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精华 • 永恒的流星 3周前 363次点击
哈喽各位老朋友,我是永恒的流星~ 今天来聊个扎心的事儿:盲人学乐器,最让人头大的坎儿是啥?不是手指不够灵活,也不是节奏总跑偏,而是——好不容易在网上扒到一首曲子的谱子,点开一看,嘿,图片格式!这玩意儿对盲人来说,跟对着空气猜谜没两样,哪怕凑近了感知半天,眼前仍是一片空白,啥信息都捕捉不到,白激动一场,纯属“找了个寂寞”。
以前,盲人想学首新曲子,那可真是难如上青天。要么得求着身边人,好话说尽、好处给够,让人家一句句念谱子上的音符、符号,自己边听边往脑子里硬记,或者赶紧摸出盲文板一点点记下来;要么就得靠“听”,反复循环歌曲,自己一点点把谱子“扒”出来——可这招太考验功底了,对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神仙操作”,想都不敢想。还好我会自己扒谱,即便这样,完全学会一首曲子都得费老大的劲儿。我就深有体会,完整无误地学会一首曲子,脑细胞都得死一半,不少盲人朋友甚至因为这事儿,直接放弃了学乐器的念头,多可惜啊!
不过还好,科技在进步,AI也越来越懂盲人的难处。就说豆包吧,自从它推出了图片描述和屏幕共享这俩功能,正好给盲人解决了“图片乐谱看不清”这个致命难题。估计有人要念叨了:“你咋总说豆包?世上AI工具多了去了!” 哈哈,不吹不黑,这事儿上,豆包还真有两把刷子,别的工具未必能办得这么利索。咱不扯远了,言归正传,今天就掏心窝子跟大家分享:盲人朋友咋让豆包帮忙“看”图片里的乐谱信息。
首先说实现方式,前面也提了,就是图片描述和屏幕共享这两种,效果一样,就是操作步骤有点区别。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具体咋弄。
第一,通过图片描述的方式
第一步,先在网上或者乐器学习交流群这些地方,找到你想要的乐谱图片,然后保存到手机里。咋保存图片,大家都是老手了,这里就不啰嗦啦。
第二步,打开手机相册或者文件管理,找到刚保存的图片,发给豆包。
第三步,点开发消息的编辑框,输入你的要求。给个模板参考下,你可以这么问:
“我是一名视力障碍者,请你用口述的方式,从上到下按照顺序将图片中的乐谱内容描述一遍,包括这是属于什么类型的乐谱,符号的用途以及有明确标注的演奏技巧讲解。”
或者也可以这么问:
“请你用口述的方式,从上到下按照顺序将图片中的乐谱内容描述一遍,包括这是属于什么类型的乐谱,符号的用途以及有明确标注的演奏技巧讲解。”
输完要求,点发送,豆包就会按照你的要求,给你详细描述和讲解啦。
第二,通过屏幕共享的方式来实现
第一步,同样先在网上或者乐器学习交流群这些地方,找到你想要的乐谱图片,然后把图片点开。
第二步,回到手机桌面,打开豆包APP。你可以直接通过系统的语音助手(如Siri、小爱同学等)唤醒并说出“打开豆包APP”,进入后点击“打电话”选项;也可以直接在桌面找到豆包APP图标,双击长按弹出快捷操作菜单,再点击“打电话”。进入通话界面后,在屏幕下方找到“共享屏幕”,双击点开,弹出对话框后,把应用范围切换成“整个屏幕”,然后点击“开始”。接着切换到刚刚点开的图片窗口,Android端可通过最近运行的应用或者概览进行切换,IOS端可通过多任务视图进行切换。
第三步,这时候你就可以直接用语音提问啦,提问的要求和指令,直接参考前面的模板就行。
等你问完,豆包会根据你的要求详细描述和讲解。要是还有其他疑问,接着问就行。结束共享屏幕后,刚才的提问和讲解结果会显示在豆包的聊天窗口里,要是一遍两遍没听明白,在这儿反复让它朗读,直到听懂为止。
