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青山常在 2年前 163次点击
1.《三国志》、《晋书》中提及的毌丘姓人物们,列个名单:毌guàn丘俭、毌丘兴、毌丘秀、毌丘重、毌丘长、毌丘毅、毌丘甸、毌丘宗、毌丘奥、毌丘邈miǎo、毌丘氏。其中毌丘长出现的时间点较早,而在后世知名度较高者还属毌丘俭。“又安丘男子毌丘长与母俱行市,道遇醉客辱其母,长杀之而亡,安丘追踪于胶东得之”——《后汉书·吴祐传》【毌丘长,出现在吴祐的传记中,应为汉桓帝时期的人物,他为母报仇后远走胶东,彼时崇尚血亲复仇,所以吴祐给了他延续子嗣的机会】“毌丘俭字仲恭,河东闻喜人也”——《三国志·毌丘俭传》【毌丘俭,魏国的一员宿将,曾远征辽东,官至扬州都督并加官镇东大将军,最知名的事迹的淮南二叛】“领太守毌丘兴到官,内抚吏民,外怀羌、胡,卒使柔附,为官效用”——《三国志·毌丘俭传》注解【毌丘兴,毌丘俭之父,在魏国官至武威太守,他在河右地区也有一定名气,赴任时曹操还嘱咐过他】“比至慎县,左右人兵稍弃俭去,俭独与小弟秀及孙重藏水边草中”——《三国志·毌丘俭传》【毌丘秀,毌丘俭的弟弟,毌丘俭兵败后他和毌丘俭之孙毌丘重躲过一劫,远走吴国】“俭子甸为治书侍御史,先时知俭谋将发,私出将家属逃走新安灵山上”——《三国志·毌丘俭传》【毌丘甸,毌丘俭之子,在毌丘俭起兵前就带着家属隐匿于山中,但事后还是被清算了。他的兄弟毌丘宗与另外三人被送入吴国】“顷之,大将军何进遣都尉毌丘毅诣丹杨募兵,先主与俱行,至下邳遇贼,力战有功,除为下密丞”——《三国志·先主传》【毌丘毅,受何进派遣到丹阳招募兵马,刘备也参与了此次募兵行动,让毌丘毅有机会留名史册】“李雄将李寿寇巴东、建平,监军毌丘奥、太守杨谦退归宜都”——《晋书·成帝纪》【毌丘奥,毌丘宗之子,毌丘俭的孙辈,在西晋官至巴东监军、益州刺史】“澄使司马毌丘邈讨之,为遂所败”——《晋书·王戎传》【毌丘邈,西晋时期的人物,奉命征讨袁遂反而被其击败】“是时,沛国刘仲武先娶毌丘氏,生子正舒、正则二人”——《晋书·礼志》【毌丘氏,也是毌丘俭的孙辈,嫁给了刘仲武】
2.《三国志》中提及的侯姓人物们,列个名单:侯谐、侯成、侯音、侯选、侯武阳、侯览、侯氏(侯太守)。其中在知名度较高者的当属侯览、侯成,时间往前推移些还有东汉大司徒侯霸,以及汉安帝时期那个与他重名的护羌校尉侯霸。“冬十月,屠彭城,获其相侯谐”——《三国志·武帝纪》【侯谐,汉末时期的彭城相,在曹操攻打吕布的过程中彭城受到了重点照顾,侯谐也被其擒获】“初,布骑将侯成遣客牧马十五匹,客悉驱马去,向沛城,欲归刘备”——《三国志·张邈传》注解【侯成,原本是吕布部将,因为举办宴会触犯了吕布的禁酒令,导致两人离心,侯成、宋宪、魏续等人就绑了陈宫出降曹操】“侯音以宛叛,略傍县众数千人,仁率诸军攻破音,斩其首,还屯樊,即拜征南将军”——《三国志·曹仁传》【侯音,原本是曹魏的宛城守将,挑了个好时候要兴兵响应正在攻打襄樊的关羽,但是被曹仁收拾了】“建安十六年,超与关中诸将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杨秋、韩遂等,凡十部,俱反