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阅读者 1年前 481次点击
写在前面。此文章大约有5500字左右。需要大家花一点时间去阅读。想了解的希望大家能读完。文墨,有一些自己的心里话。这是我在社区发长文以来的一些感想。也是我在社区发文以来写的,应该是最长的一篇。我并不怕键盘侠的诋毁。我只希望大家在读完文章以后,能给我更多的反馈。希望每一个阅读文章的人都能留下自己的脚印。在此我先感谢每一位能好好读完我的文章的读者。我在社区的名字叫键盘侠,但我原来的名字叫做阅读者。感谢每一个阅读者。
不得不吐槽,九彩龙神,虽然写了文章,但是好像莫有那么专业。但是我们依然要感谢他为我们普及了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知道的是现在手机最高的充电功率为240w。终究快充还是OPPO家的专项。在那个大家都是5伏1安最多5伏2安的时候,OPPO打出了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的广告字样。第1代的20W出现了。很抱歉的是各家厂商的私有协议,可惜我只知道两个,一个是苹果与各家笔记本在用的充电协议为pd,一个为高通发布的充电协议为QC。这两个协议也是一般商家标定所谓100W120W的东西。比如说我这里就有一个来自贝斯家的双C口的100W的快充线。他支持的就是100W TD协议也就是说能给我笔记本供电。问题来了,那我这里有一根华为原装的支持华为66W快充的 A to C的线,那是否能给笔记本供电呢?首先我的笔记本的电源适配器是65W的pd协议。其次,我们要找到一个支持65W的带pd协议的充电器。由此可知,当我们有了一个65W PD协议的充电器,加上一个66W的华为线是没有办法让笔记本激活65W的充电的。然后不久以后,windows操作中心就会弹出一个电源,充电速度较慢,可能会影响性能的提示。总而言之就是各家的充电线除了支持自己家的协议,在QC协议和pd协议上实在是支持的,不咋地,更可怕的是自家配套手机的充电器不怎么行。大概就是除了支持自己家的私有协议之外,就支持一点点的QC或Pb,大概在20瓦至22.5瓦左右吧。但是有个好消息就是当你买了华为的轻薄本以后,他会给你一个95W的电源适配器,这个适配器除了支持95W的pd协议之外,还向下兼容华为66W,40W,22.5 W, 20 W 18W的super touch快充协议。至于为什么不会把那些设备给冲报。原因在于现在的充电器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了。里面有着充电芯片。手机也会有充电算法。电池里也有充电芯片。在这些东西的协作下该什么功率输出就用什么功率输出。小米按照来说应该也是有这样的福利的。不过想一想也知道,充笔记本的电源适配器拿来充手机大材小用,笔记本没电了怎么办?
那居然现在手机的充电器都干到240W了,但这个充电速度仿佛没有得到特别大的提升啊,尤其是从120W到240W的提升。这是一个初中物理问题,可惜我忘了这个换算公式了。我们可以简单的用目前手机的标定功率来说一下。我的iPhone13 Pro max是4350毫安时电池。30分钟可以充满50%。由此可知,30分钟内26W的充电速度可以充满2175毫安时。简单算一算,如果用苹果前30分钟的充电功率来作为26瓦的标准,那26瓦充满一个4500毫安时的电池,大约在一小时左右。如果充电时间与充电功率成反比的话210瓦大概在7分钟左右。。正好市面上是有210W的充电器的。不过实测下来12分钟才能充满4500毫安时的电池。好家伙,慢了不止一星半点。
这样做对比还不够直观。测了测我的华为Nova6是40W super touch华为超级快充。大约一小时能充满4200毫安时的电池。而我的华为平板也是支持40W的,超级快充的。他却可以在大约一小时充满7500毫安时电池。同样的充电器同样的数据线同样的品牌。连充电功率都是一样的。同样的时间几乎差了3300毫安时电池。。所以厂商标定的功率到底有什么意义?
