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愿你此生无遗憾 3小时前 35次点击
水浒传中的第二回有何深意?一切的一切都是玩球害的!
原创
说点儿有趣的事 链接
说点儿有趣的事 链接
2025年04月14日 11:36
四川
前言
我们知道水浒传中的第一回对于整本书非常重要,而我要说,水浒传的第二回与第一回相比,其重要性也是不遑多让。
我们看过水浒传第二回的朋友们知道,本回总结下来,其实就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高俅的发迹史。第二件事:王进弃官出逃。第三件事:史家庄和少华山的事。
那么为何说这一回含有深意?就是因为这三件事的相互关系。看似全章回明亮亮的在写这三件事,实际上暗中在表达整本书所要表达的中心观点,那就是——如此腐败的北宋,后面焉能不亡?
如果我们把以上所说的三件事结合书中本回所写的内容再简单总结下,其实本回也就是描绘了两件事,即北宋的庙堂与江湖,高俅王进可以代表北宋此时的朝堂,而史家庄与少华山可以代表书中的江湖。
其实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而后的水浒传的故事不就是朝堂与江湖的那点事情嘛?就拿梁山的108个好汉来说,其中的成分也可以简单的划分为士官与平头百姓。
你看其中被迫上到梁山的士官阶级们像不像第二回被迫出逃的王进,你再看其中被迫上到梁山的平头百姓或者江河土匪们像不像第二回中的史家庄与少华山?
所以说,第二回看似明面在描写这三件事,实则暗地里在处理朝堂与江湖的关系,这种明暗手法又用在了第二回,而第二回让人感觉是在承接重要的第一回,看似轻描淡写,实则相当重要,更是比第一回进一步的交代了整本书的整体基调,看似什么都没说,其实内中深意是什么都说了.......也就是刚刚前文所说表达的。
如果你不信,那就继续往下看。
正文
一
那么我们就先说这回的第一件事,各位看官你看到底是不是这么回事。本回第一件事:高俅的发迹史。首先,发迹一词要用在一个人身上,那么就说明这人以往十分落魄,没错,书中交代了,高俅就是一个落魄户子弟。其次,一个人要发迹了,还不是赚点小钱安居乐业这种情况,这种情况还配不上发迹一词,而发迹指的是完全与以往的境况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书中的高俅就是这样。那么高俅如何发迹的?我只能说这高俅狗屎运太好。
当然,一个人要真正发迹起来,不可能靠点狗屎运就能飞黄腾达的,就算是富含曲折情节的小说也要铺垫一下内在逻辑,简单说,总要有点能踩到狗屎的本事吧?没错,水浒传咋个说都是名著,这点可不能忽略,于是这高俅的人物设定中,他有一项超群绝伦的本事,那就是球踢得好。
你可能要说了,那时是个啥时代,还踢球?各位看官,你就错了,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国算是球类运动的发源地,在古代,踢球也就是“蹴鞠”,早在我国古代战国时期,“蹴鞠”一词就出现了,《战国策》中记载:“临淄之中七万户……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可见在那个时候,“蹴鞠”就已经是民间百姓丰富文化娱乐活动中的一种了,而到了唐宋时期,“蹴鞠”活动更加火爆,甚至出现如现代足球中位置分工的踢法,可见古人一样会玩。而在宋代,不仅民间踢,皇宫贵族们一样踢。
因此,高俅的这项本事是他而后发迹的重要原因。你可能要问了,咋个的?高俅同学未必在当地办了“蹴鞠”培训班,成大老板了?你这样想,那就未必把我们的高俅同学想低端了,人家高俅的发迹,比当大老板还牛皮。甚至说,整本水浒传最后梁山很多人的结局都是被这“玩球”所害!一切的一切都怪这高俅会“玩球”。
没错,因为“玩球”,我们的高俅同学开始发迹了,换句话说,开始踩狗屎走狗屎运了......因为书中除了高俅同学会“玩球”以外,还有一个人喜欢这项运动,这个人就是北宋的端王爷,也就是我们日后的宋徽宗赵佶同学,看来赵佶同学真是文武双全,除了画画写字外,一样热衷于体育运动,真好!好了,正因为赵佶喜欢蹴鞠,这高俅在为驸马爷送东西到端王府时正巧就遇见了赵佶同学在“玩球”。(由于篇幅关系,就不再阐述这高球如何到的驸马府做事了....其实也是因为他会“玩”。以后专写一篇高俅篇。)
活该这高俅发迹,这赵佶同学“玩球”功夫可能不到家,没接到的球刚好就落在了一旁观看的高俅旁,这高俅壮起胆子,一个“鸳鸯拐”的高技术专业动作便使了出来,这下便博得了赵佶同学的欢心。
于是赵佶将这高俅收到自己的内府做事,后来这高球是狗屎云他妈给狗屎运开门——狗屎运到家了。这端王赵佶居然鬼使神差的又当了皇帝,于是抬举这高俅让其做了太尉,这高俅与以往比简直算是飞黄腾达了!