,其众十万,同据河、潼,建列营陈”——《三国志·马超传》注解【候选,参与渭南之战的关中诸将之一,兵败之后先投奔了张鲁,在张鲁降曹时一并投降了曹操】“时先年二十馀,与同郡侯武阳相随”——《三国志·管宁传》注解【侯武阳,汉末白波贼作乱时,他与焦先一起到扬州避难,建安年间他们才考虑返回河东故里,不过两人最终还是走散了】“有姿仪,大音声,侯太守器之,以女妻焉,遣诣涿郡卢植读经”——《三国志·公孙瓒传》【侯氏,汉末辽西太守,他很器重公孙瓒,还把女儿嫁给了他,不只是因为公孙瓒样貌出色嗓门很大,也是看好公孙瓒处理事务时从无错漏的记忆力】“侯览者,山阳防东人。桓帝初为中常侍,以佞猾进,倚埶贪放,受纳货遗以巨万计”——《后汉书·宦者列传》【侯览,汉桓帝时期的宦官,没有“五侯”那么知名,但他的同族们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而且受贿数额巨大,他与张俭的矛盾也是党锢之祸的导火索之一】
3.《三国志》、《华阳国志》中的常姓人物们,列个名单:常林、常播、常伯先、常峕shí、常静、常房、常璩qú、常忌、常播、常勖xù、常洽、常彫diāo、常俱。案《华阳国志》,江州、枳、江原都有常姓大族存在,尤其蜀郡江原常氏,有诸多人物留名史册。“常林字伯槐,河内温人也”——《三国志·常林传》【常林,饱学之士且德高望重,他是司马懿的同乡先辈,所以司马懿对他颇为恭敬,常林在魏国官至太常,朝臣们想推举他担任三公,但是被常林称病拒绝了】“年七岁,有父党造门,问林:‘伯先在否?汝何不拜!’”——《三国志·常林传》【常伯先,常林之父,有个人登门拜访时直呼其字,也因此留名于史】“子峕嗣,为泰山太守,坐法诛。峕弟静绍封”——《三国志·常林传》【常峕、常静,两人都是常林之子,常峕官至泰山太守,但因为处罚法律被杀,常静则继嗣】“常播字文平,蜀郡江原人也”——《三国志·杨戏传》注解【常播,在季汉阵营任职,为了替被诬陷的县长朱游辩解,他辗转三所监狱足足被关了两年,就这样也没能把他屈打成招】“初,益州从事常房行部,闻褒将有异志,收其主簿案问,杀之”——《三国志·后主传》注解【常房,曾任益州从事,奉命去调查牂牁太守朱褒,反而被朱褒诬陷有反意】“晋永和三年,蜀史常璩说蜀长老云:‘陈寿尝为瞻吏,为瞻所辱,故因此事归恶黄皓,而云瞻不能匡矫也。’”——《三国志·诸葛亮传》注解【常璩,蜀郡江原人士,诸多常姓人们能留下记载都要感谢他的著作《华阳国志》】“宪荐蜀郡常忌、杜轸、寿良、巴西陈寿、南郡高轨、南阳吕雅、许国、江夏费恭、琅邪诸葛京、汝南陈裕,即皆叙用,咸显於世”——《三国志·霍峻传》注解【常忌,安贫乐道之辈,年轻时与常勖齐名,并且以至孝著称】“常洽,字茂尼,江原人也”——《华阳国志》【常洽,在汉末时期历任荆州刺史、京兆尹、侍中、长水校尉,李郭之乱中护卫天子左右,也因此遇害】“三月,曹仁遣将军常彫等,以兵五千,乘油船,晨渡濡须中州”——《三国志·吴主传》【常彫,魏国将军,奉命攻打濡须,被朱桓击败】“贼帅黄乱、常俱等出其部伍,以充兵役”——《三国志·钟离牧传》【常俱,江东地方贼寇,被钟离牧收拾了】“常勖,字修业,蜀郡江原人也”——《华阳国志》【常勖,同样是在季汉效力的江原人士,钟会伐蜀一役中坚守城池,直到刘禅下令后才投降】
