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坦社区
首页
标签
登录
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鲁迅教你如何委婉骂人
5
•
樱桃小丸子
•
4小时前
•
59次点击
天坦茶馆·有料闲聊
共 6 条评论
yán分fēn
4小时前
0
这个是空的
樱桃小丸子
[楼主]
4小时前
0
发上来了
威士忌
4小时前
0
加1+1。
樱桃小丸子
[楼主]
4小时前
0
发出来了
樱桃小丸子
[楼主]
4小时前
0
一怕:文言文 周树人 鲁迅教你如何委婉骂人 《朝花夕拾》 狗·猫·鼠 鲁迅小时候养过一只拇指大的“隐鼠” 这小家伙会爬在他膝头舔墨汁 像传说里的“墨猴”一样可爱 长妈妈却告诉他 隐鼠被猫吃掉了 从那以后 鲁迅就跟猫结了梁子 他觉得猫捕雀鼠时总爱玩弄猎物 像幸灾乐祸的刻薄家伙 明明和狮虎同族 却偏要摆出谄媚的样子 到了夜里 交配时的嗥叫还吵得人没法看书睡觉 后来他才知道 隐鼠其实是被长妈妈一脚踩死的 但仇猫的习惯再也改不掉了 有一回他用长竹竿追打邻家的猫 却被大人骂“没出息” 可他总觉得 讽刺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也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猫的坏脾气比偷油的老鼠更让人讨厌 至少老鼠不会装模作样地摆出“公理正义”的架子 第二部分:《阿长与山海经》相关 阿长与山海经 长妈妈是鲁迅家的保姆,长得黄胖矮 睡觉总把腿伸成“大”字 挤得鲁迅只能蜷在床角 她还喜欢“切切察察”搬弄是非 动不动就向鲁迅母亲告状 大年初一清晨 她会硬往鲁迅嘴里塞冰冷的福橘 逼他先说“恭喜” 人死了要说“老掉了” 饭粒掉地上必须捡起来吃掉 这些繁琐的规矩曾让鲁迅烦透了她 直到有一天 鲁迅向远房叔祖打听绘图的《山海经》 叔祖懒得帮他找 没想到不识字的长妈妈告假回来时 竟从蓝布衫里掏出一包书 兴奋地喊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四本粗拙的小书里 人面兽、刑天果然都在 那一刻鲁迅忽然觉得 封建礼教对阿长的束缚也表达对其深切的怀念与温情 这个连书名都念错的女人 竟有着别人做不到的“伟大神力” 第三部分:《二十四孝图》相关 二十四孝图 鲁迅最早得到的画图本子是《二十四孝图》 本以为能看到有趣的故事 却越看越心惊 “老莱娱亲”里 七十岁的老头为了取悦父母 穿着花衣服学婴儿哭 手里摇着拨浪鼓 鲁迅觉得这简直是在侮辱孩子 “郭巨埋儿”更可怕 父亲为了奉养母亲 竟要活埋三岁的儿子 幸亏挖出一箱黄金才免了灾祸 他那时总担心父亲会学郭巨 要是家里穷了 这些故事让鲁迅觉得“孝”太难了 彻底断了做孝子的念头 他甚至想,那些鼓吹“孝道”的人 恐怕自己也不会真去做吧 第四部分:《五猖会》相关 五猖会 孩子们最盼的除了过年 就是迎神赛会 有一回要去东关看全县最盛大的五猖会 大清早大船泊在河埠头 鲁迅笑着催工人搬点心盒子 忽然发现父亲站在身后 让他去拿书来 鲁迅忐忑地捧来《鉴略》 父亲让他坐在堂屋中央一句句背 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太阳越升越高 母亲和长妈妈都不敢说话 鲁迅急得像被铁钳夹住脑袋 等终于磕磕绊绊背完书 父亲点头同意了 可他走向河边时,心里的高兴早没了 开船后,水路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 还有五猖会的热闹,都变得索然无味 控诉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揭示旧式家庭教育中的功利性 他也不明白父亲为何要在那时叫他背书 第五部分:《无常》相关 无常 迎神赛会上,最让人期待的不是菩萨 而是“活无常” 他浑身雪白,戴一顶二尺高的白纸帽 手里摇着破芭蕉扇 脸上说不清是哭是笑 按规矩,他是勾魂的使者 可老百姓偏偏最喜欢他 因为他比阳间的“正人君子”更讲道理 传说有一回,无常去勾隔壁的癞子 发现那是他堂房阿侄 看阿嫂哭得伤心 就暂放癞子还阳半刻 结果被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板 这脾气倒像个打抱不平的普通人 人们都说,阴间的裁判最公正 讽刺现实社会的不公与虚伪无常虽为“鬼”却比“人”更具同情心 有冤的得伸,有罪的得罚 比起阳间那些嘴上喊“公理” 背地里使坏的人 无常反而更可爱 第六部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相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家屋后有个百草园 那里是他的乐园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在一起 有人说何首乌根像人形 吃了能成仙 他就常常拔它,结果弄坏了泥墙 长妈妈还给他讲“美女蛇”的故事 一个读书人夜晚遇美女幻化的妖 答应呼喊后遭蛇妖夜半索命 幸亏老和尚送的飞蜈蚣法器驱邪 从此他走过草丛时 总怕听见有人叫他名字 冬天一下雪,百草园就成了捕鸟场 扫开雪,支起竹筛 撒些秕谷,拉着长绳躲在远处 等鸟雀进筛子底下啄食,猛地一拉绳 就能罩住几只麻雀 可鲁迅总因性子急 不等鸟走到中间就拉绳 往往只能捉到三四只 后来他被送进三味书屋 那是全城中最严厉的书塾 先生是个高瘦的老人,戴着大眼镜 有一回鲁迅问他“怪哉”虫是怎么回事 他却板着脸说“不知道” 从此鲁迅只读书、习字、对课 书屋后面也有个园 他和同窗们会去折腊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 先生发现后会大声叫他们回去 大家便放开喉咙读一阵书 先生自己也大声朗读 