二
好了,我们再说第二件事,王进弃官出逃。王进为何要弃官出逃?还不是因为这高俅害的。这高俅发迹了,当了太尉,而此时身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的王进,其父亲曾得罪过高俅,于是在王进生病没来上班时,这高俅便开始给王进穿小鞋了,于是下令对王进脊杖一番,打得王进是苦不堪言,可见,王进同学日后的日子不好过了,于是思量一番,带着自己的母亲悄悄逃走,而高俅得知后大怒便押下文书令各州府捉拿王进母子二人。
从这里来看,王进被高俅穿了小鞋二话不说便选择弃官带着母亲逃跑,可见这高俅的品行人格十分恶劣,再加上还要追拿这王进,可见此人心胸肚量十分狭窄,而这样的人一旦得势再掌握了巨大的权力后,你想,这朝堂焉有正义有本事之人?
我们知道,而后还有位同样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同学,也是深受这高俅所害,落得个家破人亡,最终落得梁山为寇的结局,而我们再想想,除了王进,除了后面这位同学,八十万禁军教头算是相当具有本事之人,但在高俅眼里,不过是蝼蚁,我想整你就整你,这样的朝堂还有什么忠义正直可言?
于是王进算是聪明人,选择避其锋芒,我惹不起总躲得起吧?而后面这位同学却不明白此道理,一次次抱有幻想,而后他的经历各位看官也看到了。
但是我们再想想,这两位禁军教头之后,还会有新的禁军教头,有这两位前任的前车之鉴,后面的禁军教头会怎么做?久而久之,这禁军教头能有有本事之人?还不都成阿谀奉承之徒了?要不然王进就是你的下场?
再想想,朝堂之上都是这样的人,这北宋焉能不亡?从后面书中的许多例子中,我们也看到了,比如杨志同学,他最有发言权,都是被这“玩球”所害啊!
三
我们要说这第三件事了,前两件事好像都在说北宋的朝堂之事,可见朝堂有高俅这等人存在并不好过,但是江湖就好过了吗?从书中的王进出逃来到了史家庄后,书中的江湖画卷便慢慢展现在我们眼前。
代表民间百姓的史家庄少庄主史进同学,一心却向往江湖,于是后面和身为土匪的少华山三人往来密切,最终落得家产散尽,真正流落江湖了。于是这回描写史进和少华山的事情有何深意?我认为就是想表达,除了朝堂中的忠奸不分外,江湖的民匪更是混乱,民与匪的身份转化不过是一瞬间的事情。
这种一瞬间百姓成为土匪的类型可以总结成四类:一种是迷惑型,如史进同学;一种是来源不明型,像少华山上的朱武三人,我相信以这三人在书中的表现,以往也大概率也是平民百姓,只不过如同这史进同学一般,因为一些事情便就成了匪。再一种便是半自愿半被迫型,如我们的宋公明哥哥,好端端的府衙文书,就要和已经成为了山匪的晁盖等人来往,一不小心就惹出人命,开始自己走上黑社会大哥的道路。再一种便是自愿型,如晁盖同学,好端端的良民不当,就要和吴用等人一起劫取生辰纲,自愿成为啸聚山林的土匪。
四
这种朝堂忠奸不分,江湖民匪混乱的北宋世道,北宋焉有不灭亡之道理?
这里还要补充一点,我认为水浒传写得好的一点,就是其中明暗线随时交织,看似描写明线,其实在表达暗线,而后暗线又成为了明线,这写作手法实在太牛。
如本篇的标题,我说水浒的故事一切一切都是“玩球”所害,看似书中这高俅害了很多人,就是因为其发迹是因为“玩球”,但其中的暗线深意不就是表达当时以宋徽宗为代表的朝堂之人们的堕落吗?
因为会“玩球”,高俅这等人居然就可以“登堂入室”,那如果一个比高俅还要坏还要“草包”之人如果更能向赵佶投其所好,那岂不是更能“只手遮天”、危害北宋?这北宋焉能不亡?比如书中多次描写的“花石纲”。哎?蔡京老师你站起来干嘛?我全篇可都没说你啊,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