再次感谢九彩龙神,他说的非常对。这说的是一个峰值量。而这个峰值量一般只会坚持2~3分钟。但是他对于充电功率的折损说的不怎么明白,我就拿华为的40W两台设备的数据做对比。为什么前面的手机充电速度那么慢?用安兔兔充电实时监测可以得到,一般刚开始充电,所谓的40W的功率只能发挥到15~16W,慢慢向上攀升。到达36W的时候未停止1~2分钟。此时你的手机会在40%~70%之间。而这30%的区间正式达到巅峰功率下降的过程。从70%~80%。将稳定在20W左右。而过了80%以后,充电功率会锐减到8~9W左右。这个状态叫涓流充电。这又是九彩龙神说的,再次感谢他。到90%的时候,他居然可以锐减到5W以内到95%,甚至能减到3.5W以内。直到后台充满为止。而华为平板的数据就和手机完全不同了。当你插上数据线,弹出快充动画的一瞬间,功率从5W攀升至16W,然后稳定在22.5W左右。特别想吐槽我这是40w。居然稳定在22.5W左右,那么长时间。。然后又到了40%~70%左右的时间了。功率会攀升到36W左右。只不过这个功率维持的时间比较的长,大约在5~6分钟左右。然后之后再一次降到25W左右。到80%左右。它的充电的功率比较大,也就是说降到了17W左右。即使到90%以上,依然有15W左右的充电功率。而到了95%的时候会锐减到6W左右到98%~100%区间,大约在3.5W左右。这个过程直到后台充满为止,记住哦,后台充满不是你前面看到100%了,事实上那个100%并没有充满。所以不要嘲笑苹果用户的20W,还有以前的5W充电器,事实上别看我们现在功率大了那么多,充电速度那么快,但我们依然也会经历这两个功率的充电区间。
这两台设备是我通过安兔兔测试得到的其他设备并没有实际在手上试过,苹果那个只是个人看到了他的数据,因为安兔兔苹果端是没有这个充电功率测试的。但是从我个人的观察来看。小米的33W比华为的40W要快。甚至有的时候能赶上华为的66W。有这个例子可知厂商标定的功率再高,也架不住他会阉割功率。我们可以得到,如果现在240W的充电器不计热能损耗,电池损耗不计温度过高对硬件的破坏其实一两分钟充满一部4500毫安时的电池是没有问题的。但大胆预测,即使是新发布的240W,他也只能控制在7~10分钟以内。量产机将会更加的慢。标定的功率再高,我们要看他能坚持几分钟,并且在除最高峰值功率之外,他对充电功率的分配是怎样的?像华为这样40W最后能降到3.5,W或者保持15W或22.5W的充电功率分配方式,你的40W根本就不能是满血。
我们来说一说快充的意义。其实快充的出现是在目前电池技术没有办法得到质的飞跃的一种妥协。假如有一种电池技术,可以让电池缩小50%,容量不变的话,快充将会放慢他的脚步。手机更多的空间可以用来对于摄像模组,对扬声器,对更好的震动马达,更好的散热模块。但是现在这种技术还没有出现。也就是说如果旗舰机料堆的太多,给电池的空间就会变小,我们不得不缩小电池的容量,以换取更多空间为对硬件做准备。大家肯定看过那些5000毫安时的电池的手机或5500毫安时电池的手机他们统一都快充,不怎么快。红米K50发布的时候,卢伟斌存在发布会上说,要么用功率来换容量,要么用容量来换功率。由此现在的技术在控制手机厚薄度的情况下,如果电池做大了就没办法做更快的快充。而如果想要更快的快充,只能让电池的容量变小。而现在的快充技术都是利用双电芯给他直流供电。双电芯设计将大大增加电池的大小,所以为了续航,这个续航不仅仅指的是电池,能坚持多久,还有是充电多长时间?能用多长时间?既然我的用的时间没有那么长,只能通过充电时间缩短来解决这个续航问题。所以一般支持高功率快充的手机电池,大概在4000~4500毫安时左右。这里的高功率大约以66W为分界线吧,小米的67W也算在低功率里了。好家伙,现在67W已经算低功率了。用着华为40W苹果26W的默默的哭死。。
再说一说,为什么要有私有协议这个东西? 其实说白了就是为了挣配件的钱。第三方要用我的充电协议,要给我交钱,这和苹果的 mfi认证是一样的。所以市面上那些有钱的充电大厂,比如说贝斯再比如说公牛再比如说绿莲等他们都会有除pdqc之外的一些手机大厂的私有协议,因为他们交了钱。小米这里的充电器向来比较清明,但华为这里功率不高,价格倒不便宜。最好的办法就是现在赶紧去荣耀商城买一个荣耀的充电器,是支持华为的快充的。再等一等说不定就不是了。
我们再来谈谈这个通用协议这个问题。其实在很早以前黑鲨手机就支持了小米这里的120W和pd100W的充电。也就是说我们不关心充电过程的功率,只看峰值量的话,随便找一个支持100W的 pd快充的充电器以及充电线的话,就可以让黑鲨手机有了100W的充电速度。而现在这个通用协议也是这个意思。各大厂不会放手他们的私有协议快充永远都是私有的通用协议,目前好像只支持到了66W。而且要不是手机多的没有办法换充电器,大家也不会用到这所谓的通用协议的。由此可知,为了挣钱,即使现在到了240W,但通用协议依然比较的慢,包括高通的QC也到了100wpd也到了100W,但是大家都不用。这就是资本家的力量。
