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人世间”故事丨吃桌(王萌萌)

5 青山常在 2年前 168次点击

“吃桌”是河南方言,用小品里的词说,叫豫语。外乡人听了会一头雾水,桌子怎么吃?吃桌也叫坐桌,就是赴大宴的意思。婚丧嫁娶红白喜事,小孩满月,主家都会待客,邀请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吃一顿好吃的。

小时候最喜欢跟着大人“吃桌”,尤其乡下的桌,好吃的种类多,主要还热闹。记得上小学那时,外婆堂兄的儿子娶媳妇,外婆要回去随礼,帮忙操办,便带着我和妹妹回老家“吃桌”。外婆特意换了干净的新衣服,还出去理了发。吃桌时的份子钱是必不可少的,那时的礼金是人民币十元钱,五十算是最高的,比现在两张毛爷爷还有分量。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黑,就听见吹喇叭的喜庆声,外婆就起床去帮忙,我们小孩们也慌着穿衣服去凑热闹。那时候农村接亲早,天还不亮就出发接新媳妇。没一会,八抬大轿,敲锣打鼓,放鞭炮,就知道新媳妇抬回来了。轿子旁边是媒婆,和电视上媒婆一样嘴巴旁边有颗黑痣。小孩们你推我挡地推搡,又好奇又害羞地去掀轿子的红帘子。“去去,都一边玩去,别捣乱”,喜糖一撒,小孩们大的小的都争着抢着捡糖散去,等着玩累喊开桌,中间时不时回来爬窗户上偷看新媳妇长什么样。

年长的,拄着拐杖,晒晒太阳,感慨时光;女人们帮忙收拾菜,围一起唠家常;男的递烟攀谈,吞云吐雾,大家都等着到点开桌。

“开桌了……”大人小孩纷纷就坐,长条凳,八仙桌,围一起,先吃桌上的瓜子花生,接着挨桌发放盘子、碗。黑木耳、莲菜、白切肉、牛肉……一盘上来,大家就是一阵筷子与筷子、筷子与盘子的撞击,风卷残云一般,片刻就剩下一个空空如也的白盘子,有的人意犹未尽地把盘里菜水倒到碗里来。“菜到四顾望,手快心别慌”,抢着吃才香,这是吃桌的氛围。男人们桌上吆五喝六,一两二两漱漱口,七两八两还在吼,菜动得少。有时候想吃什么,小孩们就跑到男人桌上端上一盘。

吃完凉菜,接着就是热菜,也是“吃桌”上的硬菜,鱼、鸡、肘子、扣碗等,你一筷子我一筷子后,桌上就有人问,还吃不——手里塑料袋已经撑开。随后各类时令蔬菜,小孩最爱甜米,一上桌,就成了小孩们的专属菜。吃到一半,新人会敬酒,新媳妇拿着盘子,饭桌上的人一块、两块、五块地往里放,再附送上祝福语。接着,甜汤、咸汤、辣汤轮番上场,最后一个西红柿鸡蛋汤,我们叫“滚蛋汤”,意味着各类菜上完,宴席结束。晚饭就是中午剩的各类菜烩一起,大锅饭尤其有滋味,不可复制。馍是标配,再配上两口小酒,一手拿碗,一手拿筷子、馍,一定要蹲着吃才有味道。

随着人们的经济基础改善,生活逐渐宽裕了,再遇“吃桌”时,就不用满村去借桌子凳子了。专门出租桌椅板凳的商家,只要你通知一声,便会给你送到家里来。再后来经济更加富裕,婚丧嫁娶一条龙服务,主家什么也不用做。不怕费钱的,还可以到乡镇上的饭店,饭店从头到尾承包完。再后来,酒店成了有面又省事的去处,旋转桌,靠背凳,酒店包间,名菜洋酒。

节俭朴素,力戒奢靡,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婚丧嫁娶一切从简,加之2020年新冠疫情后,不扎堆、不聚集、保持距离已成为自觉,“吃桌”也没有了以往的大场面。这又是时代的新变化。

目前还没有评论
添加一条新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表评论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