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兄弟成夫妻

3 墨纸一笔画惆怅 2年前 1143次点击

故事发生在唐朝仪凤年间,杭州有一个名叫钟仕城的商人。钟仕城年过五十,妻子早逝,膝下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名叫梅娘已经出嫁,二女儿绣娘年方十四,待字闺中。钟仕城准备到长安贩丝,但是又担心女儿绣娘独自在家不妥,于是干脆带着绣娘一同经商。因路途遥远,江湖凶险莫测,钟仕城让绣娘作成男子装扮,并给她取名叫钟二郎,对外则称是自己的儿子。

不止一日,父女二人来到长安,钟仕城在郊外租了一间民房,可喜的是在他们隔壁住着一个名叫荀秋生的货郎,也是从杭州来贩丝的。那荀秋生年纪不到二十,父母双亡早早出来闯荡江湖,但是为人十分忠厚热情,得知钟仕城父子也是从杭州而来,带着他们游遍长安城,熟悉熟悉当地的环境,几日后,钟仕城在城里租了一间门面,开始贩丝的营生。荀秋生和钟仕城两家生意都十分红火,有时也会相互调货彼此照应。

然而好景不长,不久之后钟仕城得了一场大病突然离世,绣娘无钱安葬父亲,只好将父亲的尸首暂存义庄。荀秋生见钟二郎可怜,就对他说到:“你我同在异乡,不如结为异姓兄弟,如今伯父新逝,你年纪尚青无法支撑店面,不如你我店铺合在一起,这样我也能照应你些。等到时多积攒些路资,我再同你扶柩还乡。”绣娘十分感动,她见荀秋生忠厚老实,便答应了荀秋生的提议,自此荀秋生便和钟二郎以兄弟相称。

又过了一段时日,绣娘租住的民房被主家收回,荀秋生便提议让她和自己一起居住,正好可以省下不少房钱。绣娘无钱另租房屋,只好答应荀秋生。绣娘虽和荀秋生同睡一榻,但是睡觉从不解衣,荀秋生问是何故,绣娘只道是自己幼年染过风寒,不敢受凉。荀秋生心眼实在,也没有多疑。每次沐浴更衣、出恭方便,绣娘也都是夜里趁荀秋生睡着,才敢偷偷溜出。如此几年下来,荀秋生竟没有发现绣娘的女儿身。

平日绣娘在档口看店,荀秋生则外出采买货物,一面寻找买主。长安城百姓都知道有这么一对兄弟做生意厚道老实,都愿意到他们这来买丝。到了第五个年头的时候,荀秋生和绣娘两人已经积攒了一千两银子之多。到了这年年关的时候,绣娘便想着扶棺返乡,让爹爹早日入土为安。荀秋生得知之后十分赞同,表示要陪兄弟一起返乡,并拿出五百多两银子分给绣娘。绣娘哪里肯受,说道倘若不是荀秋生出手相助,恐怕自己已经饿死街头,如何能再要银子。

那荀秋生说道:“你我兄弟二人齐心协力,才有了今日这些产业,这些银两是兄弟该得的。”不但如此,荀秋生还置办了一口上等的楠木棺材,又雇了一艘快船,朝杭州赶去。到了杭州之后,绣娘找到自己姐姐梅娘,商讨父亲下葬之事。因绣娘是男儿装扮,加上已经分别几年,梅娘起初并没有认出。当绣娘讲出事情来龙去脉之后,梅娘这才抱着妹妹放声痛哭。当梅娘听到妹妹和一个货郎同住五年时,不禁心中生疑,恐妹妹败坏了门风。

梅娘将妹妹带到一个暗室,在地上撒上香灰,让绣娘赤身蹲坐在香灰上面,用发丝捅绣娘鼻孔诱其打喷嚏,见地上香灰没散,梅娘这才相信妹子的处子之身。绣娘换成女子装扮,披麻戴孝连同姐姐姐夫到码头扶棺返乡。荀秋生并不认识他们几人,于是问道:“我兄弟钟二郎何在?”这时绣娘张口说道:“义兄,我就是二郎。”绣娘将自己之前遭遇讲述一番,荀秋生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和自己同榻五年的结拜兄弟竟是一个女子。

荀秋生和绣娘生活了五年,早已有了感情,等绣娘将父亲下葬之后,荀秋生便托媒人到绣娘家提亲。谁知绣娘竟一口回绝了,那绣娘说道:“倘若你我就此结合,我守节五年何人能信?岂不是沦为别人的笑话?如今家父刚刚入土为安,望兄长莫在牵挂,另寻佳妻,当年关照之恩,小女永生难忘。”荀秋生心念绣娘,便没有回长安,而是在杭州的一个客栈住下。荀秋生因思念绣娘,竟一病不起。

杭州城府尹常善翁听闻荀秋生和绣娘的故事,十分感动。便请来郎中为荀秋生医治,又认下荀秋生为义子,并许他一段好姻缘。常善翁又准备一份聘礼到绣娘家提亲,只说是府尹义子要娶绣娘,府尹是地方父母官,绣娘哪敢不依!洞房花烛当晚,荀秋生掀开新娘的红盖头,这才知道新娘正是自己朝思暮想的绣娘,两人相拥喜极而泣。后来,荀秋生夫妇苦心经营,成了杭州的丝绸大亨。

共 1 条评论
0 

不错

添加一条新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表评论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