4.《三国志》、《后汉书》中提及的审姓人物们,列个名单:审配、审荣、审固、审德、审忠。其中知名度最高的自然是审配,汉末留名史册的审姓人物寥寥无几,案《华阳国志》南安县有审姓大族存在,不过没有相关事迹。“时连有灾异,郎中梁人审忠以为朱瑀等罪恶所感,乃上书曰”——《后汉书·宦者列传》【审忠,汉灵帝刘宏时期的郎官,他将天下的灾异之事与宦官联系在一起,上书建议刘宏处理朱瑀等人,他的奏章没有得到回应,倒是宦官们被除掉后他还被三公府征辟】“审配以许攸家不法,收其妻子,攸怒叛绍;颜良、文丑临阵授首;田丰以谏见诛:皆如彧所策”——《三国志·荀彧传》【审配,袁绍安排审配、逢纪统领军事,田丰、荀谌、许攸则是谋主,官渡一役中审配负责留守邺城。由于审配在彼时抓捕了许攸的妻子、儿子,导致许攸一怒之下叛出袁绍阵营。审配对于袁绍颇为忠心,哪怕曹操大军围城他也坚守到了最后一刻,拒绝投降后被杀】“八月,审配兄子荣夜开所守城东门内兵”——《三国志·武帝纪》【审荣,审配守邺城的意志很坚定,但给他致命一击的却是自己这个侄子审荣,至于审氏宗族在彼时家资也十分殷实,曹操查抄时收获了数以万计的财物】“同郡审固、陈留卫恂本皆出自兵伍,俊资拔奖致,咸作佳士;后固历位郡守,恂御史、县令,其明鉴行义多此类也”——《三国志·杨俊传》【审固,审配是魏郡人士,而审固是河内人士,他们之间应该没什么关联。审固出身于兵伍,获得杨俊赏识后被提拔,最终官至郡守,也作为杨俊慧眼识珠的一个例子】“吴将审德屯皖,休击破之,斩德首,吴将韩综、翟丹等前后率众诣休降”——《三国志·曹休传》【审德,吴国将领,负责屯守皖城,在他被曹休击杀后,韩综、翟丹等人相继投降】
5.《三国志》、《后汉书》、《晋书》中的牵姓人物们,列个名单:牵招、牵嘉、牵弘、牵秀、牵颢hào、牵腾。有几人干脆是一家子,“牵”这个姓氏就挺少见的,在史书中留下记载者更是寥寥无几,能翻出几个人来颇为不易。“自臣受任,志竭愚钝,实赖兖州刺史牵颢之清猛,中郎将宗资之信义,得承节度,幸无咎誉。今猾贼就灭,太山略平,复闻群羌并皆反逆”——《后汉书·皇甫规传》【牵颢,东汉兖州刺史,彼时名将皇甫规在讨论羌人叛乱事宜时,就在上疏中提到了牵颢、宗资在平定叛乱的过程中出力不少,这也是牵唯一一次在史料中被提及,哪怕他已经官至兖州刺史了】“牵招字子经,安平观津人也”——《三国志·牵招传》【牵招,年少时就与刘备关系极好,两人结为刎颈之交,但是他没有随刘备一起征战四方,先是随着老师乐隐求学,在袁绍阵营兜了一圈后转而为曹操效力。主要活动范围都在边境,常年与鲜卑、乌桓打交道,在边境声名远扬】“嘉与晋司徒李胤同母,早卒”——《三国志·牵招传》【牵嘉,牵招之子,在牵招逝世后袭爵,至于“与晋司徒李胤同母”应该是李胤之母改嫁给了牵招】“牵秀,字成叔,武邑观津人也”——《晋书·牵秀传》【牵秀,牵嘉之子,贾谧的“二十四友”之一,他和王恺素来有嫌隙,还遭到王恺诬陷,后来在镇守关中期间被部下杀害】“艾果遣其参军牵弘自之郡,弘问轸前守所在,轸正色对曰:‘前守达去就之机,辄自出官舍以俟君子。’弘器之,命复为功曹,轸固辞”——《晋书·良吏传》【牵弘,也是牵招之子,其兄牵嘉早早逝去,牵弘在曹魏、西晋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参与了钟会伐蜀一役,就是他镇守边境时没有父亲牵招那样备受好评,还被秃发树机能击杀】“戊辰,冠军将军赵胤遣将甘苗讨祖约于历阳,败之,约奔于石勒,其将牵腾帅众降”——《晋书·成帝纪》【牵腾,出场时间比较晚,活跃于晋成帝司马衍时期,就捎带提一下】
