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音乐鬼才 4天前 112次点击
还原封神原著:哪吒真的是英雄吗?
您有没有好奇过,哪吒为何叫哪吒?他的两个哥哥金吒和木吒,名字遵循着一定的逻辑,按照中国人传统的取名习惯,依据五行学说,他或许应该叫土吒、水吒或者火吒,可偏偏却叫哪吒。这一独特的名字背后,仿佛隐藏着无尽的神秘色彩,吸引着我们去探究哪吒的真实模样。
闲来无事刷视频时,常常能刷到关于封神榜电视剧或者原著的讲解。这不,就在刚刚,又刷到了一个讲述哪吒身世的视频,这也勾起了我心中的诸多想法。今天,我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说一说我所了解到的哪吒以及我个人的看法。
我们通常印象中所熟知的哪吒形象,以及他的经典故事,都源自明代小说《封神演义》。在书中,哪吒辅佐师叔姜子牙讨伐无道的纣王帝辛,最终肉身成圣,看似是一段充满荣耀与正义的传奇经历。然而,当我们深入研读原著,就会惊觉,哪吒的形象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般简单纯粹,他的所作所为,甚至颠覆了我们对“英雄”的认知。
原著中的哪吒,堪称无法无天的典型。他去东海玩水,仅仅是因为玩起法宝混天绫,搅动海水震动龙宫,就惹出了滔天大祸。夜叉前来查看情况,本是正常的职责行为,却只因长相难看,被哪吒破口大骂,夜叉愤怒之下挥斧攻击,却被哪吒轻易打死,脑浆迸裂。龙王三太子敖丙为了给夜叉讨回公道,找到哪吒质问,哪吒不仅毫无愧疚之意,还出言侮辱敖丙及其父亲,随后更是直接动手,用乾坤圈将敖丙打得变形,残忍地剥皮抽筋。此时的哪吒,年仅七岁,却已展现出了令人胆寒的残暴。当龙王前来求解释,哪吒表面上假意行礼道歉,可在他心里,龙王三太子的性命根本不值一提,他在意的只有那根龙筋。在他看来,只要归还龙筋,事情就能解决,全然不顾他人的生命和尊严。
龙王扬言要上天庭告状,哪吒害怕事情闹大,便去找师父太乙真人求助。太乙真人非但没有责怪哪吒的过错,反而对龙王极为不满,认为龙王是小题大做,还为哪吒出谋划策,给他画了隐形符,让他埋伏在南天门拦截并殴打龙王。哪吒见到龙王后,毫不留情地将其打倒在地,还踩在龙王的背上,撕下他身上的鳞片,逼迫龙王变成小蛇跟他回陈塘关。太乙真人的这种护短行为,无疑是在纵容哪吒的恶行,让他更加肆无忌惮。
除此之外,哪吒在陈塘关城楼上纳凉时,随手拿起乾坤弓和震天箭,一箭射死了骷髅山白骨洞石矶娘娘的门人碧云童子。李靖带着哪吒前去赔罪,哪吒却毫无悔过之心,趁人不备,又打伤了石矶娘娘的另一名门人彩云童子。石矶娘娘找到太乙真人理论,太乙真人不仅不主持公道,反而耍起无赖,以哪吒是灵珠子转世,肩负着助姜子牙毁成汤的使命为由,用九龙神火罩烧死了石矶娘娘。石矶娘娘原本是一块顽石,历经玄黄时期的漫长岁月,凭借自身的努力修炼成仙,成为截教通天教主门下的一名修行者。她一心在骷髅山白骨洞潜心修行,本本分分,没招谁也没惹谁。可先是两个徒弟被哪吒无辜杀害,自己为了给徒弟讨回公道、报仇雪恨,却又被太乙真人残害。在动画片《哪吒传奇》中,石矶娘娘被塑造成一个凶残的大魔头,机关算尽,祸害人间,与哪吒为敌。但实际上,封神原著里的石矶娘娘并非大魔头,她只是一个坚守正义、想要为徒弟讨回公道的修行者。好一个石矶娘娘,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她就这样莫名地卷入了这场灾祸,实在是比窦娥还冤啊。
太乙真人作为哪吒的师父,对哪吒的过错一味袒护,他的这种行为,不仅让哪吒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助长了他的嚣张气焰。在太乙真人的庇护下,哪吒愈发狂妄,甚至追杀自己的父亲李靖。李靖双手托宝塔,一方面是为了镇住这个大魔头哪吒,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护自己,以免遭受哪吒的伤害。
从这些情节来看,哪吒的行为实在难以与“英雄”二字挂钩。他肆意妄为,草菅人命,凭借着师父的宠爱和法宝的威力,到处惹是生非,给他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后世的小说、影视等作品,却对哪吒进行了大量的美化。在很多动画片和电影中,哪吒被塑造成了一个勇敢、正义、可爱的少年英雄形象,他的过错被淡化,甚至被转化为一种反抗命运的精神。但这与原著中的哪吒形象大相径庭,让我们在欣赏这些作品时,很容易忽略了哪吒在原著中的真实面目。
在《封神演义》中,以元始天尊为首的阐教,自诩名门正派,看不起以通天教主为首的截教,常调侃截教弟子是“披毛戴角之辈”。封神榜之战看似是商周之战,实际上却是阐截两教的大战。阐教中人满口仁义道德,将“天道”挂在嘴边,但实际上却用着一些下三滥的手段。太乙真人对哪吒的护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打着天命的幌子,为哪吒的恶行开脱,这充分暴露了阐教的虚伪和表里不一。而以杨戬、哪吒为首的阐教三代弟子,更是狂妄自大,他们仗着自己的身份和法宝,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相对而言,截教才是真正的有教无类。截教由通天教主执掌,法脉道场位于蓬莱岛碧游宫。与看重出身的阐教截然不同,截教奉行“有教无类”的收徒原则。在截教的观念里,无论是人类、妖族,还是精怪,不论出身如何卑微、根骨是否优良、品行是否端正,只要怀有向道之心,皆可加入截教。这一开放包容的理念,使得截教迅速吸引了众多修行者,造就了“万仙来朝”的盛大局面。
