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另眼看世界 2年前 219次点击
一家六口居于云南深山老林之中,没有邻居相伴,也没有信号和网络,被外人发现时,这家人甚至连户口也没有。他们究竟要如何生存?如今社会的生活便捷又发达,他们一家六口又为何这么想不开,执意要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地方?他们又是如何被发现的呢?误入深山2018年11月26日,云南某大学的一群大学生结伴而行,准备趁着秋末冬初这个时节,进入深山之中考察。他们选中的地方,位于云南安宁市与玉溪市的交界处,这里有一片茂密的森林,植被种类异常丰富,就是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平时就算是热爱爬山的骨灰级“驴友团”都很少来到这里。这群大学生在进入深山之后,先是在外围地区活动,后来走着走着就进入了山林深处。学生们发现手机信号变弱了,后来干脆一点信号都没有了,而林深雾重,他们很快就迷了路。就在这群大学生因为找不到来路而感到焦虑时,他们突然发现前方出现了一条羊肠小路,一路通向远方。迷路心急的学生们便沿着这条路向前走,途中还随手做下记号,方便此路不通时,他们再沿路返回。他们走着走着,一抬头就看到不远处的山林之间出现了平地,平地上还矗立着一座小房子,烟囱中正飘着炊烟。这群疲惫的年轻学生顿时激动起来,朝那座小房子跑过去。待到走近了,他们才注意到,这座小平房周围规整得分布着田地,栽种的蔬菜郁郁青青,长势很好,田地周围还有木头做的小篱笆,极具田园生活气息。他们走到房前,正好有一对少女有说有笑地从门里走出来,与这群学生打了个照面,互相都愣住了。两位少女的表情尤其震惊,仿佛是头一次见到外人一样。她们转身跑回屋里,叫出了一个年纪在40多岁的妇女出来。这位妇女虽然也一样惊讶,但还算冷静,听说这些学生迷路之后,便指了指稍远处的一个山头,用方言很重的话告诉学生们,翻过这些山就能走出去了。说话间,那两个少女还取来清水,请这些来客坐下休息。学生们见天色还早,又对这户人家感到好奇,没有急着离开,坐下来与她们聊了一会儿。这期间,又有三位年轻人回来,他们见到有客人时也很是惊讶。学生们了解到,他们六人是一家人,母亲就是那位40多岁的妇女,其他的五个人都是她的孩子。学生们一边与这家人闲聊,一边打量这座小房子,很快就意识到,这里没有铺设任何现代设施,不仅没有信号和网络,左右也看不到邻居,只有幽深僻静的林木。这些在现代社会长大,离不开网络的年轻人,完全无法想象,这一家六口人是如何在这深山老林之中生活下来的。在这家人的指引下,这群学生很快翻过山头,找到了来路。但他们始终忘不掉山中的那户人家,于是来到当地的村子里打听那户人家的故事。结果让他们没想到的是,知情的村民说,他们一家人没有户口,已经在山上住了几十年了。扎根在深山的一家人没有邻居没有电,也没有户口,一家六口人就这样住在深山之中,让人好奇他们究竟是如何生存下来的。山下村里有了解他们家情况的村民,告诉学生们说,那户人家已经在山中住了几十年了。学生们见到的中年妇女名叫潘志仙,与丈夫原本都是山下村子里的居民,两人结婚后贫困的生活没有丝毫,渐渐谋生了到山中生活的念头。起先,他们可能只是想先到山中住一段时间,没想到山里生活闲适,他们开垦田地自耕自足,没有邻居帮助但也少了很多事端,慢慢地习惯了山中生活,再也没有搬出来。潘志仙与丈夫上山时,随身带着干农活的工具。他们夫妻俩在山上找到了一处地势比较平坦,又有活水经过的地方,就这里开始垒石堆房,建造起了属于他们的小家园。之后,他们又在房屋周围开垦田地,栽种庄稼和蔬菜,就地取材扎起了篱笆,开始了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虽然条件有限,却怡然自得。他们栽种的蔬菜和粮食,主要是用来自己吃的,如果有剩余的,就会由丈夫带下山去卖掉,用换来的钱拿去买油盐一类的生活必需品。后来村镇上重整户口档案,他们一家也没下山登记注册,所以这家人没有户口,也没有土地,就算下山来,也没有维持生计的方式。