6.《三国志》、《后汉书》中的宣姓人物们,列个名单:宣隆、宣璠fán、宣靖、宣褒、宣酆fēng。“宣”这个姓氏也颇为罕见,时间点再往前一些倒是有个宣秉官至司隶校尉,就是不知有哪些会是他的后人。“诸葛诞创造凶乱,主簿宣隆、部曲督秦絜秉节守义,临事固争,为诞所杀,所谓无比干之亲而受其戮者”——《三国志·高贵乡公纪》【宣隆,曹芳时期才登上,他和秦絜应该都是诸葛诞的部属,淮南三叛时与诸葛诞持不同意见,这才被诸葛诞处死,事迹类似的还有蒋班、焦彝,但他们并不被认为是忠义之士】“冬,天子东还雒阳,傕、汜追上到曹阳,虏掠乘舆辎重,杀光禄勋邓渊、廷尉宣璠、少府田邠等数十人”——《后汉书·五行志》【宣璠,汉末时期担任廷尉,董卓曾经借他的手罢免了司徒杨彪,在彼时宣璠已经官至司隶校尉,他上书朝廷有天下有灾异发生,按照惯例有天灾人祸都要三公级别的官员来背锅,杨彪就是因此被免官的。李郭之乱中有诸多朝臣丧命,当时命丧于战乱的那一批朝廷重臣里就有宣璠】“司空宣酆免,长乐卫尉王畅为司空”——《后汉书·灵帝纪》【宣酆,这位在汉桓帝刘志时期就已经是光禄勋了,并且在汉桓帝时期迁任司空,到了汉灵帝刘宏时期才被免官,《后汉书·桓帝纪》中也记载了他是汝南人士】“田林、张隐、刘表、薛郁、王访、刘祗、宣靖、公绪恭为‘八顾’”——《后汉书·党锢列传》【宣靖,在东汉名士互相标榜的风气下,他名列于“八顾”之一,不过他没有出现在郭泰、范滂那一批“八顾”里,这也是他仅有的记载了】“朱楷、田槃、疏耽、薛敦、宋布、唐龙、嬴咨、宣褒为‘八及’”——《后汉书·党锢列传》【宣褒,和宣靖类似,只是他名列于“八及”,同样是没什么相关记载】
8.《三国志》、《后汉书》、《晋书》中的边姓人物们,列个名单:边章、边让、边韶sháo、边凤、边洪(鸿)、边邈miǎo、边洪(宣城)。其中在后世知名度较高的自然是边让、边章,而陈留边氏在汉末时期也颇具名气。
“湟中义从胡北宫伯玉与先零羌叛,以金城人边章、韩遂为军帅,攻杀护羌校尉伶征、金城太守陈懿”——《后汉书·灵帝纪》
【边章,或者边允,为了逃避朝廷的追捕,边允改名为边章,韩约改名为韩遂,这才是后人们熟悉的那两个名字。边章、韩遂本身在凉州都有一定名气,也都被迫加入了凉州叛军,他们在凉州掀起了一场巨大的风浪,不过边章在韩遂发动兵变遇害】
“边让字文礼,陈留浚仪人也”——《后汉书·文苑列传》
【边让,汉末时期的陈留名士,他和边韶都是陈留浚仪人,边凤也同为陈留人士,由此推测边氏家族在陈留颇具名望。边让年轻时就有一定才名,名士郭泰对于他的未来并不看好。虽然边让在大将军何进那备受重视,但是在曹操那就不是一个待遇了,边让遭遇同乡诬陷被曹操下令处死】
“边韶字孝先,陈留浚仪人也”——《后汉书·文苑列传》
