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青山常在 1个月前 134次点击
春节假期结束后,铜仁市江口县太平镇梵净山村,梵净山黔金丝猴拯救保护及野生动物救助基础设施项目迎来复工,现场工程车辆穿梭不停,工人们忙碌地进行着装修。这里正在打造一个野生动物的新家园,将成为黔金丝猴和它的朋友们的栖息之地。
“我们正在安装室外兽笼,已经进入安装顶网阶段。”钢结构施工班组组长吴兴则对记者说,“这些安装好的顶网需要用35吨的吊车把工人送到高空,然后一点一点地‘缝合’,才能确保牢固安全。”
黔金丝猴(资料图片)
黔金丝猴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国旗舰物种之一,被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CR”(极度濒危),全球仅850只左右,仅分布在贵州省东北部的梵净山保护区内,在中国特有的3种金丝猴中数量最少,被称为“地球独生子”。
2022年1月,《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提出:要研究设立梵净山国家公园,同时要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黔金丝猴、楠木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拯救保护工程。铜仁市和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依托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重大工程,申报了梵净山黔金丝猴拯救保护及野生动物救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该项目位于铜仁市江口县太平镇梵净山村熊家坝,占地10.01公顷,总建筑面积4329平方米,总投资4682.12万元,其中,中央基建投资3745.56万元,地方配套936.56万元,将为黔金丝猴提供一个堪称“顶配”的栖息环境,包括15个笼舍,专门为黔金丝猴设计的生物繁育研究基地、疾病防治救助基地、野化放归基地等设施,所有设施均符合国际先进的动物保护和科研标准,确保黔金丝猴在这里得到安全、舒适的栖息体验。
在已经完工的兽舍门口,工人们正在加紧安装栅栏。不远处,一座动物医院也完成了主体建设。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规划建设科负责人石磊介绍,动物医院将为受伤的黔金丝猴及其他野生动物提供医疗救治,医院内规划有实验室、手术室,手术室将配备高端设备,如手术台、X光机、超低温冰箱等,确保动物能够得到专业的医疗救助。另外还配备了留观室,受到救助的动物将放在留观室里面进行观察,待完全康复后重新放归大自然中,继续在梵净山的山间栖息、繁衍。
截至目前,项目总体进度已完成总投资的90%,各项施工进入收尾阶段,动物医院、饲料配给室、兽舍等重要建筑已完成主体建设,黔金丝猴野化放归实验楼和研究科研楼的主体工程及其他附属设施正在进行室内装修及后续附属设施建设,预计今年3月后可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
“我们将围绕如何用好这个集繁育、驯化、科普为一体的科研基地谋篇布局,推进黔金丝猴的迁地繁育研究、智力资源汇聚、专业人才培养以及科普展示和国际合作,全面推动黔金丝猴保护工作,努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为美丽贵州增绿添彩。”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杨妮说。
据了解,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不仅将为黔金丝猴的人工繁育、驯化及放归提供了更加专业的研究平台,还将为救助受伤的其他野生动物提供更好的条件。随着这个“顶配”新家的落成,梵净山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将得到有效提升,黔金丝猴的种群也将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继续繁衍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