温馨提示
用屏幕共享的时候,得关掉读屏软件的黑屏模式。不过每个读屏软件对这个模式的叫法不一样,大家按自己用的软件操作就行。
豆包给的描述、讲解和演奏建议,没法保证100%正确,大家可以当个参考,结合自己平时的演奏经验来练就行。
以上方法和步骤无论是Android端还是IOS端均可通用。
以上就是盲人朋友通过豆包查看图片乐谱信息的经验和操作步骤啦。
说真的,要是这篇分享能帮你在学乐器的路上少走点弯路,哪怕只是解决了“看不清谱子”这个小麻烦,那我就老开心了。觉得有用的话,别忘了点个赞、藏起来,下次想回看的时候,一点就能找到,多方便~
要是你身边有学乐器的盲人朋友,也正被图片乐谱难住,不妨顺手把这篇分享转给他。说不定就因为这一下,他就能接着追自己的音乐梦呢。咱们一起搭把手,让更多热爱音乐的人,哪怕看不见谱子,也能靠声音摸到旋律的模样~
点击这里跳转至公众号需要观看视频演示可点击下方链接跳转至抖音。
点此跳转至抖音顺便给大家提供一张测试图。
是的,应该很多人都这样,尤其是遇到一些自己不大喜欢的曲子如果要靠自己扒谱,有时候就提不起兴趣了
讲解这一块,主要是给本身有一定的基础的人去作为参考的,初学的只要让他给你念谱子内容,这样,你在记谱子的时候,那效率肯定比你直接去听要快得多
其实咱们最主要的不是要谈的讲解,我们需要获取的信息主要就是节拍调号以及谱子的内容,至于后面的一些分析,那完全可以不用管他的,甚至你在提问的时候,直接可以让他不要对一些技巧做讲解
其实说的有道理,其实,在我觉得,学习一首歌可能不在于谱子,更在于技巧一些。但是,这个豆包说得确实有点儿那个啥了。
其实如果是吹流行曲的话对于技巧的含金量是要求没那么高的,所以我现在如果想要快速的去记谱子就干脆直接让他给我念一遍,那我只要听一遍,就全部记下来了,然后再去把这首歌听一遍,就可以开始干活了,至于技巧方面基本上就是根据这首歌曲的风格然后结合自己平时的经验来吹
我也不知道。
不过我猜在浏览器应该是能搜到的。至少比较知名的曲子能搜到。
本身是和传统音乐器吹的曲子还有一些就是近期网上比较火的歌曲,基本上都是可以找到唱谱的,但一些不是特别火的甚至很冷门的歌曲找起来有点难
然后很多曲子的快板部分,除非是直接能找到教学视频,如果是光靠听唱谱,那这个也是够呛的,这还不如直接听原曲了哈
这个怎么说呢?按道理来讲,一般人只要听两遍,基本上就会了。但是有些人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你让他扒谱,好像真有点难为他们了,所以写这一篇也是之前有人问过我,有没有什么快速且适合咱们老盲快速记谱的方法 ,要不然写这些东西还是有点头疼的,得反复改来改去的,当然或许也有可能是我平时接触的人群比较杂,不管是有经过专业的教学且基础扎实的还是半路自己自学出家的,只要能聊得来那这就算是打上交道了,不会像有些人一样觉得别人水平太拉不如自己就不愿意跟人家打交道,不过扒谱这活儿对于没有真正经过专业系统教学且没有根基较稳的人来说确实在短短几年之内是比较难做到的,包括很多明眼人一般都是直接看谱的,你让他们就凭着耳朵听能做到的人也是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的,当然专业的除外
这个我早就会了,不过还是谢谢你的分享哦。
我以前没有用过这个方法。哪天试试?我是稍微会弹点吉他。我一般不找谱子,因为我知道应该找了也找不到。所以大多数谱子都是我自己吧,有一些是老师教。
顺便给大家看一下效果。