【边韶,他和边让同样擅长属文,不过他主要活跃于汉桓帝时期。他教授了数百名学生,当学生们嘲弄他昼眠的爱好时,边韶还以自己的辩才反驳了他们。边韶最终官至尚书令,留有十五篇著作】
“先是陈留边凤为京兆尹,亦有能名,郡人为之语曰:‘前有赵张三王,后有边延二君。’”——《后汉书·延笃传》
【边凤,汉桓帝时期的京兆尹,他和延笃在彼时都深得百姓爱戴,所以留有赞语“前有赵、张、三王,后有边延二君”。顺便提一句,延笃还曾与边韶一起在东观任职】
“妫览、戴员亲近边洪等,数为翊所困,常欲叛逆,因吴主出征,遂其奸计”——《三国志·孙韶传》注解
【边洪,或者边鸿,他和妫览、戴员等人本来都是孙翊的亲信,但在孙翊屡次斥责中心生反意,几人合谋杀害了孙翊,后来被孙翊的夫人徐氏解决】
“匹磾闻此,私怀顾望,留停荣邵,欲遣前兼鸿胪边邈奉使诣保,惧澹独南,言其此事,遂不许引路”——《晋书·刘琨传》
【边邈,出现在刘琨的传记中,在史书中也仅此一笔】
“宣城边洪以四月中就友卜家中安否”——《晋书·艺术传》
【边洪,这是他在永嘉末的事迹,也许生于三国时期】
9.《三国志》、《后汉书》、《晋书》中的邵姓人物们,列个名单:邵瑁mào、邵悌tì、邵登、邵畴chóu、邵南、邵凯、邵攀、邵续、邵乘。这里边唯独邵续在晋书中立传,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被一笔带过,他们的经历未必不精彩,但后人无从得见。
“既不欲劳动干戈,远涉大川,费役如彼,又悼边陲遗馀黎民,迷误如此,故遣郎中卫慎、邵瑁等且先奉诏示意”——《三国志·公孙度传》注解
【邵瑁,公孙渊派往吴国示好的使者,在公孙渊那被任命为郎中】
“初,文王欲遣会伐蜀,西曹属邵悌求见曰:‘今遣钟会率十馀万众伐蜀,愚谓会单身无重任,不若使馀人行。’”——《三国志·钟会传》
【邵悌,曾出言劝阻过司马昭派钟会伐蜀,他不建议由钟会领兵出征,但是司马昭没采纳他的意见】
“弟子河南邵登、张泰、桑馥,各至太乐丞,下邳陈颃司律中郎将”——《三国志·方技传》
【邵登,杜夔的弟子之一,在魏国官至太乐丞,也传承了一部分杜夔在音律方面的知识】
“邵畴字温伯,时为诞功曹”——《三国志·孙皓传》注解
【邵畴,为了替太守郭诞证明清白,以自己的生命作为证据】
“所遣董岑、邵南少长家门,亲之信之,有如儿子,是以特令赍笺,讬叛为辞,目语心计,不宣唇齿,骨肉至亲,无有知者”——《三国志·周鲂传》
【邵南,应为周鲂家中门客,从小就生活在周鲂家,在周鲂诈降曹爽时奉命前去送信】
“夏五月戊子,吴将邵凯、夏祥帅众七千余人来降”——《晋书·武帝纪》
【邵凯,在《晋书·羊祜传》中记载的前来投降的吴将是“夏详、邵顗”,可能是名字记载有误,也可能是不同的人】
“九月,北中郎将刘演克顿丘,斩石勒所署太守邵攀”——《晋书·愍帝纪》
【邵攀,晋建兴二年(314年)担任过太守,也许生于三国时期】
“邵续,字嗣祖,魏郡安阳人也。父乘,散骑侍郎”——《晋书·邵续传》
【邵续,邵续可能生于三国时期,而其父邵乘是活跃于三国时期的】
10.《三国志》、《晋书》中的吉姓人物们,列个名单:吉本、吉邈miǎo、吉穆、吉茂、吉黄、吉伯房、吉朗。其中在后世知名度较高者当属吉本,这些人大多来自同一家族,而冯翊吉氏在汉末时期也属于著姓。
