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梦

视频剪辑大赛的常驻嘉宾,一个热衷于互联网冲浪的资深文青,今日份限定,我喂你全糖去冰,齐活啦,天坦读屏里的那些事儿,我陪你一起倒腾!
入驻时间: 3年前
今梦评论的话题
今梦 4天前 评论了 用户822138 创建的话题 › 提一个关于屏幕放大手势的问题

先向右再向左是进入移动

今梦 4天前 评论了 用户822138 创建的话题 › 提一个关于屏幕放大手势的问题

已经有了呀,打开导航菜单,点击放大手势,单指上滑是放大,下滑是缩小

今梦 4天前 评论了 春光慕雨 创建的话题 › 来聊一聊deepseek

看似不像ai写的,是因为DeepSeek去除了那些结构化的辞藻,没有了翻译腔,但是DeepSeek的问题也很明显,大量华丽的辞藻堆砌,文章华而不实,后续会成为另一种形式上的Ai味。

今梦 3周前 评论了 今梦 创建的话题 › 聊一聊对于这届无障碍春晚的听后感

感谢您提供的收听渠道建议,但真正的无障碍设计应当追求「默认包容」而非「手动解锁」。就像健全人打开电视就能直接看春晚,视障群体需要的也是官方主渠道的无障碍支持——而不是要求用户自行搜索第三方平台、下载特定APP、手动切换音质、或查询各地电台频率。您提到的龙卷风收音机、掌上乐园等平台,本质上是对官方无障碍缺失的民间补救措施,这恰恰证明了当前渠道设计的不足。真正的无障碍,应该是打开央视官方直播就能选择无障碍音轨。

关于音质问题的补充:

我在测试中已切换云听APP的「高品质」模式,但与哔哩哔哩直播对比,仍存在明显音质损耗(高频细节缺失、底噪明显)。广播FM模式虽能改善音质,但当代视障群体使用手机收听的比例已超75%(中国盲协2022数据),且FM广播无法实现音轨切换、进度回放等现代功能。音质问题本质是资源投入的优先级偏差——既然能给普通用户提供4K超清,为何视障用户只能接受「听得清就行」?

关于低视力群体是否需要解说:

作为低视力者,我需要纠正一个误区:低视力≠看得清。以我为例(左眼视力0.02,右眼0.1),我能感知光影和色块,但无法辨认服装纹样、表情细节、快速动作。解说于我而言不是「代替视觉」,而是「锚定焦点」——当舞蹈演员快速旋转时,解说提示「蓝色水袖在追光灯下划出螺旋轨迹」,能帮助我将模糊的色块认知为具体意象。事实上,英国皇家盲人协会(RNIB)早已将口述影像服务覆盖到低视力群体,因为研究表明,辅助解说可使低视力者的内容理解率从34%提升至79%。

关于解说颗粒度的争议:

您提到的「两极分化」本质是当前无障碍服务粗放化的结果。成熟的解决方案应是「可调节的解说层级」:

基础层:通过手机陀螺仪/手势识别,在用户静止时自动播放精简版解说(如「演员穿着红白配色的汉服登场」)

增强层:双击屏幕触发详细版描述(如「服装刺绣是牡丹缠枝纹,袖口有金色滚边」)

专业层:配合蓝牙键盘设置自定义关键词过滤(如屏蔽「服装」相关描述)

这套模式已在Netflix口述影像系统中应用,既能满足差异化需求,又能避免社区分裂。

总结核心矛盾:

当前争论背后,暴露的是对无障碍的认知偏差——总有人认为「特殊群体需要特殊照顾」,却忽视了无障碍本质是「通用设计」:

当健全人享受4K画质时,视障群体需要的是同等信息密度的听觉补偿

当普通观众一键选择高清/蓝光画质时,视障群体也应能一键切换解说颗粒度

当主流平台为明眼人优化交互时,屏幕阅读器的适配不该依赖第三方「外挂」

与其争论「该不该描述服装」,不如先解决「如何让人人都能自主选择听到什么」。毕竟,平等不是给予相同的拐杖,而是拆除所有门槛,让每个人都能用自己习惯的方式奔跑。

今梦 1个月前 评论了 今梦 创建的话题 › vivo看见更新 优化语音问答的等待耗时 解决部分Android15设备闪退等问题

没太理解你的意思

今梦 1个月前 评论了 今梦 创建的话题 › vivo看见更新 优化语音问答的等待耗时 解决部分Android15设备闪退等问题

小米手机吗

今梦 1个月前 评论了 今梦 创建的话题 › vivo看见更新 优化语音问答的等待耗时 解决部分Android15设备闪退等问题

点击下载vivo看见

今梦 1个月前 评论了 今梦 创建的话题 › vivo看见更新 优化语音问答的等待耗时 解决部分Android15设备闪退等问题

暂时还没有苹果版哈

今梦 2个月前 评论了 今梦 创建的话题 › 突破性进展:Vivo终解安卓多年断触问题,同步最新的无障碍优化点

是触屏提示音嘛,反馈了哈

今梦 2个月前 评论了 今梦 创建的话题 › 突破性进展:Vivo终解安卓多年断触问题,同步最新的无障碍优化点

低调低调,问题还是有很多的,最好还谈不上,只能说目前在不断完善自己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