截教的“有教无类”在其众多弟子的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截教门下弟子种类繁多,有不少是兽禽异物修炼得道而化形的。像虬首仙、灵牙仙、金光仙,他们分别是狮、象、孔的原形,通过在截教的修行获得了更高的境界;还有龟灵圣母等,也都是截教广纳贤才的例证。这些原本被视为“披毛戴角之人,湿生卵化之辈”的修行者,在截教找到了修行的机会,得以追求更高的境界,这正是截教“有教无类”的最好诠释。在截教的世界里,没有出身的贵贱之分,只有对道的追求和向往。
在封神之战中,截教弟子纷纷下山助商,与助周的阐教展开了激烈的争斗。虽然截教弟子在这场大战中最终失败,但他们的勇气和义气却令人敬佩。许多截教弟子卷入是非,并非为了个人私利,而是为了报仇以全义。例如,赵公明死后,琼霄、碧霄姐妹为了给兄长报仇,不顾自身安危,毅然下山与阐教对抗。她们明知自己可能会在“封神榜”上留名,却依然坚定地踏上了复仇之路,一句“我姐妹二人就是‘封神榜’上有名也罢,我定不负同胞”,展现出了深厚的姐妹情谊和大义凛然的精神。
尽管截教弟子在外界看来良莠不齐,且多被描绘成“凶”“恶”“杀气腾腾”的形象,但从行事风格上分析,他们却有着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在与阐教的争斗中,截教弟子虽然痛恨阐教的欺凌,但大多时候并未擅自杀害阐教弟子。像三霄娘娘主持的九曲黄河阵,即便困住了阐教十二金仙,也只是削去了他们的顶上三花,消尽胸中五气,废了他们的一身修为,并未取其性命。反观阐教中人,见到截教门下却从不留情,对截教弟子大肆屠戮,手段残忍。
元始天尊等阐教高层,满口仁义道德,将“天道”挂在嘴边,却在实际行动中表现出虚伪和自私。他们一方面指责截教是左道旁门,另一方面却纵容门下弟子的恶行,甚至亲自出手以大欺小。在诛仙阵和万仙阵之战中,元始天尊联合太上老君、准提道人、接引道人等多位圣人,对截教弟子进行了残酷的打击,致使截教弟子死伤惨重,几乎被屠戮殆尽。这种行为与他们所宣扬的“正义”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让人们对阐教的真实面目产生了怀疑。
截教的“有教无类”虽然在封神世界中遭受了诸多误解和诋毁,但它所代表的开放、包容、平等的理念,却具有深远的意义。这种理念打破了出身和种族的限制,给予了每一个修行者追求道的机会,体现了真正的公平和正义。相比之下,阐教的狭隘和偏见,使得他们在封神之战中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却失去了人心。在《封神演义》的世界里,截教才是真正践行“有教无类”的教派,他们的精神和理念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和思考。
反正就不是啥好货。这小屁孩只有对自己人才会有点慈色!他就是个膜而已。一意孤行,自己认为是啥就是啥,天不怕地不怕。从来就不为别人考虑的。你只要比他弱,都是蚂蚁能够一脚踩死的那一种。
这玩意就是原著中写的呀。太乙真人的原话呀,翻译成白话文,那就是我徒弟杀你徒弟那是替天行道。你作为师傅应该顺天而行。我徒弟有教主元始天尊富裕的使命,杀你徒弟是你徒弟活该。我徒弟怎么欺负你们都行。杀了你的巡海夜叉又怎么样?杀了你的儿子又怎么样?而且开头就说了,原始天尊手下的十二金仙,有一千五百万杀劫,然而哪吒比他们更多,有一千七百万杀劫。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这样的。
封神英雄榜不行。不尊重原著。一点也不精彩。好端端的一个封神演义被改编成了爱情片。一个个天天就是哭哭啼啼的。还删减了很多精彩的内容和重要的人物,然后又加上了一些多余的人物。
苏妲己是良家女子,这个跟她没关系。一切都是九尾狐狸做的。是九尾狐狸附在她的身上。
其实凡是带着演绎两个字的,一般都跟战争有关。你比如说三国演义,隋唐演义,还有我们现在聊的封神演义。哪个不是跟战争有关?其实最精彩的就是他们打斗的情节。封神榜的精彩之处在这里。但是近些年来出的电视剧电影什么的都没有把这个表现出来。甚至还全拍成了爱情剧。一天天的不是煽情就是伤人。不是哭鼻子就是掉眼泪。看着太令人心累了。别人我不知道,我反正是最看不得这种哭哭啼啼的电视剧了,尤其是女人哭。
支持,我也这么认为,那惨叫简直是,还有那元始天尊,就别说那个原著吧,就是小说啥的也有的,也都说元始天尊怎么怎么怎么怎么的
他俩是山寨
该醒醒了。真以为取了个网名就成哪吒了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