“二十三年春正月,汉太医令吉本与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反,攻许,烧丞相长史王必营,必与颍川典农中郎将严匡讨斩之”——《三国志·武帝纪》
【吉本,汉末时期的太医令,他是吉茂的同族,说明他们都来自冯翊。吉本曾联合耿纪、韦晃等人在许都发动叛乱,造成了丞相长史王必的身亡,这是他仅有的记载,也是后人们印象深刻的一笔】
“睹汉祚将移,谓可季兴,乃喟然发愤,遂与耿纪、韦晃、吉本、本子邈、邈弟穆等结谋”——《三国志·武帝纪》注解
【吉邈、吉穆,这两人都是吉本之子,也都参与了谋叛事宜,大抵都葬身于这场动荡中了】
“游殷为胡轸所害,同郡吉伯房郭公休与殷同岁相善,为緦麻三月”——《太平御览》引《三辅决录》
【吉伯房,案《太平御览》游殷是冯翊人士,那么与他同郡的吉伯房也应是冯翊人士,在游殷被胡轸诬陷身亡后,吉伯房、郭公休两人为其服丧三月】
“吉挹,字祖冲,冯翊莲芍人也。祖朗,愍帝时为御史中丞”——《晋书·忠义传》
【吉朗,吉挹的祖父,在晋愍帝曾任御史中丞,应该也生于三国时期,还是个冯翊人士】
“吉茂字叔畅,冯翊池阳人也,世为著姓”——《三国志·常林传》注解
【吉茂,汉末时期冯翊吉氏就已经是著姓了,吉茂曾与苏则一起隐居于武功南山,出仕后被同宗吉本连坐下狱,他还以为是因为自己收藏了禁书。虽然钟繇出面作证救下了吉茂,但是他并不领情,因为他的哥哥吉黄就是因为钟繇而死的】
“初,茂同产兄黄,以十二年中从公府掾为长陵令。是时科禁长吏擅去官,而黄闻司徒赵温薨,自以为故吏,违科奔丧,为司隶钟繇锺繇所收,遂伏法”——《三国志·常林传》注解
【吉黄,吉茂之兄,他作为司徒赵温的故吏,在听闻赵温逝去的消息后,不顾当时的禁令要求坚持弃官奔丧,因此被钟繇依法处理了】
11.《三国志》、《资治通鉴》、《晋书》中的綦毋姓人物们,列个名单:綦毋广明、綦毋闿kǎi、綦毋俊、綦毋达、綦毋豚tún、綦毋龢hé、綦毋伣qiàn邪。这个姓氏在汉末时期挺少见,梳理出的几个人里知名度较高的应为綦毋闿。
“州界群寇既尽,表乃开立学官,博求儒士,使綦毋闿、宋忠等撰五经章句,谓之后定”——《三国志·刘表传》注解
【綦毋闿,这位是徐州名士,赵昱就曾随他学习《公羊传》,汉末时期客居于荆州,刘表就让他和宋忠等名士一起编纂《五经章句》】
“交阯刺史上虞綦毋俊,拔济一郡,让爵土之封”——《三国志·虞翻传》注解
【綦毋俊,汉末时期的交阯刺史,上虞郡先贤之一,擅长《左氏春秋》】
“猗㐌帅轻骑数千救腾,斩汉将綦毋豚”——《资治通鉴》
【綦毋豚,永兴二年(305年)事,应该也生于三国时期】
“壬寅,并州刺史刘琨使上党太守刘惇帅鲜卑攻壶关,汉镇东将军綦毋达战败亡归”——《资治通鉴》
【綦毋达,永嘉元年(307年)事,推测也生于三国时期】
“近者孔晁、綦毋龢皆案以轻慢之罪,所以皆原,欲使四海知区区之朝无讳言之忌也”——《晋书·傅玄传》
【綦毋龢,晋武帝司马炎曾鼓励过直言进谏,傅玄因此上书提了建议,在司马炎下达的诏书中就提到了綦毋龢,他是曾犯了轻慢之罪,但司马炎为了表示朝臣可以直言不讳就让他官复原职了】
“其国人有綦毋氏、勒氏、皆勇健,好反叛。武帝时,有骑督綦毋伣邪伐吴有功,迁赤沙都尉”——《晋书·四夷传》
