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个0

4 小玉米 1天前 72次点击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绿泡泡公众号《夜读》专栏

如果此刻我们都抬头看月亮

一年又中秋,月光照九州。古往今来,无数人把柔情和绮思寄予月亮,“望月”也得以成为中国审美里最清雅的一笔。

当我们望向月亮,想到的究竟是什么呢?

当我们望向月亮

会想到“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小时候的我们,总是向往他乡的月亮。长大后离乡打拼,行南闯北,月升时看过万家灯火,月华时闻得隔壁的饭菜香,方才懂得“月是故乡明”的深意。庄稼地里的汤汤月水,屋角墙头的斑驳月影,月下父母的笑声低语,那么近那么亲。故乡的月亮小小的,月光却绵延得那么远,好似我们一生的路都被它从源头温柔地照拂。

于是,那些为梦想远走他乡的人们,那些“披星戴月地奔波,只为一扇窗”的人们,那些时常疲惫披身、与月同归的人们,会在某一刻抬头,望着异乡的月亮,感到月光如丝,勾连起远乡的回忆和思念。然后,像那首小诗里说的那样,

“我给在老家的奶奶/打电话说/我现在正在看月亮/你也看月亮/这样/我们的目光/就会在月亮上/相遇了”。

是的,我们看的是月,更是那些与我们一起看月的人,天涯共此时,当我们看向同一个月亮,就等于是另一种相见了。

世间万物,一旦被赋予情感,便有了更绵长的意味。月亮在这一刻,打破了时空的束缚,把人的精神与情感连接在了一起,成了中华文化里最浪漫多情的意象。

这个中秋,如果你正和家人在一起,人月两圆,别忘了和他们一起赏赏月亮,尽兴言欢;如果你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归家,也可以抬头看看那片你和你爱的人所共享的温柔月光,然后在心里祝愿,所爱之人喜乐平安,圆圆满满。

当我们望向月亮

会想到“斑驳的心事,和着光酝酿”

我们为什么偏爱月亮?

也许是因为在那些满怀心事的夜晚,它都陪在我们身边吧。

月亮就是月亮,它千年万年地在那里,照耀过秦皇汉武,沐浴过李白苏轼,惊艳过莎翁雨果,如今它仍然高悬夜空,陪伴你,照拂你,多情又澄澈,仿佛懂你所有的悲欢。

可是,当一个人将心事寄予月亮,它又变成了你私人的月亮,“100个月亮照澈100个人生。”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是落榜后苦闷沮丧、长夜独醒的张继的月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是目睹良辰美景后意兴翻飞的张若虚的月亮;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是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李白的月亮;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是大醉之后、心潮起伏的苏轼的月亮……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月亮”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月亮;“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是一个逐梦孤勇者的月亮;“今晚月色真美”是一个爱意盈满者的月亮;“我知道那不是我的月亮,但有一刻,月光确实照在了我身上”是一个爱而不得者的月亮……

你看,月亮装进了多少人的心事,又孵化出了多少缠绵情意啊!

人的一生,有得有失,有乐有苦,但好在,我们还有月亮。无论身处何种境地,我们都可以抬头,将心绪暂寄,然后,看月亮慢慢变圆,等心事慢慢如愿。

当我们望向月亮

会想到“长路虽漫漫,有光有力量”

在各种中秋祝福里,总少不了“人月两圆满”之类,但人生的圆满远没有月亮的圆满那样简单和有规律。

大部分时候,我们都是闷头赶路的人,有梦想要追,有家人要顾,可能很累了也不敢停下,可能努力了也没有结果。

那些走出深夜图书馆的时刻,那些加班后关掉最后一盏灯的时刻,你应该偶尔也会有点想哭吧,然后抬头看见月亮,它不言不语,通透明亮,虽然无法给你答案,但你走它也走,影子常相伴,奋斗路上有这样一盏光,好像突然就没那么孤单了。

月亮也许确实不懂“六便士到底有多重”,但它却温柔地把“最美的夜色,留给努力活着赶路的人”。

你在地下扎根的日子,你所有不为人知的努力,你在夜路上大声唱的歌,甚至你偷偷咽下的眼泪,月亮都是最好的见证。

等到苦尽甘来那一天,它一定会再携山河与你同贺。

关于月亮,《夜读》读者

@Ryan丹青

曾分享过这样一段话,特别适合今天《夜读》的收尾:

你要写月亮,就不能只写月亮,要写孤单,写清冷,写浪漫,写今夜月明人尽望,写学子征途被照亮,写李白床头的霜,写岁月年轮的墙,写毕业后的欢饮达旦,再写月亮下的故事每一个都平凡且滚烫,最后收笔,借今晚的月光,与您共赏。

人生漫漫,道阻且长,但我们会披光上阵,以一颗皎洁之心与未来对望,去争得属于自己的圆满。

文/央视新闻《夜读》

以九个满月

祝大家长长久久,圆圆满满🌕🌕🌕🌕🌕🌕🌕🌕🌕

留言分享一个你和月亮的故事吧!

点个圆圆满满的赞!

目前还没有评论
添加一条新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表评论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