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笔记

15 自在哥 2年前 441次点击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1、物理学史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3、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 000m lm=l0dm ldm=l0cm lcm=l0mm1mm=1 000μn lμm=1 000nm4、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与测量的人有关;②与测量的工具有关。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②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6、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h=60min lmin=60s7、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第二章:声音与环境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3、声音的三个特性:(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4、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超声的应用有:超声波粉碎结石、声纳探测潜艇、鱼群,B超检查内脏器官。5、乐音与噪声: 乐音: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使人们感到厌烦、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人们用分贝来划分dB声音的强弱的等级。6、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是:吸声、隔声、消声;即在声源处、在传播途径和在接收处控制。7、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渔民利用声纳探测鱼群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某些雾化器利用超声波产生水雾8、回声:声音在传播途径中遇到碍物被返射回去的现象,叫回声。如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以上,人耳能把他们区分开,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会加强原声。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听到立体声。第三章:光和眼睛一、光的传播1、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萤火虫等,而月亮不是光源。2、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生活中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的事例有: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排队瞄准等。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最快的,真空中的光速c=3.0×108m/s,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二、光的颜色1、色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这说明白光不是单色光。2、色光的三基色:红、绿、蓝;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发射的光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光决定的。颜料三原色是:品红、黄、青。三、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3、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有两类:一类是镜面反射,反射面是光滑的,如黑板“反光”;另一类是漫反射,反射面是粗造的,如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4、平面镜成像规律: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虚像、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5、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如:汽车的后视镜,公路拐弯处的反光镜,主要作用是扩大视野;还有凹面镜,如:太阳灶、手电筒的反光罩,作用是使光汇聚起来四、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它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其它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骗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 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空气垂直射入水或玻璃等其它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3、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五、看不见的光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叫红外线,它用于红外夜视仪,红外线测温仪;光谱上紫光以外的部分叫紫外线,紫外线验钞机。六、透镜与凸透镜成像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凸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2、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凹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3、凸透镜的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通过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用字母“F”表示4、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应用(1)焦距:用字母f表示,是指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物距:用字母u表示,是指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像距:是指像到透镜的距离,用字母v表示(2)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应用列表物距u像距v像的性质应用u>2ff2f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u

物态变化 - 物态及物态变化

  1、物态:由于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且不同的分子做热运动的速度不同,就形成了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质的状态称为物态。

  2.物态变化: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

  3.物态变化的过程(简介):由于物态有三种(实际上有好几种,但在这里我们只研究三种。其他物态如:等离子态。),它们两两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所以物态变化有六种(简记为:三态六变):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具体详解见下面说明)。

物态变化 - 过程

  三态六变及吸热放热情况:

熔化: 固态→液态(吸热)

  凝固: 液态→固态 (放热)

  汽化(分蒸发和沸腾): 液态→气态 (吸热)

  液化(两种方法: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 气态→液态 (放热)

  升华: 固态→气态 (吸热)

  凝华: 气态→固态 (放热)

  (注意:这里所说的“吸热”与“放热”的“热”都是指的热量,而不是指的温度、内能、热值、比热容等热力学概念。即为“吸收热量”与“放出热量”的简称。在物理学中,热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或“具有多少热量”,只能说“吸收了多少热量”或“放出了多少热量”)

物态变化 - 在物理中的重要性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change of state)。

  首先是物质的固态和液态,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物质从固态转换为液态时,这种现象叫熔化,熔化要吸热,比如冰吸热熔化成水,反之,物质从液态转换为固态时,这种现象叫凝固,凝固要放热,比如水放热凝固成冰。在这些从固态转换为液态的固体又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熔点,就是温度达到熔点时(持续吸热)就会熔化,熔化时温度不会高于熔点,完全融化后温度才会上升。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熔化过程中的温度不定,如石蜡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存在三种状态,例:冰熔化时,温度为0℃,同时存在冰的固态,水的液态和冰与水的固液共存态。

