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bach 23小时前 43次点击
第一个帖子,我来扯一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音乐,以及这位德国作曲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或许我的话听起来有点像“传教”,但我认为,巴赫的作品确实值得每一位热爱音乐的人去“信仰”。当然,这份“传教”只限于音乐层面,与其他领域无关。如果你觉得我扯的有点道理,那不妨去听一听《平均律键盘曲集》、 《布兰登堡协奏曲》,或是《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是否聆听,全凭自愿——这里我们只谈音乐,不谈巴赫的个人生活。
无论你是否喜欢巴赫的音乐,都不得不承认他的作品是伟大的。如果没有巴赫,今天的音乐世界可能完全不同——我们或许只能听到中国传统民乐和欧洲的中世纪音乐。那时,每次更换调性都需要重新调音,而巴赫在音乐史上的伟大贡献之一,就是将十二平均律真正推向了实践与普及。
巴赫并非第一个发现十二平均律的人,但他无疑是第一位大规模在创作中使用它的作曲家。作为巴洛克晚期最重要的音乐家之一,他一生留下了海量的康塔塔、协奏曲、键盘与管风琴作品、宗教音乐,以及无数其他体裁的作品。
后来的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甚至更晚的马勒、肖斯塔科维奇和勋伯格,都是在巴赫推广的十二平均律体系上展开创作的。可以说,没有巴赫,就没有他们意义上的音乐。
在巴赫众多作品中,《平均律键盘曲集》或许是最重要的一部。表面上,它只是一套练习曲:涵盖十二个大小调,每个调性两首乐曲。在巴赫的时代,这套作品并未受到足够重视,但在他逝世后,它的价值才凸显出来。贝多芬便曾以练习《平均律键盘曲集》为日常功课。
初次聆听时,你可能会觉得这些曲子旋律平缓,甚至有些枯燥。但细细体会,你会发现它们包罗万象,充满无限的想象空间。正因为这部作品奠定了键盘音乐的创作基础,人们称它为“键盘音乐的旧约圣经”;而“新约”则是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
除了《平均律键盘曲集》,巴赫的《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和《布兰登堡协奏曲》同样在音乐史上占据极高地位。前者被誉为“弦乐器的旧约”,后者则被称作“弦乐器的新约”。
巴赫音乐的另一大特色是复调。所谓复调音乐,简单说就是两条或多条旋律同时进行,彼此独立又互相呼应。巴赫大量运用复调,使得他的音乐极具辨识度与立体感。
最后提一件趣事:2001年,德国评选“最伟大的100位德国人”,巴赫位列第六。而为德国统一做出巨大贡献的俾斯麦才排第九,贝多芬甚至只排第十二。由此可见,巴赫在德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之高,以及他的音乐所承载的伟大。
有空我会分享巴赫那些堪称音乐圣经的作品。
双拼拼写教程,以自然码为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