【綦毋伣邪,晋武帝时期担任骑督,还参与了伐吴一役,凭功升任赤沙都尉】
“然颍川有识陈元方、韩元长、綦毋广明咸嘉是焉”——《风俗通义》
【綦毋广明,《风俗通义》中将他与陈寔、韩融并列为颍川有识之士,显然他在东汉时期也颇有名气】
12.《三国志》、《后汉书》、《晋书》中的褚姓人物,列个名单:褚燕、褚逢、褚贡、褚䂮、褚敦、褚沈、褚頠wěi、褚洽、褚贡。其中较为知名的还是褚燕或者张燕,褚頠之子褚翜也在《晋书》中有立场,而他们后辈更出名的是褚裒póu、褚蒜子。
“张燕,常山真定人也,本姓褚”——《三国志·张燕传》
【褚燕,张燕本来姓褚,他是汉末时期黑山军首领,率领黑山军在太行山纵横多年,甚至朝廷都给他举孝廉、计吏的权力,后来加入了曹操阵营,获封安国亭侯】
“於是令有司尽写科条,使郎中褚逢赍以就逊及诸葛瑾,意所不安,令损益之”——《三国志·吴主传》
【褚逢,吴国的郎中,被派去给陆逊、诸葛瑾送科条,史书中仅此一笔】
“戊辰,以征南大将军王浑为尚书左仆射,尚书褚䂮都督扬州诸军事,扬济都督荆州诸军事”——《晋书·武帝纪》
【褚䂮,褚裒的祖父,在晋武帝时期担任尚书,曾经都督扬州诸军事,也是颇受司马炎信任,最终官至安东将军。而他的孙子褚裒更是名重一时,作为外戚还官至太傅】
“时石冰之党陆圭等屯据诸县,谭遣司马褚敦讨平之”——《晋书·华谭传》
【褚敦,被华谭派去讨伐石冰麾下党羽,也是惊鸿一现】
“尚书闵鸿、太常薛兼、广川太守河南褚沈、给事中宣城章辽、历阳太守沛国武嘏,并与瞻素疏,咸藉其高义,临终托后于瞻”——《晋书·纪瞻传》
【褚沈,与纪瞻相识的广川太守,大抵生于三国时期】
“褚翜,字谋远,太傅裒之从父兄也。父頠,少知名,早卒”——《晋书·褚翜传》
【褚頠,褚翜之父,虽然年少成名,但也早早逝去】
“父洽,武昌太守”——《晋书·外戚传》
【褚洽,褚裒之父,官至武昌太守,应该也生于三国时期】
“时南阳黄巾张曼成起兵,称‘神上使’,众数万,杀郡守褚贡,屯宛下百余日”——《后汉书·皇甫嵩传》
【褚贡,汉末时期的南阳太守,在黄巾之乱中被张曼成击杀】
13.《三国志》、《后汉书》、《晋书》中的翟zhái姓人物,列个名单:翟丹、翟素、翟文耀、翟超、翟婴、翟楷。案《华阳国志》,雒luò县就有翟姓大族,时间点再往前些,还有翟酺pú、翟方进这样的汉代名臣。
“是岁将军翟丹叛如魏。权恐诸将畏罪而亡,乃下令曰:‘自今诸将有重罪三,然后议。’”——《三国志·吴主传》注解
【翟丹,本来是吴国将领,叛逃到魏国了。孙权为了防止将领们大量畏罪叛逃,下令将领们触犯三次重罪后才考虑处置】
“会稽翟素者,翟氏之女也,受聘未及配,适遭乱,贼欲犯之,临之以刃”——《列女传》
【翟素,她被收录于《列女传》中,本来已经收了聘礼但还没有完婚,遭遇战乱落入贼人之手,为了不被侵犯主动赴死,直言“我可得而杀,不可得而辱”】
“石苞为邺典农,与辂相见,问曰:‘闻君乡里翟文耀能隐形,其事可信乎?’”——《三国志·方技传》注解
【翟文耀,管辂的同乡,也是平原人士,而且还以“隐形”这种神奇的事迹闻名乡里,管辂在面对石苞询问时还对原理进行了解释】