  然后是物质气态与液态的变化关系,物质从液态转换为气态,这种现象叫汽化,汽化又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发生在液体表面,可以在任何温度进行,是缓慢的。沸腾发生在液体表面及内部,必须达到沸点,是剧烈的。汽化要吸热,液体有沸点,当温度达到沸点时,温度就不会再升高,但是仍然在吸热;物质从气态转换为液态时,这个现象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例如水蒸气液化为水,水蒸发为水蒸气。加快液体的蒸发速度的方法一般有:1.增加液体的表面积;2.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3.提高液体的温度;4.降低周围环境的水蒸气含量,使其无法饱和(就是使空气干燥。)。

  最后是我们不常见的物质固态和气态的关系,物质从固态直接转换为气态,这种现象叫做升华,然后是物质直接从气态转换为固态,这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在发生物态变化之时,物体需要吸热或放热。当物体由高密度向低密度转化时,就是吸热;由低密度向高密度转化时,则是放热。而吸热或放热的条件是热传递,所以物体不与周围环境存在温度差,就不会产生物态变化。例如0℃的冰放在0℃的空气中不会熔化。

  这就是物态变化三者之间的关系,他们转换的依据主要是温度。

物态变化 - 生活中的物态变化

  更多自然界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现象:

  1.夏天从冰糕上滴落的水滴(熔化)

  2.冰粒变成雨滴降落下来(熔化)

  3.修柏油马路时,用大熔灶熔沥青(熔化)

  4.冰放在太阳下,一会儿就变成了水(熔化)

  5.将钢放在炼钢炉内,一会儿就变成了钢水(熔化)

  6.纯水凝结,结成冰块(凝固)

  7.钢水浇铸成车轮(凝固)

  8.雪灾中电线杆结起了冰柱(凝固)

 9.钢水烧铸成火车轮(凝固)

  10.火山喷发(先熔化后凝固)

  11.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汽化——蒸发)

  12.洒在地面上的水不见了(汽化——蒸发)

  13.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汽化——蒸发)

  14.游泳上岸后身上感觉冷(汽化——蒸发)

  15.烧开一壶水(汽化——沸腾)

  16.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液化)

  17.夏天,水缸外层“出汗”(液化)

  18、早晨,草木上的小水滴(液化)

  19.早晨的浓雾、露水(液化)

  20.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液化)

  21、洗热水澡后,卫生间的玻璃变得模糊不清,一会儿又变得清晰起来(先液化后汽化)

  22、用电热水器烧水,沸腾时不断有“白汽”冒出(先汽化后液化)

  23、高温加热碘,碘的体积变小(升华)

  24.衣箱中的樟脑丸渐渐变小(升华)

  25.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升华)

  26.寒冷的冬天,堆的雪人变小了(升华)

  27.灯丝(钨丝)变细(升华)

  28.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用来人工降雨(升华)

  29.冬天,玻璃窗内表面上形成的冰花(或“窗花”)(凝华)

  30.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凝华)

  31.北方冬天的树挂(凝华)

  32.南方雪灾中见到的雾淞(凝华)

  33.灯泡(钨丝)发黑(凝华)

  34.雪糕纸中发现的“白粉”(凝华)

  35.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用来打造绝妙的舞台效果(先升华后液化)

  36.雨的形成:①汽化(或蒸发)→液化→凝华→熔化;②汽化(或蒸发)→凝固→熔化

  ③汽化(或蒸发)→液化

  水的三大名称:

 固态:冰(凝固)、霜(凝华)、雪(凝华)、凇、“窗花”(凝华)、雹(凝固)、白冰

  液态:水、露(液化)、雨(液化)、雾(液化)、“白气”(升华)

  气态:水蒸气 【注:水蒸气不可见,可见的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水珠]

共 12 条评论
0 

话说在学校里面只要一听到学物理脑瓜子就疼。

0 

同道中人啊,我也是这样的

0 

收藏一下

DHW 2年前
0 

感谢分享,感觉让我回到了初中时代

小玉米 2年前
0 

是啊,感觉很熟悉,听到这些符号和单位,我又要骚脑了

DHW 2年前
0 

哈哈

0 

感谢分享。

0 

感谢楼主的分享,

0 

收藏收藏

0 

楼主有8下的物理笔记吗?

0 

我们这就要考,可是我把那些关键的公式给忘了。

迷糊博是 5个月前
0 

请问楼主还有八项物理笔记吗?可以分享一下吗?谢谢

添加一条新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表评论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