读到得意处会微笑着仰头摇脑 先生读书入神时 他们就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 鲁迅则用“荆川纸”蒙在小说绣像上描画 自然天性与封建教育的冲突 读的书越多,画的画也越多 后来这些画卖给了一个有钱的同窗 第七部分:《父亲的病》相关 父亲的病 后来鲁迅的父亲患了水肿病 他请过一位名医诊治 那名医诊金昂贵,用药奇特 “药引”更是难得 芦根要到河边去掘 经霜三年的甘蔗 要搜寻好几天 但说也奇怪,后来总能买到 名医看了两年,父亲的病却逐日严重 他便推荐了陈莲河先生 陈莲河的诊金同样是一元四角 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奇特的药引 比如“蟋蟀一对”要原配 “平地木十株”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 最后还是爱种花木的远房叔祖告知是“老弗大” 他还开了“败鼓皮丸” 父亲吃了一百多天 水肿却丝毫未消 后来陈莲河又说可以请人看有无冤孽 父亲沉思后都摇摇头 父亲临终时 衍太太非让他大声喊“父亲” 父亲平静的脸忽然紧张,微微睁眼 中医的弊端与封建迷信的危害 最后还是咽了气 鲁迅现在每每想起当时的叫声 都觉得这是对父亲最大的错处 第八部分:《琐记》相关 琐记 鲁迅小时候喜欢去衍太太家玩 因为她对别人家的孩子都好 父亲故去后,他常到衍太太家聊闲天 衍太太说他母亲的钱可以拿来用 还让他到抽屉角落里寻珠子变卖 不久就有流言说鲁迅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 这让他觉得如掉在冷水里 从此不再到衍太太那里去了 为了离开S城,鲁迅先是进了中西学堂 后又到南京的雷电学堂 他觉得那里“乌烟瘴气” 便又考了矿路学堂 学习格致、地学、金石学等新鲜课程 第一次读到《天演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话让他心里震动 他觉得自己一无所能 便决定留学外国 有官僚派定五名学生到日本 其中一人因祖母哭闹不去 鲁迅等四人便准备东渡 临行前一位前辈同学让他们多带中国袜 把钱都换了日本现银 “衍太太”的虚伪“乌烟瘴气”的教育环境 结果到了日本,中国袜完全无用 一元的银圆也早已废置不用 他们又赔钱换了半元的银圆和纸票 第九部分:《藤野先生》相关 藤野先生 鲁迅到东京后 看见“清国留学生”们盘着辫子、学跳舞 便前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仙台的职员为他食宿操心 他起初住在监狱旁的客店 后因“好意”搬到别处 每天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藤野先生是他的解剖学教授 对他要求非常严格 每星期都检查并修改他的讲义 从头到末用红笔添改脱漏、订正文法错误 看到他画的血管图移位 会和蔼地指出 “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怎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 还担心他因敬重鬼而不肯解剖尸体 得知没有此事后很高兴 后来鲁迅因课间看枪B中国人的电影 发现围观的中国人麻木喝彩 意识到“医学救不了中国” 便决定弃医从文 离别时,藤野先生送他一张照片 背面写着“惜别” 这张照片至今挂在鲁迅北京寓居的墙上 瞥见照片,便使他忽又良心发现 歌颂超越国界的师生情谊最终弃医从文的选择演化了救亡图存 增加勇气继续写作 第十部分:《范爱农》相关 范爱农 鲁迅第一次见到范爱农 当时众人因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被杀而愤怒 主张发电报痛斥满政府 范爱农却冷冷地说 “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 这让鲁迅觉得他“离奇而且可恶” 甚至认为“中国要革命 首先必须将范爱农除去” 数年后两人在故乡重逢,才解开误会 革命后,范爱农做了师范学校的监学 穿布袍子,办事教书都很勤快 但革命很快变了味 旧乡绅掌权 王金发被闲汉包围 报馆因骂军政府被兵们捣毁 范爱农的学监也被孔教会会长的校长去掉 他生活困顿,时常喝酒 最终落水身亡 鲁迅疑心他是自杀 因为他是浮水好手 不容易淹死 他夜间独坐在会馆里十分悲凉 做了四首诗发表 后来回故乡才知道 范爱农一天和新朋友坐船看戏 回来过夜半又遇大风雨 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与悼念 他醉着偏要到船舷小解 大家劝阻不听 就掉下去了 第二天在菱荡里找到尸体,直立着 结尾总结 《朝花夕拾》里 有鲁迅对童年、对故乡、对亲友师长的深情回忆 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批判 这部经典之作,值得我们反复品味 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
我命由我不由天
3小时前
0
还以为楼主不发了呢,原来发了。
添加一条新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表评论
去登录
作者
樱桃小丸子
积分:11194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作者其它话题
琵琶行
山中访友
《乡愁》余光中
白居易最经典的十句诗,你最喜欢哪一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少年闰土
九年级必背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