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食中国》新书发布,揭秘中华美食历史演变

4 青山常在 2个月前 80次点击

包子是否由馒头演变而来?古人为何将麻花做成绳索形,而将蜜麻花做成耳朵形?茶汤、面茶、杏仁茶没有茶叶为何叫“茶”?吐鲁番唐墓出土的麻花就是“甜甜圈”吗?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近日由北京三联生活书店推出的《谷食中国:中华小吃糕点主食探源》(以下简称《谷食中国》)一书中。

《谷食中国》凝聚了著名学者王仁兴40多年的研究成果。全书由煮食卷、蒸食卷、烙食卷和炸食卷共4卷册组成,通过580多幅考古实物图片与古墓壁画、传世名画和古小吃复原等难得一见的12类图片,生动展现了四千多年来面条、馄饨、饺子、馒头、包子和粽子等中华传统美食的起源、发展及演变过程,写出了“小吃大产业、小吃大文化”中的“大”,展现出中华谷食文明和东方膳食模式的魅力。

为了便于广大面食点心师和研发机构人员推出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文创美食,王仁兴还从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中,精选集纳了800多种历代小吃糕点主食精华,并加以注释,编出《中国历代小吃糕点主食名品名录》。

未来,期待更多学者和专家加入中华美食文化的研究与传承,共同推动其繁荣发展。

目前还没有评论
添加一条新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表评论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