潘志仙与丈夫先后生育了五个孩子,其中三个是男孩,两个是女孩。年龄最大的是长子张富红,年纪最小的是女儿张晓梅,此外还有两个儿子张富学和张富金,以及年长一些的女儿张梅花。其中,长子张富红在跟着父母上山定居前,已经是初中生年纪了,读过一阵子书,起码会写自己的名字。潘志仙与丈夫也知道读书写字的重要性,只是不方便送孩子下山读书,只能绞尽脑汁,将自己会的那些知识教给孩子。后来,山下村子渐渐发展起来,村子修了平坦的新路,架起了电线,如今也家家户户都有网络了。当地政府坚持“不落下一家一户”,每年都会安排扶贫干部带着油和大米到山上去,劝说潘志仙与丈夫带着孩子们下山生活。只是夫妻俩习惯了山中生活,期间虽然跟着扶贫干部下过山,却对山下陌生的世界感到惶恐不安,无法适应,最后拒绝了扶贫干部们的好意。潘志仙的丈夫什么都好,勤劳本分,就有个爱喝酒的小毛病。如果粮食庄稼换回的钱有剩余,潘志仙就允许丈夫去买些酒来喝。结果,就在今年前,最小的女儿张晓梅还不怎么记事,有一天潘志仙送丈夫出门,下山去卖粮食,可丈夫一去不回。潘志仙焦急之下,让儿子们去山中寻找,最后找到了倒在水沟中的丈夫。原来,他上山时喝醉了酒,分不清方向,竟一头扎进了水沟之中。失去了丈夫,养活五个孩子的重任便落在了潘志仙身上。她要比过去做更多更累的活,才能养活他们。好在三个儿子都已经懂事了,能帮她分担重任,照顾妹妹们。然而“祸不单行”,潘志仙很快也出现了精神疾病,神志不清的时候甚至有些不能自理。曾经作为孩子们坚强依靠的她,如今只能接受孩子们的照顾了。建起与外界联络的桥梁潘志仙一家人的生活经历,深深打动那群大学生。他们见过潘志仙一家人的生活,已经远远落后于外面的世界,孩子们吃饭的锅总是黑黑的,因为很少与外人交流,几个孩子的语言能力都下降了,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学生们暂作休整,与当地扶贫干部们了解了情况,然后再次深入大山,找到了潘志仙一家。他们又一次受到了这家人的热情欢迎,可是好话说尽,也没能劝说这一家人离开。学生们无功而返,但他们的热情感染了山下人。村民觉得应该慢慢让潘志仙一家接触外面的世界,打消他们内心的不适应,然后再将他们接出深山,安排生活。学生们也找到了突破口。他们在那几个孩子身上开展工作,毕竟大家年龄相近,更好说话。而且年轻人总是向往新奇,那几个孩子更容易接受外面的生活。这期间,潘志仙一家人的经历传播开来,一些网友也知晓了他们的故事。一名自称叫做“上官正义”的好心人还曾亲自开车赶来,买了一大堆好东西,送给潘志仙一家。其中有鱼有肉,各种好菜,对住在深山中,生活非常简单的潘志仙一家来说,全都十分难得,也就是过年过节的时候,偶尔能够买来吃。潘志仙一家万分感谢。他们生活在深山,维持着淳朴的本性,不知该如何感谢这位好心网友,只能用他带来的这些鱼肉和菜,做出了一桌“好菜”来招待。那些学生和村民们的努力很快有了成果,潘志仙的孩子们经常跟着他们一起离开深山,走到同龄人之间,或者去学校里试听,或者一起聊天玩耍。每次他们都玩得很尽兴,要返回山中时,总有些恋恋不舍。潘志仙将孩子们的表现看在眼中,心里的坚持已经松软了很多。她的病越来越严重,潘志仙在清醒时,很担心没有自己,这些孩子将来会何去何从。她总不能将这些能干的孩子们,留在身边、留在山中一辈子。渐渐想开的潘志仙,渐渐接受了大家的好意,带着孩子们走出深山,在当地派出所的帮助下重新获得户口,也分到土地。潘志仙被送去山外的医院中接受免费的治疗,她的几个孩子该读书的去读书,想工作的就安排工作。不过,外面日新月异的生活对潘志仙来说,还是太难适应了,她在一段时间后,还是选择了返回山中。当地政府没有强求,而是转换思路,帮忙修整了上山路,方便他们一家人随时下山。几个孩子虽然还是回到山中照顾母亲,不过并没有断开与外界的联系。他们一家人既享受着世外桃源的闲适,也维系着与外界的交流沟通。
其实他们这种在山里的生活挺好的,而且在山里无拘无束的很自由,不像在社会上很多条条框框约束着,在社会上生存,只能日复一日的打拼,一辈子为钱所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