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不怨天,不尤人,不责己

3 另眼看世界 1天前 32次点击

壹,不怨天,图片,公元1506年,王阳明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位于万山丛棘之中,环境恶劣。当时有一位小官赶路路过,带着儿子仆人。三人见这里荒无人烟,山路崎岖难走,心生愁怨,两天后三人便相继离世。王阳明听闻这个消息,可怜三人的同时,也不由感慨:“忧郁攻其中,其能以无死乎?”,很多时候,人不是败给环境,而是先败给自己的千愁万绪。扫掉心上的垃圾,保持达观心态,任风雨再大,也能保持一份淡然。,王阳明形容过自己的处境:“危栈断我前,猛虎尾我后。倒崖落我左,绝壑临我右。”科举失败、被贬、奸臣刁难……王阳明一生可谓受尽了命运的折磨。,可没想到的是王阳明落第后却说:“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被贬龙场时,山路难走,官粮时常供应不上,王阳明便自己开荒种地,还写下一首《西园诗》,津津有味地讲述自己种菜的过程。,养心贵以静,淡泊宜于性。把情绪关在心门外,不忧不惧,自然能在兵荒马乱的生活中且行且歌。正所谓,心之所向,境之所在。,当你修得一颗积极乐观之心,生活再难,你也不会被轻易打倒。在飘摇的命途中,不抱怨、常快活,人生之路自能柳暗花明。,图片,图片,贰,不尤人,图片,《传习录》中说:“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一个喜欢指责别人的人,他就只能看到别人的过错。但若能反思自己,就会发现自己也有很多不足之处,然后对症下药,弥补过失。,当生活出现了问题,唯有向内求,才有机会扭转局面。人生在世,我们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难关。如果始终把目光瞄在他人身上,一味指责他人,就会看不清脚下的路,最终让自己误入歧途。,老子说:“大道之行,不责于人。”越是清醒的人,越不会随意责怪他人。他们总能责人先问己,留一只眼睛来审视自己,在低谷中不断修正自己。当你也能遇事少指责,处事就会变得更加睿智通透,前路也会走得更加稳健有力。,图片,图片,叁  不责己,图片,明正德年间,朝野大乱,宦官当政,满朝文武大臣都不敢站出来反抗,王阳明却不惧怕。他上书直言,惹怒了宦官刘瑾,当众被廷杖,打入大牢。,那些日子他披头散发,精神萎靡。直到他不断回想司马迁忍辱负重的故事,想到自己也不该自暴自弃。,想通了这一点,他重新振作了起来,提笔作诗《见月》:“屋罅见明月,还见地上霜。客子夜中起,旁皇涕沾裳。匪为严霜苦,悲此明月光。月光如流水,徘徊照高堂。胡为此幽室,奄忽逾飞扬?逝者不可及,来者犹可望。盈虚有天运,叹息何能忘。”,王阳明开始从忧愁中振作起来,对未来充满希望,不再懊悔,而是静下心来开始参悟心学,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一个人过去的错误尽管无法挽救,但未来仍旧大有可为。人在低谷,自责不如自省,颓丧不如奋进。,正如《传习录》说所言:“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一个人肯悔悟是好事,但若是过分自责,过于内耗,则会慢慢丧失信心。人生最大的不值,就是在反刍中折磨自己,将未来葬送在过去。面对过往的错误,要敢复盘,能翻篇。当你学会不灰心,不气馁,重拾起信心,自能实现逆风翻盘。,中国哲学泰斗王德峰曾说:“《传习录》应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必读的书。”这部书中不仅有着王阳明深厚的学问,更藏着他为人处世之道。,即便深陷低谷,他不怨天尤人,也不自责丧气。而是始终保持一颗乐观之心,积极修心,不断提升自己。

目前还没有评论
添加一条新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表评论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