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空虚公子 2年前 217次点击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鲁哀公请教孔子为政之道,孔子提出为政的根本在于选贤任能,修身以仁。他为鲁哀公广说修身治天下之道,阐发“五达道”与“三达德”。在讲明行“九经”之法后,孔子说:“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豫”同“预”,二者均有预先计划、准备之义,此言旨在强调规划的重要意义。在孔子看来,做任何事情,预先有规划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稳扎稳打,最终取得成功,反之则会一事无成。比如,讲话前有所准备就能言之有据,不然就会理屈词穷站不住脚;做事前有所准备就能水到渠成,不然就会陷入困境;行动前有所准备就能及时化解风险,不然就会追悔莫及。《周易·系辞传》有言:“生生之谓易”,世间万物总是处于发展变化之中,这种变动不居、大化流行的“生生之道”正是凡事应有谋划的逻辑起点。面对天道运行不止所带来的未知性,处在天地间的人就要效法天道,循理而动,谋于未然之前。《周易·象传》言“既济”卦为“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正是此义。孔子曾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应该计深虑远,防患于未然。荀子也讲:“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在祸患发生之前就要有应对之策,做到有备无患。虽然时空环境不同,但先哲们所讲的道理在今天仍然具有启发意义。在瞬息万变的当今时代,要想掌握事情发展的主动权,就必须未雨绸缪。朱熹在《中庸章句》中讲:“豫,素定也”“言凡事皆欲先立乎诚”;在《朱子语类》中又说:“‘素定’,是指先立乎诚可知”。在他看来,“豫”有预先确定的意思,而这一动机产生的根源则在于内心之“诚”。朱熹以“真实无妄”释“诚”,也就是说,“诚”是一种真实可靠,毫不荒谬,表里如一的品质。《中庸》说:“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前贤之论实非虚言!事业不仅在于谋划,更要实干。“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可以说,“行”是“预”与“立”之间必不可少的环节。中华民族历来强调知行合一、经世致用。孔子说:“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在他看来,成就仁德,离不开勉力而行。孔子弟子子路同样重视践行,《论语》记载:“子路有闻,未之能行,惟恐有闻。”他总是将自己所学尽快付诸实践,可谓雷厉风行,干净利落。干事创业,我们所需要的不只是可预见性,更重要的是在规划的指导下真抓实干,让规划变成现实
似乎这就是所能接触到的方向无所事事的人,总是觉得别人欠他很多,应该对他好。一个人无所事事过日子,不会体验到生活有多难,赚钱有多苦,只是觉得家庭条件优越,一切都是自己应该得的。那些溺爱儿女的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一份爱,不会让儿女学会感激,而是让儿女变得养尊处优,没有孝顺父母的想法。对一个人太好,是一种错误。因为你的爱,只是让别人觉得理所当然。如果你对一个人常常鞭策,虽然他一时半会恨你,但成大业之后,会感激你。就像《好兄弟》里唱的那样:感谢大哥当初一巴掌,我懂得风雨中,什么是坚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你要对别人好,就告诉别人怎么赚钱,如何成家立业,而不是代替他做所有的事情
人是怎样飞掉的?1.不思考,活在自己的圈子里,最重要一点是懒惰,懒得去接触更多人,懒得去思考 ,懒得去付出。比如你想成为一个作家,却迟迟不动笔,总想着明天一定写,结果明天脱后天,后天拖明天。比如现在很多人,每天沉浸在娱乐新闻,刷抖音刷快手,看搞笑综艺,这些不用动脑子的东西,并不是说这些东西不好,只要你愿意拿这些时间去思考问题,收获可能会更大,但是更多人是不愿意的。活在舒适圈内不愿意出来,可却又自命不凡,总是幻想着自己是干大事的人,却又没有行动,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朋友圈里的毒鸡汤王者,现实中的颓废青年。2.活在过去,无法接受现在,过去可以回忆,但是不能经常想,一些过往会因为时间的修饰而变得美好,但是再美好,你也回不去了,不如不要去想,只想将来。3.比较,人往往是通过比较来衡量自己是否幸福,偶尔你刷刷朋友圈,你会发现朋友们,过得都很好,偶尔回去旅游,偶尔会和男朋友撒撒狗粮,或者秀一秀自己最新买东西,但请你记住这只是他们生活的一角,千万不要抱怨,觉得自己过得不好,你越抱怨你只能越不好。4.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整天浑浑噩噩,过着机械般的日子,却还总抱怨身边人。