最后再说一下手机快充的发展方向。现在工信部已经规定了无线充不能超过50W。这是一个比较遗憾的事情,但这并不是什么坏事情。因为无线充,充的慢效率低,发热高的问题是无法规避的。高热量充电会使电子设备元器件老化速度加快。故障率明显增高并且容易着火。所以由此可知,无线充电这一个还在摇篮里的小火苗就被掐灭了。但是我依然很挺无线充电。原因在于我们如果能解决充电发热以及充电效率问题的话,这证明下一代电池技术已经出现了。更重要的是温度监控以及电转化学能的效率的增加,证明下一代的无线充技术也出现了。所以不管多贵,即使那能卖到1000多的充电板,他最终也只是用主动散热的方式将温度压下来,你应该不会喜欢充电的时候还有风扇在转和个散热器一样吧。当然它也能作为一个散热器使用。而我们现在的有线充电发展到240W,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或者是我们使用的C口的一个瓶颈。 C口有24个针脚。而如果我们想再一次让充电速度以及数据传输得到飞跃,在USB4.0发布,并且进行重新设计的情况下,c口也将成为替代品。和 Michael USB.一样会被时代给淘汰掉。一种稳定性更高,传输速率更快,充电速率更高的接口将替代我们现在。到底是赶紧升级电池技术还是赶紧通过改接口来实现更快的充电速度与数据传输,要看厂商们的取舍。但是由此可知,在这个瓶颈下,充电速度的发展会明显降慢,而不会像一年卷100W这样的速度往上升了,事实上现在的C口已经到顶了。我猜测新一代的电池技术或新一代的快充和数据传输技术将是下一代手机技术的革命,同时手机的配置会有一个质的飞跃。更大的摄像模组,更好的内部配置。更好的续航和更强的性能,是新时代,各厂商以及各配件厂该研究的事情。新的电池技术以及新的充电接口应该同时进行研究,希望各大厂努力让我们早日看到电池快充的3.0形态。
最后说一下现在的充电器选购建议。其实现在为一个品牌的手机配一个充电器很占插座,尤其在学校里插座有限,我们只能通过让一个充电器有更多的接口来实现省插座。像贝斯绿联瑞亮都有很多这样的产品,并且他们正想办法让产品变得功率更大,体积更小,但画家就是一个很好的半导体材料。像苹果商城在售的30W小冰块就是利用淡化加技术,使得它的大小和原来的5 W差不多。而有一个多口充电器会使你一个插座将能接3~4个设备。买那些你听过的牌子,他们有钱可以有更多的协议,并且最好买他家的线,这样兼容会更好。目前这些多口充电器的接口配置一般是 1a1c,1A2C,1A3C,2a2C,在网上的话价格又很偏高了,这样的配置一般会控制在300元左右。而我们会将大量的钱放在购买双C口的线上。假如你的设备多到有十几个的话,并且既想充大致笔记本小智电动牙刷和耳机的话,建议解决方案,就是买个多口充电器,再根据你多口充电器的充电口,买那种3合1的线,这会使你的接口特别的丰富。根据设备接口的种类可以判定几根对应的线或几根对应的3合1的线。对于实际产品推荐实在不详细,因为我自从上一次买过这样的充电器,就不再了解这样的产品有什么进化的空间了。大家实在想问的话,可以在下面说,我可以尽量的回答就是了。
结尾。本来是说在过年时写一个数码推荐帖的,结果由于我这里网络实在不行,贴链接实在是太费劲了,有的时候链接都加载不上去。所以我并没有如约写成这样的帖子。今天看到九彩龙神在这里,洋洋洒洒写了一篇文章,就想上来说几句。就像第1句说的感谢九彩龙神,但他写的不够专业,自己上来写了写,发现也是废话一大堆。要说专业也不是特别专业,反正大家能听懂就好。在这里发文呢,也有一小段时间了,每次也比较用心的写,也都是三四千字的长篇文章。。统计下来这篇文章已经过了5000字的大关。这也是费了我很大心血的文章。但是不尽人意的是仿佛大家不太喜欢这样的长文,比起这样的文章,大家更喜欢那些灌水的内容。作为一个数码爱好者,我遵循着严谨公正的理念,虽然我叫什么什么键盘侠,但是我一直坚持以事实说话。包括今天文章中的充电数据,都是我用安兔兔以及我的设备自己跑的。但是每次这么写文章,得到的反馈并不多。这让我这个键盘侠也有心无力。我在社区发的每一篇关于数码的长文都是自身花心力去写成的。没有抄袭,没有转载。若是有抄袭,转载内容我也会在前面说明。我一直希望大家能多多关注,多多讨论这个社区里有的是喜欢这些的人,但是大家并不怎么活跃就是了。包括大家一些错误的言论,我并不是想去喷你们,而是想通过我的方式修正你们的认知。尤其是数码这种东西,他是有决定性答案的。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希望大家能理解。
