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双拼盲文方案》说明

6 moss 15小时前 89次点击

大家好,今天,在新中国76周年华诞的金秋十月,我们的公众号也迎着这一份喜悦与荣光,正式启航了。

从今往后,这里将陆续分享汉语双拼盲文的知识与故事,也会及时传递与盲文数字化相关的产品信息。我们期盼能借助这个小小的窗口,让更多盲人同胞用上更友好、更好学的文字。

愿与你们一起,点亮文字里的光。

《汉语双拼盲文方案》是我国盲文改革的重要成果,由盲文研究先驱黄乃先生主导设计。该方案于上世纪70年代成型,后经国家民政部、教育部、国家语委、新闻出版署和中国残联等多部委关注与推动,进行了长期、全国性的试点研究,最终于1995年作为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正式推行。它采用“声方+韵方”两方盲符拼写一个带调音节,实现了“音意准确”,是我国盲文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1.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采用的盲字符号体系,是百余年前法国盲人路易·布莱尔发明的六点制凸点符号系统。它最便利于盲人用手指摸读,是各国盲人按照本民族语言特征创制各国盲文体系的普遍形式。

六个点的排列组合,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作为触觉文字的盲文,普遍要求节约。这两点又是盲文的特殊性。

怎样把盲文的特殊性同汉语的民族特征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形式与内容的尽可能完美的统一,是百年来我国盲人知识界梦寐以求的理想,也就是本方案所欲达到的目标。

2.汉字的笔画太复杂,我国盲人大都只懂汉语、不懂汉文,要用布莱尔盲符体系对汉字进行编码,无疑是十分难学的。因此,我们只能采用拼音方法来设计我国的汉语盲文。

鲁迅先生对于我国理想的拼音文字的要求,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就是:“简而不陋,精而不繁”。我们把它应用到盲字方面,提出了以下四条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设计标准,就是:词形清晰、音意准确、少方少点、好用好学。

3.声、韵、调是汉语语音的三大要素。不标声调的音节,只是一种抽象的音节,它缺少20%的语音信息,在语音的实际中是不存在的。

一种受西方拼音文字影响的观点认为,汉语的拼音文字只要采取分词连写就行了,不需要标调或“需要时才标调”。这是错误的。现行盲字四十年来的实践经验证明,这种不标调或少标调的拼音文字,必须依靠上下文来猜测词的含义和读音,还不是精密的拼音文字,不符合“音意准确”这条标准。

4.出路只有一条,必须从过去走过的“字母国际化”和“汉语拼音化”的弯路上折回来,走带调双拼的道路。

要实行带调双拼,首先遇到的困难,便是汉语语音的多样性与盲符数量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突破传统的“一符一母”的设计思想,允许声韵同形并采取以点位表示汉语语音的内在联系的方法。

由于位置固定,声方在左,韵方在右,丝毫也不会发生混淆。就像阿拉伯数字符号,虽然只有从0到9一共十个,但却能写出亿万个数字一样,它们所处数位不同,所代表的数值也就不同。

允许声韵同形后,两方盲符的排列组合可能达到三千以上,而汉语的实有音节却只有一千三百多,这样,就给新的盲文带来了编制缩写体系的丰富潜力。

5.按照拼音顺序,采取声介合一、韵调合一的原则。

在声方以5、6点为介母,在韵方以3、6点为调号的点位,是最佳的选择,因为:

①5、6点靠近韵方,符合介母为中间音,由声母过渡到相邻的韵母而拼出字音的发音规律。

②介母i、u、ü不是独立的字母,只需加上第二点便可构成半声母yi、wu、yu。犹如在汉语拼音中,要加y、w头一样。

③用5、6点做介母,可以比用3、6点多得到一个符号安排声方字母,刚好把18个声母和零声符都安排下来,避免了声介合母同数号冲突。

④3、6点处于触感稍差的下排,韵符处于触感较好的上、中排,符合发音时声调依附于韵母的主从关系;而且这样安排可以使下排点数相对减少,不至于使触感稍差的指腹部位因接受刺激过多而容易导致疲劳,有利于持久摸读。