一般来说,只要人类在求温饱之余还有精力,无聊的可能性就存在了。席勒用剩余精力解释美感的发生。其实,人类特有的一切好东西坏东西,其发生盖赖于此,无聊也不例外。 有了剩余精力,不释放出来是很难受的。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孔子就很明白这难受劲儿,所以他劝人不妨赌博下棋,也比闲着什么事不做好。 难矣哉 ,林语堂解为 真难为他们 真亏他们做得出来 ,颇传神,比别的注家高明。闲着什么事不做,是极难的,一般人无此功夫。所谓闲,是指没有非做不可的事,遂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闲的可贵就在于此。兴趣有雅俗宽窄之别,但大约人人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事。麻将扑克是一种兴趣,琴棋诗画是一种兴趣,拥被夜读是一种兴趣,坐在桌前,点一支烟,沉思遐想,也是一种兴趣。闲了未必无聊,闲着没事干才会无聊。有了自由支配的时间,却找不到兴趣所在,或者做不成感兴趣的事,剩余精力茫茫然无所寄托,这种滋味就叫无聊。 闲是福气,无聊却是痛苦。勤勤恳恳一辈子的公务员,除了公务别无兴趣,一旦退休闲居,多有不久便弃世的,致命的因素正是无聊。治狱者很懂得无聊的厉害,所以对犯人最严重的惩罚不是苦役而是单独监禁。苦役是精力的过度释放,单独监禁则是人为地堵塞释放精力的一切途径,除吃睡外不准做任何事。这种强制性的无聊,其痛苦远在苦役之上。在自由状态下,多半可以找到法子排遣无聊。排遣的方式因人而异,最能见出一个人的性情。愈浅薄的人,其无聊愈容易排遣,现成的法子有的是。 不有博弈者乎? 如今更好办,不有电视机乎?面对电视机一坐几个钟点,天天坐到头昏脑涨然后上床去,差不多是现代人最常见的消磨闲暇的方式,或者说,糟蹋闲暇的方式。 时间就是生命。奇怪的是,人人都爱惜生命,不愿其速逝,却害怕时间,唯恐其停滞。我们好歹要做点什么事来打发时间,一旦无所事事,时间就仿佛在我们面前停住了。我们面对这脱去事件外衣的赤裸裸的时间,发现它原来空无所有,心中隐约对生命的实质也起了恐慌。无聊的可怕也许就在于此,所以要加以排遣。 但是,人生中有些时候,我们会感觉到一种无可排遣的无聊。我们心不在焉,百事无心,觉得做什么都没意思,并不是疲倦了,因为我们有精力,只是茫无出路。并不是看透了,因为我们有欲望,只是空无对象。这种心境无端而来,无端而去,昙花一现,却是一种直接暴露人生根底的深邃的无聊。
沉浸于短暂而刺激的快乐,是消耗一个人精力的最好方式。,人做事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为了生活,做了很多不喜欢的事;,第二种境界:,有了资本,只去做那些喜欢的事;,第三种境界:,为了进步,主动去做不喜欢的事。,让你痛苦的人,往往是你的贵人;,让你痛苦的事,往往是你最需要提升的地方。,(1),最近,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东西,让一个人功成名就?,我想了无数答案,包括:奋发向上,行善积德,努力刻苦等等。,但我都觉得是虚无缥缈,直到有一天,我悟到了这样一句话:,“主动去做那些让自己痛苦的事。”,当这句话从我内心传出,我终于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我终于找到了答案。,美国名校芝加哥大学的一位教授到访北大时曾提到:,“芝加哥大学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做困难的事,因为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做那些困难的事。,”,真正看透这个世界的人,都是在用苦难修行。,古代有一种修行的方式叫做”苦行僧“。,这些僧人蓬头垢面、衣衫褴褛,总是主动去忍受常人认为最痛苦的事,如长期断食,甚至断水、躺在布满钉子的床上、行走在火热的木炭上、忍酷热严寒等事情。,他们让自己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样就可以更快地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解脱。,苦行僧被认为是修行的一条捷径。就是因为和其他修行的人相比,他们在同样的时间内吃的苦更多、更深。,这些年来,我一直都有一种潜意识,我所能享受的每一份幸福,都是平时修行出来的,是我平时积攒的福报。,一个人是不能平白无故享福的,也就是无功是不能受禄的,否则就是在损自己的福报。,这是我强烈的意识,以至于我每当有一点小成绩,都会用同种程度的痛苦抵消掉那种快感。,比如做更加艰苦的身体锻炼,逼自己读更多的书。,我还总结了一个苦难守恒定律:,苦难,是人生的基本特征。,每一个人一辈子吃苦的总量是恒定的,它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无故产生,它只会从一个阶段转移到另一个阶段,或者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外一种形式。,你越是选择现在逃避它,越不得不在未来牺牲更大代价对付它。,如今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都想过上一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生活,动不动就想环游世界,动不动就想寻找自由。,其实现在人最大的问题,不是我们越来越浮躁了,而是越来越不愿意直面痛苦了。,上帝作为整个宇宙的设计师,他最精巧、最公平的一个设计,莫过于给人类设计了一个这样的枷锁:,凡是能让你“爽”的东西,一定也能让你“痛苦”;,同样,凡是让你痛苦的东西,最后一定能成全你。,比如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寒门出贵子等等。,人生,先苦就后甜,先甜就后苦。,这也是世界的平衡法则
只有回到家中这个私人空间,把自己所能接触及实行的是护盘一遍后,这才发现自身无事可做,这不仅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无聊,还是一个疑惑,向卢经理看了电子产品,离开网络后,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刚从外面归来,回到家待了几天,确实发现一个问题,以往待在学校,待在店里待在社会中。总感觉待在家里无忧无虑时间就会过得很慢长。以往怎么都玩不够的游戏,怎么听都不够的书籍,在家庭安静的环境下,会使得自己感到无趣
于是有了这样一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