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青山常在 14小时前 32次点击
2025年春节档电影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以《哪吒之魔童闹海》《唐探1900》等为代表的六部影片,不仅在票房上一路高歌猛进、屡创新高,更折射出中国电影产业在美学探索、IP开发、工业化进程与市场策略上的深层变革。
IP开发从路径依赖到类型融合
今年春节档电影整体数量虽少,但类型丰富、题材多元,兼具故事片与美术片两大电影片种,汇集神话奇幻、军事现代、喜剧冒险、武侠动作、探案悬疑等多种类型。且IP电影占比高达五部(《哪吒之魔童闹海》《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唐探1900》《射雕英雄传之侠之大者》《熊出没·重启未来》),这一现象既反映出中国电影市场对成熟IP的路径依赖,也暴露出原创力不足的结构性危机。但部分IP电影通过类型元素的跨界融合与叙事层级的深度拓展,实现了对续集乏力“魔咒”的突破,在题材选择上也呈现出鲜明的传统与现代交融特征,赋予传统题材新的生命力。
《哪吒之魔童闹海》融神话、奇幻、动作、灾难片等多种类型元素于一体,将传统的“哪吒闹海”故事做了彻底颠覆与重塑,借助哪吒“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若天地不伦,我便扭转这乾坤!”的台词,隐喻当代青年不认命不由天,力图冲破既定秩序“试试改变这世界”的反抗精神和自由意志。《唐探1900》中,悬疑、喜剧、动作、探案、爱情等元素相互交织,辅以爱国主义主旋律底色,多类型元素的融合与升级不仅大大提升了影片的趣味性和叙事魅力,又深层拓展文化、历史的宏大命题,借助20世纪初中国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所遭遇的苦难与屈辱事件,激发国人的民族自尊心与爱国热情,其题材的当代性与现实意义不言而喻。作为长达11年的长效IP,《熊出没》的主题、故事、视听等层面一直在突破升级。而《熊出没·重启未来》借助科幻、冒险、动作、灾难、喜剧等多类型元素的融合,深刻表达保护生态的行动主题,将低幼向的合家欢叙事升级为带有哲学思辨色彩的冒险故事,拓展了动画电影的题材边界,增强了影片的现实关怀与教育意义。
五部电影基于已有的强大IP,开发策略上各有侧重,有的延续经典,有的尝试创新,在为观众带来一场又一场视觉盛宴的同时,也进一步展示中国电影人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上卓有成效的探索与成就。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意识的凸显
六部电影,格局开阔、立意深远,其题材均与拯救世界、天下、未来,保护百姓有关,在小我与家国、草芥与权力、弱小与强大、正义与邪恶、对抗与覆灭、拯救与失败的一组组对立关系中,又以舍生忘死、勇于牺牲、众志成城、前赴后继的精神信念战胜强权而圆满落幕,洋溢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人文精神,在主题意蕴上呈现出强烈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展现出春节档影片在文化表达上的深度与广度。
《蛟龙行动》将我国核潜艇官兵的行动使命与整个亚太地区人类的生死存亡联系在一起,赋予了这一使命巨大的崇高感与全球化意义,在对中国军人舍生忘死、骁勇善战、英勇顽强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与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讴歌与礼赞之余,凸显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意识。《哪吒之魔童闹海》叙事逻辑和人物行为动机也是建立在哪吒为了免遭陈塘关全体百姓被四大龙族屠戮的基础上。在哪吒一家和整个龙族面临着灭顶之灾时刻,龙族虾兵蟹将众志成城、前赴后继,以集体力量撞破天尊鼎,打败无量仙翁,成功自救,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同样体现了家国同构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唐探1900》将探案与旧金山唐人街全体华人的生死存亡密切联系在一起,在破解了悬疑案件的同时,又粉碎了西方列强将华人视为“黄祸”通过“排华法案”将中国人驱逐出境借以巧取豪夺华人财产的阴谋。《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也是讲述的姜子牙、姬发带队坚守西岐,与闻仲等率领的殷商大军兵戈相对、法术交锋,最终聚全民之力守卫家园、免遭覆灭的故事。《射雕英雄传之侠之大者》郭靖以一己之力、冒死进谏,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护大宋子民惨遭战争的生灵涂炭,更是“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英雄境界的生动诠释。《熊出没·重启未来》更是通过小亮、光头强以及未来城觉醒百姓的万众一心,打败虚伪卑劣凶残的城主,消灭地王孢,拯救了整个未来末日世界。