“中常侍侯览讽有司奏前司空虞放、太仆杜密、长乐少府李膺、司隶校尉朱瑀、颍川太守巴肃、沛相荀翌昱、河内太守魏朗、山阳太守翟超皆为钩党,下狱,死者百余人,妻子徙边,诸附从者锢及五属”——《后汉书·灵帝纪》
【翟超,汉末时期名士,名列“八及”之一,曾任山阳太守,他罚没中常侍侯览的财产也是党锢的导火索之一】
“恢始仕为博士祭酒,散骑常侍翟婴荐恢高行迈俗,侔继古烈”——《晋书·崔洪传》
【翟婴,晋武帝时期的散骑常侍,推举过冯恢】
“临洮人翟楷、石琮等逐令长,以县应曜,河西大震”——《晋书·张轨传》
【翟楷,与张轨出现在同一时期,应该也生于三国时期】
“父遇害长安,其二兄皆先没,遣父门生翟登、张顺迎丧”——《华阳国志》
【翟登,常洽的门生,常洽在汉末时期担任过侍中,于李郭之乱中身故,作为门生的翟登、张顺前去迎丧】
7.《三国志》、《后汉书》、《晋书》中的臧姓人物们,列个名单:臧艾、臧洪、臧旻、臧霸、臧戒、臧宣、臧均、臧振、臧权、臧舜。其中臧洪、臧霸在后世名气较大,并且在史书中都有自己的传记,其余人大多被一句带过。
“臧霸字宣高,泰山华人也”——《三国志·臧霸传》
【臧霸,本来是泰山著名贼寇,加入曹操阵营后常年游荡于青徐二州之间,在曹操逝世时他所率领的青州兵还有些异动,到了曹丕时期就被召回朝中任职了,有三儿子:臧艾、臧权、臧舜,其中臧舜在西晋官至散骑常侍,颇具才干】
“飏为人好货,前在内职,许臧艾授以显官,艾以父妾与飏,故京师为之语曰:‘以官易妇邓玄茂。’”——《三国志·曹爽传》注解
【臧艾,臧霸之子,曾为了获取显职,将父亲的妻妾赠与邓飏,这也影响到了双方的风评,虽然他们未必在意】
“司徒李胤、镇军大将军胡奋、廷尉诸葛冲、太仆臧权、侍中冯荪、秘书郎左思及世族子女并充三夫人九嫔之列”——《晋书·后妃传》
【臧权,这位西晋太仆应该也是臧霸之子,他族中女子也被送入宫中,仅仅留下了这一句记载】
“臧洪字子源,广陵射阳人也”——《三国志·臧洪传》
【臧洪,汉末时期的饱学之士,酸枣会盟时他还是发起者之一,并且登台慷慨陈词,不过他因为试图救援张超不成与袁绍结怨,被袁绍围攻到弹尽粮绝,最终也命丧于袁绍之手,世人们都认定他为义士】
“八月,遣破鲜卑中郎将田晏出云中,使匈奴中郎将臧旻与南单于出雁门,护乌桓校尉夏育出高柳,并伐鲜卑,晏等大败”——《后汉书·灵帝纪》
【臧旻,臧洪之父,参与过平定许昭父子叛乱,在与檀石槐交战的过程中惨败,也因此被朝廷下狱】
“父戒,为县狱掾,据法不听太守欲所私杀”——《三国志·臧霸传》
【臧戒,臧霸之父,没有听从太守要求就依法处死了犯人,因此被太守下狱,臧霸则纠集十余人救出了父亲】
“昱门户绝灭,及纮在东部,遣主簿至琅邪设祭,并求亲戚为之后,以书属琅邪相臧宣,宣以赵宗中五岁男奉昱祀,权闻而嘉之”——《三国志·张纮传》注解
【臧宣,汉末时期的琅邪相,协助张纮给赵昱找了个人继嗣】
“及亡,临淮臧均表乞收葬恪曰”——《三国志·诸葛恪传》
【臧均,大抵也是诸葛恪故吏,在其逝世后上书求情收葬诸葛恪】
“尚书梁允、侍中梁浚、散骑常侍严敦、左丞臧振、黄门侍郎任播、张伟、杜曼及诸郡守并为曜所害,华辑奔南山”——《晋书·怀帝纪》
【臧振,晋怀帝时期的左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