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穷鬼的传说 与 习俗

4 青山常在 2年前 200次点击

1.送穷鬼的传说,最初得从一个本来和穷八竿子打不着的人说起。宋代陈元靓的《岁时杂记》引《文宗备问》记载:“颛顼高辛时,宫中生一子,不着完衣,宫中号称穷子。其后正月晦死,宫中葬之,相谓曰‘今日送穷子’”。这说的是颛顼帝生了一个埋汰孩子,这孩子虽然是王子,但他有一个怪癖,总喜欢穿破衣服,就算是给他新衣服,他也喜欢把衣服搞破了再穿,明明是王子,却总是把自己打扮的和穷鬼一样。正因为如此,宫里面的人都喊他“穷子”。后面穷子在正月里死掉了,埋葬他的时候大家都说“送穷子”。久而久之,就有了正月里送穷鬼的习俗。

这是关于送穷鬼习俗最官方也是流传最广的传说。但是客家人有自己的一个传说,不同地区的客家人对这个传说虽然会有所改编,但传说的基本结构都是一样的。有一个版本是这样描述送穷鬼的:

从前有一对夫妻,穷得家徒四壁,丈夫实在没办法了就让自己的妻子改嫁给了一个员外。他的妻子本来想接济他,但又怕现任丈夫发现,于是便将银两藏在了年糕里送给了前夫,等前夫拿着年糕渡河回家时,没钱付船费,便把年糕付给了船夫。前夫回到家之后没多久又穷得叮当响了,于是他便找到了前妻希望她能救济一二,前妻便将年糕里藏钱的事告诉了前夫,前夫大吃一惊,也将事情全盘托出。前妻听说后十分生气,大骂他:“你这该死的穷鬼!”后来这个穷鬼藏在前妻家的柴房里,因为寒冷而被冻死了。前妻害怕别人发现她和前夫还有联系,便一把火烧了柴房,并连同灰烬与骨灰倒进了河里,别人问她在干嘛,她就回答道:“我在送穷鬼!”于是这个风俗便传开了。

台湾客家人“送穷鬼”的传说和这个传说基本相似,但具体的情节有些区别。在台湾客家人的故事里,依然有一对夫妻,与之不同的是,这对夫妻里的丈夫吴知福是个赌鬼,在输光之后将老婆阿秀也给卖掉了。后面的情节基本和上面那个故事一致了,阿秀偷偷地将银两藏在了包子里接济吴知福,吴知福将包子给了船夫。不过吴知福的死法却和上面那个传说有所区别。在这个传说中,吴知福是被恼怒的阿秀用手戳了一下脑门戳死的,吴知福死后,阿秀和她的丈夫便在初三这日将吴知福的尸体塞到了一个装满垃圾、稻草的火炭炉里,想带到郊外去埋掉,边走还边放鞭炮。别人问他们在干嘛,他们便回答:“在送穷鬼!”

2.送穷鬼这个习俗虽然在客家人中间很流行,但是这个习俗却不是由客家人所创。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有了关于“送穷鬼”习俗的记载。南北朝梁朝的宗懔《荆楚岁时记》就曾经记载:“(正月) 晦日送穷。”

到了唐朝,酷爱写诗的诗人也注意上了送穷鬼这个节日。唐代诗人姚合曾经写过《晦日送穷三首》,其一写道:“年年到此日,沥酒倒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看见的正月里送穷鬼的壮观景象,几乎是家家户户无人不送穷,这说明在唐朝送穷鬼这个习俗已经十分流行了。

但是送穷鬼真的有用吗?姚合紧接着又写道:“送穷穷不去,相泥欲何为?”我们每年都送穷鬼,但是穷鬼偏偏不走。这让姚合感到很无奈,只能感叹道:“只是空相送,年年不出门”。

大诗人韩愈还写过一篇著名的《送穷文》,文章里虚构出了一个实体的穷鬼,韩愈则以一个主人的视角和这个穷鬼对话,读来妙趣横生,令人捧腹。文章的开头,韩愈交代是在元和六年的正月里,主人让奴仆“结柳作车,缚草为船,载糗舆粻,牛系轭下,引帆上樯”,这些都是为穷鬼而准备的,可以看出十分正式。准备好这些之后,奴仆就对这些穷鬼说:“闻子行有日矣。”听说你要走啦,东西都帮你准备好啦,你们还是快快上路吧,不要再耽误了。

穷鬼的回答也很有意思,它对文章里面的主人说:“吾与子居,四十年余,子在孩提,吾不子愚……唯我保汝,人皆汝嫌。自初及终,未始背汝,心无异谋。”大概意思是说我陪伴你四十年了,一直对你不离不弃,别人都嫌弃你,只有我保护你,不曾背叛你,今天为什么又要赶我走呢?

和穷鬼相伴当然不是一件好事,但穷鬼自己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还责怪文章里的主人寡恩薄情。韩愈写这篇《送穷文》显然是在“文以载道”,并不是真正在描写送穷鬼的习俗,但是这篇文章却很好地反映了送穷鬼这个习俗在唐朝的流行。

此后送穷鬼的习俗便在历代流传了下来,宋代诗人陆游曾经在《雨中过东村》写道“穷鬼有灵挥不去,死魔多力到无期”,显然也是在抱怨穷鬼总是挥之不去让人心烦。清人俞曲园在《茶香室三钞送穷鬼》中还录有前朝人的词“奉劝郎君小娘子,空去送穷鬼”。到了明清,穷鬼在有些地方又被称为穷神,规格明显提高了不少。

目前还没有评论
添加一条新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表评论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