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文化:弘扬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

4 青山常在 2小时前 28次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要求我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建筑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艺术形式,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抓手。

建筑是人类物质文明的综合反映。人类在地球上繁衍生息,创造出灿烂多彩的文明,其中最绚烂、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建筑文化,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印度的泰姬陵、中国的长城、法国的卢浮宫等等,无不是地域文明的杰出代表。建筑,作为文明发展的物化实体,其材料、结构、工艺、空间组合、色彩、装饰等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与语言、制度、民俗、宗教、艺术的综合反映,也是研究人类文明、弘扬人类文明的锁钥。

中华文明赓续传承五千年,有其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在中华民族长期的融合发展与文明氤氲育化中,各文化圈之间互鉴、互学、互融,逐渐形成了开放、包容、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塑造了尊重自然、比德山水、强调伦理、仁人爱物、节用尚简、以民为本、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精神特质,这些特质在建筑文化上也有丰富而生动的呈现,如以保护湿地资源为出发点的大型皇家苑囿,反映中国古代制度文化的城市、宫殿、陵寝,体现民本观念的祭天建筑等。不同地域的民居还表现出了北国的醇厚、江南的秀丽、蜀中的朴雅、塞外的雄浑、雪域的静谧、云贵的绚丽多姿的特征,等等。不同时期中华民族建筑文化有不同的外在表达形式和意象表达系统,中华民族建筑以丰富的建筑语言表达了建筑的具象和意象,体现了中华建筑在哲学、政治、道德、审美等多方面的诉求,并以明晰的符号系统传达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和价值追求。

中国建筑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表现形式。纵观中华民族5000年的发展历史,以秦、汉、唐、宋、明清时期为参照,可以发现政治经济文明的发展必然带动建筑文化的发展。西方经济学者RayDalio曾绘制了中华文明实力变迁图,从公元600年后,中华文明在唐中期(约700—750唐玄宗时期)、北宋末(约1085—1100宋哲宗时期)、明中期(约1488—1505明弘治时期)以及清前期(约1700—1800清乾隆时期)一直处于世界巅峰。这四次巅峰时期同样是我国历代建筑文化发展的极盛时期。

中国建筑文化是中华文明科学与艺术的集合体。中国古代的科学、哲学、文学、工艺、美术等为代表的中华文明,经过5000年来的演进发展,精进为古代天文、堪舆、纺织、冶铸、木作、石作、锻造、陶土、油漆、琉璃、造纸、书法、绘画、雕塑等科学与艺术门类,在各个时期服务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与营造,最终汇聚到建筑艺术这一庞大的综合门类之中,是中华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的集大成者。

中国建筑文化是多民族共同的文明成果。考古学家严文明关于中华文明提出多元一体的“重瓣理论”,他认为,中华文明以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各文化区为内圈花瓣,闽台、粤桂、滇、康藏、新疆、内蒙古、东北等文化区为外圈花瓣。这些花瓣之间互鉴、互学、互融,共同孕育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各文化圈之间的持续互动造就了中华文化开放、包容的基本特质。这一点在中国建筑文化中也是如此,如春秋时期的鲁作楚宫,秦始皇写仿六国建阿房宫,北魏蒋少游摹写建康城,明清汉藏融合的藏传佛教建筑等等。中国古代建筑这种多民族“吸纳融合、借鉴写仿”的文化传统,形成了集多民族文化之大成的民族建筑样式。

中国建筑文化是与中国人关系最紧密的文明塑造体系。建筑既是承载人类精神文明的容器,也是丈量人类精神文明的尺度。从建筑与人的互动关系来看,人通过对建筑环境的塑造,给人自身的居住生活带来了阴阳调和、愉悦舒适的身心归属;同样,围绕建筑所产生的制度文明、精神文明也同时在人伦层面塑造和规范人的行为。中国人在建筑中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参天地、赞化育”“因其地、全其天”的环境观;探讨人与物的关系,在建筑中提出“卑宫室”“重民生”的物用观;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建筑中提出“阴阳枢纽”“人伦规模”的礼制观;探讨人与自我的关系,提出“礼乐复合”的居住图式。作为物质文明的一种重要形式,建筑从制度、行为、精神上,直接参与塑造人类文明。

中国建筑文化是中华文明完善的“语言符号”表达系统。大英博物馆中国馆的简介这样概括中华文明:“中国人创造了世界上最博大和悠久的文明,他们的语言和文字形式在四千多年的历史中保持稳定,凝聚着这个巨大的国家,联系着她的过去和现在,展现了统一的举世无双的文化”。中国古代建筑和汉语这门语言一样,建筑的“词汇”“语义”丰富而深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文法”。结合西方语言学、符号学及中国古代哲学对于“言象意”的思辨,中国建筑文化具有“语言符号”“艺术形象”“文化意境”多层面表达,在抽象、具象,微观、宏观,主体、客体,内在、外在的构成要素上都具有明确的对应关系,是一套完整完善的传统文化语言符号表达系统。

显然,璀璨于世界文化之林的中国建筑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中耀眼的文明成果,是弘扬中华文明的重要文化载体之一。从建筑文化领域入手,挖掘与梳理中国建筑文化蕴含的中华文明优秀内涵与价值,总结国内外传承建筑文化内涵与价值的历史经验与传承机制,探讨如何从建筑教育、城市规划等层面传承中国建筑文化,是增进文化自信自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最有效途径。

目前还没有评论
添加一条新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表评论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