六部电影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意识的高蹈,不仅讲好了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精神,也极大坚定了文化自信,有效传播和弘扬了主流价值观,提升了中国电影软实力。
东方美学的传承与重构
2025年春节档最显著的特征,在于以《哪吒之魔童闹海》《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和《射雕英雄传之侠之大者》为代表的神话电影、武侠电影对东方美学的创新性表达。
《哪吒之魔童闹海》进一步强化了“水墨粒子特效”技术,将中国山水画的写意性与赛博朋克风格的光影质感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新巴洛克式”的视觉奇观。从昆仑山玉虚宫的冷冽仙气到东海龙宫的颓败沧桑,每个场景、每件道具都浸透着东方美学的现代诠释。玉虚宫的设计采用了纯白如玉的色调,结合泼墨山水画的晕染效果,又保留了商周青铜器的纹样肌理,同时融入未来主义的几何构造,“高处不胜寒”的意境呼之欲出,完美诠释中式美学。石矶娘娘的洞府不再是阴森魔窟,而成为赛博朋克风格的机械圣殿;太乙真人的仙鹤坐驾进化成蒸汽朋克风格的飞行器。这种看似离经叛道的改造,实则暗合《山海经》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本质,让古老神话焕发出超越时代的生命力。
这种美学实践不仅是对好莱坞超现实主义的回应,更暗含了后现代语境下对东方美学的再定义——通过技术手段将传统符号(如太极、八卦)转化为动态的视觉语言,使观众在感官震撼中感知文化基因的延续。
《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中,昆仑仙境的云涛雾海画面美轮美奂,五彩祥光与紫色烟雾相互交织,重现了宋画《千里江山图》的东方意境;西岐麦浪中的农耕祭祀,瞬间将观众拉回《诗经》的古典意蕴。饕餮吞噬千军的场景让《山海经》的诡谲生物在大银幕上获得血肉。杨戬的五行遁术设计得极具创意,充分展现了中国神话的神奇魅力。借助现代科技,东方美学的特有气韵与魅力在银幕上得到充分彰显。
《射雕英雄传之侠之大者》作为金庸经典IP的又一次影视化尝试,通过现代技术手段重新诠释了武侠世界的侠义精神。影片将“降龙十八掌”“九阴真经”等武功招式的想象性描述转化为具象化的视觉呈现,同时保留了传统武侠片“以意御形”的美学内核。这种“技术赋能传统”的路径,标志着中国类型片在美学体系上的自觉建构。
工业技术从“应用型学习”向“原创性突破”的转型
2025年春节档的影片,均为大制作、大视效、体现中国电影工业化的产业升级的重工业电影,投资巨大、场面宏大、摄制技术先进、制作精湛、想象力丰富奇特、各种特效镜头令人叹为观止,实现了从美学到技术的全面升级迭代,集中展现了中国电影工业技术从“应用型学习”向“原创性突破”的转型。
《蛟龙行动》作为我国首部聚焦深海潜艇作战的军事片,通过“龙鲸号”核潜艇这一大国重器的全景式呈现,构建一个兼具科技感与真实感的未来战场。作为今年春节档投资最大的电影,剧组打造四艘1:1潜艇置景,其中“龙鲸号”潜艇置景长达120米、宽11米、高16米,真实还原了包括鱼雷舱、指挥舱、导弹舱、后置鱼雷舱等在内的9个舱室。每一个细节都经过军事专家与美术团队的反复推敲,甚至舱室内的螺丝钉纹路都力求还原真实潜艇质感,其规模与精细度刷新全球潜艇道具的工业标准。再加上深达18米的水库模拟深海环境,使得潜艇内外的机械构造、鱼雷发射轨迹等细节呈现出近乎军事纪录片的质感。
《哪吒之魔童闹海》耗时5年半,总参与人数超4000人,总镜头有2427个,特效镜头高达1948个。导演饺子强调对作品质量的追求,力求为观众提供一种史诗级别的震撼视觉体验,还增加了大规模群体对抗场景和超大场景的展示,最壮观的一场戏,足足2亿个人物同时出现在了同一帧画面上。光是陈塘关大战的美术概念,就花费了团队半年的时光。哪吒打破穿心咒的束缚这短短十秒画面,团队手K(手动关键帧动画)了600多块割破的碎肉,为了控制碎肉的运动轨迹,又特意开发了工具,每一块都有自己的绑定器。
这种将技术研发与文化符号深度绑定的策略,正在重塑全球电影工业的价值链——中国不再仅是外包制作基地,而是开始输出技术标准,实现了中国电影从“应用型学习”向“原创性突破”的飞跃转型。同时这种以“技术升级带动内容进化”的模式,为中国电影工业IP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2025年春节档总票房再创新高,但也应看到,单片票房差异显著,票房和口碑两极分化严重。其中,《射雕英雄传之侠之大者》开启预售45分钟,预售票房突破1000万元,成为中国影史预售最快破千万的电影。这一成绩充分体现了“粉丝经济”的巨大威力。但影片上映后,由于对经典IP的改编不够成功等硬伤致使票房后劲明显不足。事实上,春节档电影留下的启示意义远远超出票房数字的范畴。中国电影正在经历一场静默的革命:技术革新倒逼美学变革,市场分化重构创作逻辑,而观众则在狂欢式的消费中完成着文化身份的确认。未来的挑战在于,如何让这场革命不止步于产业升级的表象,而是真正建立起植根东方美学、贯通技术伦理、包容多元价值的电影话语体系。同时也需注意当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平突飞猛进,技术优势必须与剧作深度形成共振,避免陷入“视觉通胀”的陷阱,使电影沦为技术主义的“奴隶”,成为一个个美丽但虚幻的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