书第一回再加上第二回开头的诗,也暗示了水浒传本书最后的故事走向,一定是有奸臣当道,一定是有兵戈相见,一定是有瘟疫横行,你看水浒全书,最终的108将不正是被高俅蔡京等奸臣所害,最终结束了全书故事。
但是还有重要的一点,全书暗线明线交织,实为经典,看似是108个魔头降世为害人间,却最终成为帮助宋廷立下汗马功劳的108个将领,看似危害人间却最终被人所害,实乃极致的讽刺手法。还有古典小说少不了奇幻魔幻加上妖魔鬼怪的传统写法,第一回的故事也奠定了整本水浒传的“神话”风格,不然后面什么天降石碑排座次,什么张顺成神,什么公孙胜乔道清斗法等等都太抽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