以下为你逐行、细致描述《再唱映山红》乐谱内容,包含乐谱类型、调号、节拍、速度表情、音符节奏、各类符号含义及演奏提示,按从上到下顺序:
整体说明
这是简谱,是中国常用的记谱法,用数字(1 - 7 对应哆 - 西 )表示音高,通过各种符号标记节奏、节拍、演奏要求等 。
第一行(基础信息行 )
内容:1 = A 再唱映山红 恩权 词 刘乐权 曲 中速、亲切、期盼地
解析:
“1 = A” :调号,确定简谱里 “1(哆)” 的音高,对应钢琴小字一组 A 音(698.46Hz 左右 ),是整首曲子音高的基准 。
“ ” :节拍标记,以四分音符为 1 拍,每小节有 4 拍 。演奏时要遵循 “强 - 弱 - 次强 - 弱” 的节奏韵律,比如像 “1 2 3 4” 里,第 1、3 拍稍强,2、4 拍稍弱 。
“再唱映山红” :歌曲名称 ;“恩权 词 / 刘乐权 曲” :词曲作者信息 。
“中速、亲切、期盼地” :速度与表情术语,指示演奏时用中等速度(大概每分钟 80 - 100 拍左右,可根据实际表达调整 ),要传递出亲切、饱含期待的情感氛围 。
第二行(旋律前奏 / 起始行 )
内容:(5·5 653 5 - | 6·5 1253 2 - | 3 2 3 5 53 2321 16· | 5·6 216 1 -) | 5·6 1 2 3 2· 3 |
解析:
括号 “( )” :这里主要是乐谱排版的分组提示,把前奏或旋律起始片段归为一组,无严格符号学特殊含义,演奏时按正常旋律处理 。
“5·5” :附点音符,前面的 “5” 是八分音符(时值为半拍 ),附点的作用是延长前面音符时值的一半,所以 “5·5” 总时值是半拍 + 1/4 拍 = 3/4 拍 。
“ - ” :二分休止符,表示在此处停顿,时值为 2 拍 ,演奏时要空出这 2 拍的时长 。
整体:这一行是按 拍规则,由附点音符、普通音符(像 “653” 是三个八分音符连奏 )、休止符组成的旋律节奏,构建了曲子起始的音高(5、6、3 等简谱音,对应不同音高 )与节奏框架 。演奏时需精准把握每个音符的时长、停顿,让节奏稳定,旋律流畅起头 。
第三行(旋律发展行 )
内容: 5 - | 5·6 1 2 3 2 2 | 3 2 3 1 2 3 2 - | 3·5 2 1 | 2·3 5 2 3 - |
解析:
“ ” :这里是旋律连贯线(非严格装饰音符号 ),提示下方的音符要连贯吹奏,像 “ ” 要吹得流畅,音符间衔接自然,不能有明显停顿,突出旋律的线条感 。
“ ” :附点音符,八分音符 “6” 加附点,总时值 3/4 拍(半拍 + 1/4 拍 ) 。
其余音符、休止符:延续 拍规则,比如 “5 -” 是四分音符(1 拍 )加二分休止符(2 拍 )?不对,实际要结合整小节看,每小节 4 拍,这里是排版让视觉分段,演奏时要整合节奏,保证每小节 4 拍 。核心是按音符时值(附点、普通 )和休止符,吹出有高低起伏、节奏变化的旋律,把控好音高转换与节奏韵律 。
第四行(旋律与多声部起始行 )
内容:(3 12 3 35 23216 | 5 56 236 1 -) | 3 3 3 1 2 3· |
解析:
括号 “( )” :同第二行,旋律分组提示 。
“3·” :附点四分音符,四分音符(1 拍 )加附点,总时值 1.5 拍(1 拍 + 0.5 拍 ) 。演奏时这个音的时长要够,不能仓促 。
整体:音符、休止符按 拍构建节奏,演奏需处理好节奏转换,让旋律自然发展,为后面多声部做铺垫 。
第五行(多声部旋律行 ,上下对齐为多声部 )
内容: 盼来了光明。老百姓就盼哟 清正廉明, 夜半三更哟 盼来了光明 (歌词略,只说乐谱 )
解析:
“ ” :多声部括线,明确提示上下两行是同时发声的不同声部 。演奏时,若用电吹管独奏,可选择其中一条旋律(一般选上行或更突出的旋律 );若想模拟多声部效果,需分层吹奏,先练熟每个声部,再合起来,让和声丰富旋律 。
“1·” :附点八分音符,总时值 3/4 拍(半拍 + 1/4 拍 ) 。多声部演奏时,要保证上下声部的节奏、时值统一,音高和谐,比如上行 “6 1 2 1 2 1·” 和下行 “6 6 5 5 6 6·” 同时进行,听着要协调 。
第六行(多声部延续行 )
内容: 盼来了光明。中国人就盼哟 幸福安宁, 夜半三更哟 盼来了光明 (歌词略 )
解析:
多声部括线作用同上,上下为同时发声的和声旋律 。
“6 5 6 1 6 5 6 1·” 里的 “1·” 是附点八分音符(3/4 拍 ) 。演奏时,多声部的节奏衔接、音高配合很关键,要反复练习,让两个声部融合自然,营造和声效果 。
第七行(多声部旋律行 )
内容: 老百姓就盼哟 清正廉明, 寒冬腊月哟 盼来了春风 (歌词略 )
解析:
多声部括线:上下声部同时进行 。
“5 -” :这里是四分音符(5 ) + 二分休止符,但要结合 拍每小节 4 拍整合,演奏时把控好多声部的节奏停顿,比如下行的休止符处,上行旋律要持续流畅,突出和声层次 。
第八行(多声部延续行 )
内容: 老百姓就盼哟 清正廉明, 寒冬腊月哟 盼来了春风 (歌词略 )
解析:
多声部括线:上下和声持续 。
长休止符 “ - ” :按 拍调整停顿时长,演奏需保证多声部节奏同步,比如两个声部的休止符位置、时长一致,音高转换协调,让和声稳定 。
第九行(多声部旋律行 )
内容: 盼的是春风,普度普度众生。 再唱一曲映山红 唱得九洲遍地春, (歌词略 )
解析:
多声部括线:上下为和声旋律 。
音符组合复杂,按 拍构建节奏,演奏需吹出连贯的多声部,比如上行的 “3 3 3 2 2 3 1 2 1 6” 和下行的 “5 5 5 6 2 1 6 1 -” 同时进行,要注意音高错落与节奏统一,突出旋律的丰富性 。
第十行(多声部延续行 )
内容: 盼的是一同往富裕 富裕路上奔。 啊 啊 啊 啊 (歌词略 )
解析:
多声部括线:上下和声 。
“6·” :附点八分音符(3/4 拍 ) ,演奏时处理好多声部的节奏衔接,比如上行 “6· 1 6 5 6 3” 稍快的附点,和下行 “3 3 3 2 3 3 -” 的节奏配合,让旋律有动态变化 。
第十一行(多声部旋律行 )
内容: 再唱红星闪闪暖胸怀 惹得我眼里 热泪滚滚。 热泪滚滚 热泪滚 (歌词略 )
解析:
多声部括线:上下和声 。
“3 2·” :附点八分音符(3/4 拍 ) ,演奏需把控多声部旋律的流畅性,比如上行较长的音符组合,和下行的节奏呼应,突出情感递进(结合 “热泪滚滚” 的歌词情感 ) 。
第十二行(多声部收尾行 )
内容: 啊 啊 啊 啊 (歌词略 )
解析:
“ ” :高音点符号,“ ”“ ” 表示比中音 “5”“3” 高八度的音 ,演奏时音高要准确,吹出明亮的高音 。
“----” :长音提示,表示该音符要持续吹奏较长时间(一般占 2 - 4 拍,结合曲子收尾需求 ) 。三个声部同时发长音,演奏时要保持音准稳定,多声部融合,营造出旋律收尾的延续感、余韵感 ,比如三个高音交织,慢慢减弱收尾,表现出 “热泪滚滚” 后的情感沉淀 。
每行都围绕简谱规则,通过调号、节拍、音符(含附点 )、休止符、多声部括线等构建旋律,演奏时需依据这些符号精准把控节奏、音高、情感与和声(多声部情况 )。若对某一行或符号还想深挖细节,随时跟我说,我继续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