最后希望读完的朋友能在下面多多评论,让我看到我的努力没有白费。
牛
支持楼主,这样看着才明白
哈哈,我被键盘侠键盘侠了,真不错,确实我对充电这一方面也就是浅浅的了解,今天也就是看到我那个朋友用120瓦的充电器,充20瓦功率的手机,也是非常的无语,就洋洋洒洒的写了一篇,哈哈哈支持支持楼主。 唉,就看楼主用的是华为note2 16的手机,我就要当楼主的忠实粉丝,哈哈哈。
嘿嘿嘿,看来以后要找你去补课了,补补专业知识。
来来来看一看啦,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天毯社区第一数码博主,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想咨询一下他什么问题尽管问尽管问他绝对都会啊啊啊啊。
嘿嘿嘿,我现在就是用的那个华为的充电线荣耀的充电头,然后也不知道。这个充电线是不是华为的,总之这个充电头是从我爷爷那个荣耀play5上弄下来的,是66瓦的充电头,这个线也是66瓦的,嗯,也不知道为什么我爷爷的那个荣耀排舞的66瓦的线要比我这个66瓦的线要细一点。
240W已经是C口的极限了。但是按我的估计C口。还得用很长一段时间。因为欧盟前段时间发布的新法。在没有完全普及之前估计是不会换的。
给楼主支持。点赞点赞。
“为学无间断,日进而不已也!”很谢谢楼主一直以来的热心分享和细心的科普,对于这种极高的数码探索精神和严谨的客观的认识,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很谢谢一直以来的分享,从你的字里行间中不难看出,你已经非常用心,已经尽量将枯燥且复杂的数码知识,用最通俗和最易于理解的方式来传输给大家,即便可能对于我这个数码小白来说,能看懂的并不是太多,但相信多看几遍,能够受益匪浅。
厂商的高端旗舰一般不会用很快的充电。一般是祖传的66或者67这样子。
空间的影响,还有就是,纵观全世界我国的国产手机在这些配置上下的功夫,要远远大于国外。也就是说在C口已经停留很久以后,这个口会发布,但是只是放在概念机上,会像当年的C口慢慢的用到旗舰和上。
充电刚开始很快,越到后来充电速度越慢
看完了,感谢楼主的分享,我就猜到你肯定要写一篇关于充电的文章,说实话充电协议私有化这个东西是有利于技术发展的,毕竟谁都不想自己辛辛苦苦研发的东西被别人直接拿来用,这样拿来主义的事情多了以后厂商的研发积极性会降低,而现在240w是PD协议的极限,各家手机厂商的私有充电协议功率也已经接近了这个峰值(苹果三星出来挨打),既然充电功率不能做得更高,那么统一各家的充电协议就是现如今各个厂商在充电方面最首要的任务,在不损失自身产品竞争力的情况下能够提升用户体验,还能给自己的品牌搞一个好名声,所有厂商都是愿意的,这也是工信部现在才推动各个厂商去做融合快充协议,并且各个手机厂商也很愿意配合的原因,去年下半年已经有支持融合快充协议的手机落地了,好像是iQOO10Pro,这个融合快充协议目前最高只有40w,以后肯定会更高,USB联盟的PD协议也是一种通用快充协议,苹果三星和笔记本电脑用的就是这个
感谢楼主的普及向你致敬。
至于无线充电,国家颁布规定将功率限制在50w我是没有任何意见的,日常生活当中其实也用不到更高的无线充电功率,我感觉无限充电的意义就是在尽量保证减少发热和队元器件的损耗的前提下,使用手机的碎片化时间能够随手将手机放在无线充电器上就能给手机补充电量,功率高了反而本末倒置,如果真的需要短时间快速充电的话,无线充电的效率肯定是不如有线充电高的,所以无线充电不需要高功率,无线充电的发展方向应该是远距离无线充电,有点类似于特斯拉塔那样,手机不需要放在无线充电器上,无线充电器就可以给手机充电,我记得小米之前就发布过这样的专利
支持楼主,希望以后能多写一些像这样具备专业性的长文章,我是很愿意全文阅读的,我就是太懒了不然我也愿意写一些这样的长文章的
点个赞,这才是真正的技术帖
点赞
支持感觉说的非常好了
看到这些顿时对充电这个概念有了一些懵懵懂懂的理解,我会多再看几遍,争取吃透,原来真心是不懂,为什么有一些线就是怎么也充不上我的手机,或许看了这个文章,我感觉我有懵懵懂懂的认识了
我觉得现在的无线充电还只是半成品,小米那时候发布的那个无线充电的技术。如果能商用的话,哪怕他冲的慢一点我也愿意。
充电速度是硬伤,这个东西有一段时间没有研究了,我猜估计在C口的极限这个背景下,应该会有其他的提升的。不过比起这个,我更希望电池缩小一半容量不变。也就是说这样的话,同样的大小里可以装下七八千毫安时的电池,再配合现在的这样的快充实在是好。
写得不错
说的非常专业啊 感谢你的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