⑤3、6点在摸读运动中是横切过去的,手指稍稍竖起来一点,便只触摸到上层韵母的符形;稍稍放平一点,便感知到该念什么调。韵母和调号易分易合,便利于识字阶段的教学,能够比用5、6点做调号更快地建立起带调韵母整体符形的条件反射。

⑥3、6点做调号,韵符轻声降位时不变形,容易记忆。

6.设置零声符和零韵符,用以填充韵母、声母、半声母和声介合母自成音节时所留下的空方,保持自始至终的双拼体制。

7.安排字母符形时,争取大体上做到按照字母的使用频率安排点数的多寡;将用频较高的字母配上点数较少的盲符,用频较低的字母配上点数较多的盲符,以求得在总体上减少点数和布点的相对均匀。与此同时,还要照顾到声、韵的搭配关系,尽可能做到把较难摸的缺陷字形和词形控制在最低限度以内。

8.声方的安排是这样的:

双唇音b、p、m、f,本来它们在发音时就含有轻微的合口呼u的音素,为了节约字母符号,就干脆规定它们的名称就叫做bu、pu、mu、fu,配零韵符时就念名称音。它们的点位特征是,都有2、4点或2、3点。p、m利用了它们不再和介母u相拼,f利用了它不和介母i拼合的特点,安排了跨到介母点位上的符形。

舌尖中音d、t、n、l的点位特征是,都有3、4点或1、2、3点。d的使用频率很高,给它配上了一个跨左右两行和上下两排、点儿又少的3、4点符形。d加第二点就成了t,再加第一点就成了n,n减去第四点便成了l。n的用频很低,占了4个点儿,本身就包含着3、4点和1、2、3点。l是边音,情况稍有特殊,就给了它1、2、3点。

依照现行盲文的传统,g、k、h和j、q、x使用相同的盲符,它们同介母i、u、ü结合的时候就变读为j、q、x。这样又节约了三个盲符。

g、k、h是舌根音,其点位特征是都在前单行的点位上。g和j的用频很高,便只给了它一个点儿的第一点。第三点是表示送气的点位;第二点是表示气流摩擦的点位。g加第三点便成了k和q,加第二点便成了h和x。

g、k、h加第四点就成了舌尖后音zh、ch、sh,其点位特征是都有第1、4点。还有一个r,由于它还要充当儿化韵韵尾的角色,就给了它一个两个点的3、5点符形,这是利用它不和i相拼的特点。

舌尖后音zh、ch、sh再加上第五点,就成了舌尖前音z、c、s,这也是利用它们不和i相拼的特点;同时,由于它们的用频较低,所以给了它们点儿较多的符形。

半声母yi、wu、yu是介母i、u、ü加第二点构成的。这个第二点,实际上是第二零声符。为了教学上的便利,我们把它们叫做半声母;可以自成音节,又可以和韵母相拼。

半声母yi、wu、yu减去第二点,就成了介母i、u、ü,它们不是独立的字母,只能同声母组成声介合母以后,方能自成音节或同韵母相拼。

零声符的用频非常低,我们就利用t不和ü相拼的规律,给了它一个2、3、4、5、6五个点的符形。

9.韵方的安排是这样的:

除ei以外,所有韵母和零韵符都是上层1、2、4、5四个点位以内的符形,轻声降位时都不变形。ei的五个声调,也只需要记住“3改5,轻去4”六字口诀就行了。这意思就是,标调时第三点改为第五点;轻声去掉第四点,光剩第三点。实际上只要记三个特殊的符形,即阴平“”、上声“”和轻声“”就行了。这点儿特殊处理却带来了很大的好处:避免使用后单行符号构成难摸的缺陷词形;而ei又同上、下层声母具有相拼合和不能拼合的特性,自然而然地避开了异位同形字的出现。

韵母中最难安排的是第一点和第1、4点这两个符形,它们都是容易产生难摸的缺陷词形的因素。这里,有着控制缺陷词形和减少平均总点数之间的矛盾,很难做到两全其美。现在的办法是两方面都适当兼顾,不厚此而薄彼。

ou的用频虽然较低,但它可以较少构成缺陷词形,所以我们选择了1、4点做它的符形。

en的用频较高,我们给它配上了第一点这个符形。en同声母g(也是第一点)组成的gèn、gén两个音节的用频都很低,构词能力也很小,因此就控制了产生点儿过少过稀词形的机会。

ai的用频最低,我们给它配上一个1、2、4、5点儿最多的符形,控制了出现点过多过稠词形的机会。

e/o的用频很高,a也略高一点,我们把这两个单韵母都安排了含有第二点的符形,保证了它们不会构成难摸的字词。a、e/o的外形,是有无第五点的关系,便于记忆。

en、eng这一对前后鼻音韵母,南方许多地方都分不清。我们用第一点和第1、5点分别做en和eng的符形,它们的关系也是有无第五点的关系,这样既便于记忆,又便于改错。eng比en的用频还要高,却反而多给了它一个点儿,这是为了控制缺陷词形的需要。

零韵符的用频最高,达到25.47%。我们选用了第1、2点做它的符形,对优化词形带来了好处:

①能使音节内部结构紧凑,音节之间的界限分明;

②它的阴平和上声形式——“”“”,在词形中能起定向作用,使词形端正;

③有第4、5点或4、5、6点的微小空隙,摸读时有极为短暂的刺激间歇,集腋成裘,有利于提高摸读的耐力。

韵方字母的排列,规律性虽然不如声方,但若按记忆数码那样去背字母表,也是不难很快记熟的。那就是:0978之364152。“之”是按现行盲字读音。

10.如果抛开方案规定的简写和缩写在外,本方案平均每百字的总点数为579.83个,平均每方盲符为2.9个点儿。这比现行盲字(按5%标调计算)平均每方三个点儿还要少。本方案点子分布情况是这样的:上排、中排和下排的比利是1.48∶1.34∶1。这是很合理的,符合指尖尖端触感最敏锐、中排次之、下排稍差的生理机制。

本方案的缺陷词形的累频,只有1.75‰。点儿过少过稀和点儿过多过稠的词形也比较少。

总而言之,本方案已经实现了最大限度的词形优化,是非常好摸的。

11.此外,本方案还规定了简写法和一些常用词的缩写,运用这些简写和缩写,可以节约篇幅10%~15%左右。

其次,本方案还规定了哑音定字法,对于拼音文字缺乏表意功能,起到了补偿作用,使拼音盲文更加靠拢汉字。

以上内容摘自1996年出版的《汉语双拼盲文方案》,该书由当时的中国盲文书社(即现在的中国盲文出版社)出版。

汉语双拼盲文方案 (1992年6月15日在第四次全国盲文改革学术研讨会上通过) 中国盲文书社
点击此处进入公众号文章。

您也可在微信中搜索

睿光核芯

关注本号。

共 6 条评论
沉默 13小时前
0 
很好。
亮光 13小时前
0 

我怎么就越看越头疼,必定现在都已经毕业好多年了,盲文日常也很少用,但是国家推行的还是通用盲文,很接近于现行盲文,它类似于现行盲文的升级版

moss [楼主] 12小时前
0 

盲文这个工具是不能缺少的。不管是在数理化阅读还是深度阅读或者说是函丈义务教育都是很有用的。但是现在的通用盲文就是在现行上面打补丁,虽然修复了声调问题,但是增加了纸张的用量。降低了读写效率。

0 

我在想如果把通用盲文的书转成双拼盲文的会减少多少张,现在通用盲文的书都是两本,一般来说都是两本。还有,双拼盲文这个东西是真的好用啊,可是我已经学了通用盲文,在学双拼盲文就学不会了。

moss [楼主] 12小时前
0 

只要你想学,肯定能学会,我十个星期学会的。写现在跟不上老师讲的速度。但是能写下来。然后读的话,有一定的反应时间。

0 

所以这玩意要多练才行啊,那我还是先从字母表入手吧,然后就可以考虑拼写的事儿了。

添加一条新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表评论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